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西汉时代的太常因一度管辖陵邑而兼具民政的职能,以往学界认为太常已具备行政区划的某些特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重新解读,集中探讨西汉政区研究领域中,与“太常”相关的三个问题,指出西汉并不存在“太常郡”的称谓;太常管辖陵邑始于高帝时期,长陵邑的设置约在高帝九年;西汉的太常既不具有明确的辖域,也不具有管理地方政务的完备官员建制,只是一个具有部分民政职能的中央官署,不应视为郡级政区而加以讨论。

  • 标签: 太常郡 陵邑 肩水金关汉简 西汉政区
  • 简介:刘跃进先生在秦汉文学领域已耕耘十五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出版《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与曹道衡合著,中华书局,2005年)、《秦汉文学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秦汉文学论丛》(凤凰出版社,2008年)等几部厚重的著作,获得了学界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最近又出版的《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从空间视阈对秦汉文学作了全新的解读。该书充分重视文献史料,将秦汉文学置于宏阔的历史地理背景下,综合考察了秦汉时期不同区域文学的空间分布及兴衰变迁,

  • 标签: 秦汉文学 空间分布 文学地理 文学研究 文人 视阈
  • 简介:为了研究福建省古窑址的分布和演变,以福建省南朝至宋元时期窑址分布为例,建立了古窑址分布地理信息系统,运用GIS的空间叠置、缓冲区、坡度和高程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古窑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南朝至宋元时期福建省窑址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鼎盛的整个过程;各个时期窑址发展情况不一,侧重点不同;水源、坡度和高程是古人选择窑址时考虑的重要地理环境因素;古窑址大部分分布在距河流4千米以内,坡度小于15度,海拔400米以下区域。此外,GIS技术具有传统考古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参考方法。

  • 标签: GIS 古窑址 地理环境 空间分析
  • 简介: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是中国历史地理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近30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在内容结构上日趋全面,呈现出从“自然”到“人文”的重心过渡;在著作性质上多种并存,大致可分为总结、研究与总结研究三类;在编写体例上各有短长,可分为专题、断代、区域与专题区域四类;在表现形式上渐趋多样,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在教学功能上日渐完备。同时,通论性著作的编写实践亦触及到当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取向、治学理念、研究路径与呈现方式等诸多方面。未来通论性著作须进一步完善文本、优化结构。重视著作内容的全面性和学术性、编写体例的创新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材功能的完备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历史地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需。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学 通论性著作 属性分析 发展趋势 良性互动
  • 简介:陶飞亚教授将文献材料与田野调查、口述史的资料相结合,详细描述了耶稣家庭建立、扩展、兴盛以至终结的历史全貌,深入分析了耶稣家庭内在的生存与体制困境及终结的原因等,并敏锐地捕捉到其历史的本质——基督教乌托邦的中国呈现。

  • 标签: 耶稣家庭 基督教 乌托邦 民国
  • 简介:以长株潭结合部暮云镇为例,主要采用2004与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动态变化与多维综合视角,对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的特征、机制及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理论模式。研究表明:①暮云镇土地利用结构由农村型向城镇型快速转变,城镇用地比重年均约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居住、教育科研、交通和工业等用地增加显著;②受主体功能定位、过境通道建设、周边城市辐射差异和规划管理制度变迁等因素影响,暮云镇空间格局与扩张模式快速演变,芙蓉大道沿线新增城镇用地占全镇82.78%,北、中、南区域开发强度分别上升20.95%、7.96%和1.58%,城镇用地平均图斑面积增长2.04倍。③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存在诸多阶段性和结构性问题,应加强综合路网建设、公共设施用地供给、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与集约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 标签: 行政边界 土地利用 空间发展 模式 长株潭结合部
  • 简介:四、有关客家的大众性、知识性读物(1990年代至今)战后日本的一般民众对于客家的关心与兴趣,主要发生于1990年代以后,21世纪以来虽然有所退潮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持续。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大众读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主要指的是严肃厚重的学术著作以外,主要以非专业学者为读者的著作,即日语所谓的“一般书”。

  • 标签: 战后日本 客家 中国观 亚洲观 汉族 著述
  • 简介:西亚地区的响铜技术何时传入中国及东亚列国,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经对江苏句容、江都及南京出土的南朝铜器作科技考古研究,发现最迟在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来自西亚的新型的响铜技术已经在中国南北方地区立足,此后可能相继传入韩国(百济),并进而到达日本地区。过去,响铜及黄铜(输石)技术的考古学研究作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在日本受到重视.但中国考古界则鲜有研究。新发现的这批南朝响铜器及黄铜制品时研究3-6世纪时期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响铜和黄铜(输石)工艺的传播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句容春城元嘉十六年墓铜器 江都大桥窖藏铜器 响铜器 黄铜(鍮石)
  • 简介:本文试图对日本有关客家的研究和相关论著作一系统的梳理。至今为止,对于客家研究史认真做过整理的,有后述的中川学、濑川昌久和蔡麟三位学者。不过,他们的整理是围绕着自身的课题意识所作的回顾,而非有关日本客家研究史的全面系统整理,因为,日本与客家研究并不是他们关心的焦点。

  • 标签: 客家研究 日本 中国观 亚洲观 汉族 著述
  • 简介:在“2012中国·昆明泛亚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2012年7月13日,云南省郑和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和的故乡晋宁县隆重举行。来自省、市、县的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会员代表95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郑和研究 云南省 文化旅游节 晋宁县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作为地理微观区域,县市域边界地区的协调管理尤其困难,在相关研究中很容易被忽略。以CBRs理论为指导,结合浙江省尖山一南北湖地区协调发展实例,对县市域边界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发展机制框架体系。尖山南北湖地区是典型的微观跨边界地区,在空间、功能上都具有协调发展的基础。由于行政体制的分割,现有的规划更加关注自身发展的需求,缺少区域整体统筹发展的眼光,造成了产业定位相互冲突,交通衔接不畅,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意识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在协调发展机制框架基础上,提出协调发展规划方案,以期通过规划的手段使问题得以解决和落实,希望对微观区域的协调发展研究有所启迪。

  • 标签: CBRs理论 县市域边界地区 协调 尖山南北湖地区
  • 简介:高峰期景区游客分流一直是国内外景区管理的热点问题.景区管理者通过分流调度资源的合理分配,引导控制游客在景区的分布,使景区各景点负荷均衡,而高峰期景区的分流资源通常无法满足景点游客的需求.本文根据景区分流资源的特性,统一确定了景区的分流能力,构建了景区景点需求与调度资源的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流调度算法,并以九寨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算法在优先满足需求景点的负荷均衡的同时,考虑了游客因等待产生的满意度惩罚.算法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出景点与资源点的引力测度值,并以测度值为依据,按景点负荷降序对分流资源进行匹配调度,确保负荷率高的景点优先获得与之匹配度高的分流资源.由选取的九寨沟实证景点分析表明,以景点与资源点引力测度为依据进行调度,比目前单独以景点人数、资源距离或资源分流能力为调度依据更有效.本文的研究将为旅游管理决策者和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高峰期 调度 游客分流 时空负荷 引力模型
  • 简介:研究以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以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地的出游距离、整体环境、住宿选择、受访者年龄、家庭每月稳定收入和重游次数对乡村旅游者的重游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在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之间,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 标签: 乡村旅游 重游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正>IntroductionVarioustraditionalmedicinesystemsexistthroughouttheworld,andwithineachculturetherearedifferencesregardingtheconceptsofhealth,illness,andtreatment.Manyofthetraditionalmedicalsystemsplayanimportantrolewithineachsocietyandtodaymanytypesoftraditionalmedicinesystemshavebecomemorerecognizedandunderstoodasalegitimateformofhealthcarebythegeneralpopulation,eventhoughbiomedicineorWesternmedicinehasbecomethedominantmedicalsystemofcontemporaryhealthcare.

  • 标签: 传统医学 体系框架 比较研究 传统医药 藏医药 青海省
  • 简介:当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呈现多发趋势,传统的社会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矛盾化解方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探求新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十分迫切。杭州市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化解机制建设作为一项新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充分体现了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协同,也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分析其制度要素组成,挖掘其内在运行逻辑,剖析其制度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制度改进措施,对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在横向、纵向的再复制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基层矛盾化解 政府 社会协同 多元治理
  • 简介:节事旅游会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游客,对举办地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上海桃花节、森林狂欢节为例,采用物种数、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旅游影响系数等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定量研究了节事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的影响.对比节事活动前后各项指标:桃花节后,活动区和缓冲区样地的草本物种数、盖度、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有减小趋势,而背景样地有增大趋势,植被群落出现退化;活动区样地的旅游影响系数几乎都增加了0.2~0.3,植被景观质量下降.狂欢节期间,旅游活动对草地影响以距游径10m范围内最为强烈,相对高度、相对物种数和相对生物量3个指标比相对盖度更为敏感.

  • 标签: 节事旅游 植被环境 旅游活动影响
  • 简介:中国城市史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空间维度的重要性。但在空间维度之外,时间维度作为不证自明的存在被忽视了。柯必德在其最新力作《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一书中意识到这一点,更加关注苏州城市史研究中的时空维度。他的研究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重视城市空间与地方理论;二是以内发型视角观察苏州的现代转型;三是强调时间的不可或缺性,时间观念与现代性紧密相关。时空维度构成了探究不同城市历史进程的视角,深化了我们对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理解,这或许应该成为未来城市史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时空维度 城市史 现代性 苏州
  • 简介:基于社区问卷调查数据,从行为主义视角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居民的通勤、购物、就学、就医、休闲等日常活动空间开展实证研究,刻画开发区职住分离、购物行为的空间指向性,以及居民就学、就医和休闲行为的空间分配特征。继而,基于加入空间变量的消费者效用函数,结合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背景,重点从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开发区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进行解释,并概括出其形成的综合机制模式。研究发现,距离、业态偏好、对服务设施质量的要求,以及交通方式改善带来居民需求变动,与市场供给的空间分布、政府供给的相对短缺共同影响,塑造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

  • 标签: 开发区 郊区社区 日常活动空间 空间结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简介:河南禹州瓦店遗址2007、2009年发掘出土了大量以灰岩为原料的石铲制品以及相应的原料、坯料和废料。本项研究以石铲生产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石制品的观察和分析,并结合实验考古,复原了瓦店遗址石铲制作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流程。结合有关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相关理论,我们认为瓦店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生产属于“松散的专业化生产”,而夏商时期的整个中原嵩山地区存在着以加工灰岩石铲为主的大规模的石器生产工业。

  • 标签: 瓦店遗址 石铲 实验考古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