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热点手术方式,目前研究者对该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存在争议。基于不断积累的经验与证据,国内外关于taTME的共识与指南在不断更新和完善。2020年发布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适应证、实施和质量评估的国际专家共识指南》中,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落实前瞻性病例信息记录是保障数据质量的根本前提。日益完善的信息收集方法及在线平台构建,可以实现数据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笔者结合最新taTME国际指南内容,探讨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在其中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提升taTME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数据质量,为结直肠外科领域提供可靠并具有时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异质性。如何精准判定肿瘤的“惰性”与“侵袭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2020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总结并更新了若干与前列腺癌预后评估、风险预测和组织学诊断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强调了分子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本文对ISUP关于前列腺癌分子病理标志物的更新和临床应用研究做简要解读和综述。
简介:摘要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是结直肠外科领域近年来的热点术式。相比传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taTME在治疗直肠疾病中有潜在的优势。然而,其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手术并发症及肿瘤学效果等),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验证。为保障该技术安全规范地实施,欧洲结直肠疾病学会联合国际上14个结直肠外科及微创外科相关的学术组织,推出了《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适应证、实施和质量评估的国际专家共识和指南》(下简称《taTME国际共识指南》)。本文介绍了该国际共识指南的制定背景,并针对其核心内容,包括taTME的手术适应证(复杂骨盆条件、直肠恶性疾病和直肠良性疾病)、手术质量和结果评估、结构化培训和专家中心进行了详细解读,期待为中国结直肠外科同行开展taTME供参考和指导。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健康的影响及医患双方对治疗方法的认知。方法该项研究为I-WISh国际调研的中国亚组分析,共102名医生和286例ITP患者参与调研,调研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疲劳和对血小板计数不稳定的焦虑是ITP患者在治疗后的主要症状,而医生对患者疲劳、焦虑症状的报告不充足。超过90.0%的患者认为ITP对他们的工作或学习、日常事务、体能、运动能力和性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60.8%(174/286)的患者认为ITP对情绪影响较大,其中对血小板计数波动(74.8%,214/286)、疾病本身(71.7%,205/286)及病情恶化(68.9%,197/268)的担忧占主要方面,医生也给出了类似的评价。医患双方均认为减少自发出血、维持安全稳定的血小板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是ITP最重要的三个治疗目标,其中降低出血风险是影响医生治疗决策的首要因素。此外,医生认为糖皮质激素(54.9%,56/102)最有可能使患者达到持续有效的治疗目标,而患者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的反馈最好,且83.9%(240/286)的患者对TPO-RA的疗效表示满意。结论ITP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存在巨大影响,但中国医生对ITP患者疲劳和焦虑症状认识不足。在ITP诊治过程中医患应加强沟通,共同决策,以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中国医药行业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与日俱增,提前布局国际市场意义重大。本文旨在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海外专利申请工作为例,初步探索适合研究型医院助力高价值专利进军国际市场的可行性方法。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主体申报的海外专利的工作流程和常用途径为基础,对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成果国际申请的流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工作实践整理总结申请要素。结果适用于研究型医院专利国际申请的规范化途径应具备以下6个要素:专利申报前的价值评估;国家阶段对国家进行遴选;专利代理公司专业协助申请;医院内部审核流程;多渠道获取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资金支持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海外专利申请规范化流程可助力高价值专利进入高级市场,具有可操作性,值得在研究型医院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健康的影响及医患双方对治疗方法的认知。方法该项研究为I-WISh国际调研的中国亚组分析,共102名医生和286例ITP患者参与调研,调研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疲劳和对血小板计数不稳定的焦虑是ITP患者在治疗后的主要症状,而医生对患者疲劳、焦虑症状的报告不充足。超过90.0%的患者认为ITP对他们的工作或学习、日常事务、体能、运动能力和性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60.8%(174/286)的患者认为ITP对情绪影响较大,其中对血小板计数波动(74.8%,214/286)、疾病本身(71.7%,205/286)及病情恶化(68.9%,197/268)的担忧占主要方面,医生也给出了类似的评价。医患双方均认为减少自发出血、维持安全稳定的血小板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是ITP最重要的三个治疗目标,其中降低出血风险是影响医生治疗决策的首要因素。此外,医生认为糖皮质激素(54.9%,56/102)最有可能使患者达到持续有效的治疗目标,而患者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的反馈最好,且83.9%(240/286)的患者对TPO-RA的疗效表示满意。结论ITP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存在巨大影响,但中国医生对ITP患者疲劳和焦虑症状认识不足。在ITP诊治过程中医患应加强沟通,共同决策,以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2017年JAMA Pediatrics发表了《脑性瘫痪早期精准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进展》,梳理了早期预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标准化工具,明确提出诊断时间可提前至纠正胎龄6月龄以前,并阐明了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对脑瘫患儿持续发育的重要性。2021年5月,同期刊发表了《0~2岁脑性瘫痪及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基于系统评价的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内容横跨运动、认知、交流、饮食、视觉、睡眠、肌张力、肌肉骨骼及父母支持9大领域,为临床康复工作者及患儿家庭提供了循证支持的干预原则及方法。现就该指南进行解读,旨在系统介绍脑瘫及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措施,更新理念,规范化、标准化干预内容,提高干预效果,为家庭提供帮助和指导。
简介:【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医院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紧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请进来,走出去”的双管齐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积极搭建高层次国际科研对话合作平台,努力加强科研领域和临床实践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并轨国际科研轨道、提高学科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取得初步成效。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做法、成效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