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热康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喜辽妥软膏涂抹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非热康谱干预,两组均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度、血流量充足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比较,观察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硬结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非热康谱治疗,并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并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热贴冷敷治疗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发生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动静脉内瘘使用时发生皮下血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病例组、对照组,各40例.病例组拔针后24h内退热贴冷敷患处,对照组拔针后24内冰袋冷敷患处,24h后两组均用热毛巾热敷患处.观察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完全消退时间、皮下血肿疼痛持续时间、血管硬化发生率、透析血流量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血肿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病例组血管硬化发生率、透析血流量的影响低于对照组.结论退热贴冷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处皮下血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退热贴;冷敷;皮下血肿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08-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分流型肝癌的造影表现及介入方法。方法对19例资料完整的伴动静脉分流型的肝癌介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例中,肝动脉肝静脉漏7例,肝动脉门静脉漏12例。造影表现主要有肝动脉及分支增粗扭曲(19/19);肿瘤染色(19/19);动静脉漏(7/19),表现为肝静脉的早显;肝动脉-门静脉漏(12/19),表现为血管影模糊,伴行静脉显影,门脉小枝显影。结论伴动静脉分流型的肝癌在血流动力学上有特殊的表现,介入栓塞时应当给予重视,以达到增强疗效,降低副作用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nyx胶稀释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2.58±12.69)岁;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分为两个研究小组(Ⅰ~Ⅲ级24例为一组,Ⅳ~Ⅴ级16例为另一组),两组患者以随机等量方式分别进入对照组(单纯Onyx-18栓塞)和试验组(Onyx-18联合Onyx稀释技术栓塞);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栓塞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10.00%(2/20)和25.00%(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栓塞体积比为(73.25±20.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0±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试验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1周的GOS评分分别为(3.55±1.28)分和(3.65±1.0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Onyx胶稀释技术,能明显改善脑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效果,可作为常规手段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溶栓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0例栓形成的患者资料,观察效果、预后以及影响因素。结果20例患者共行28例次溶栓治疗。其中溶通22例次。溶通组时间显著短于溶栓失败组。溶通组栓塞再次发生率和原发病以及附壁血栓有关系。糖尿病病人再栓塞发病率较高。最为多见的为皮下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临床价值比较高。血栓形成时间和溶栓效果、原发病以及有没有附壁血栓有关。溶栓的时候尿激酶剂量不要超过60万单位。溶栓时机最好不要超过36小时,最好时间应在内瘘栓塞的二十四小时以内,溶通后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持续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再次发生栓塞。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BAVM患者90例(2015年1月15日-2016年6月15日),其中常规组采取内减压手术治疗,对实验组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EGF、TFN-α、MMP-9、IL-6检测值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高,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和VEGF、TFN-α、IL-6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VEGF、TFN-α、IL-6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动静脉畸形栓塞病人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栓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病人腰酸背痛、失眠、紧张恐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病人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
简介: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的血管构筑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治疗的120例SAVM病人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根据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团的形状,将AVM分成两种类型:团块型和幼稚型。血管构筑学分析包括供血动脉、供血方式、伴随病变。其供血动脉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或软膜动脉。经超选择脊髓血管造影可见畸型团有5种构筑方式:(1)终末供血形式,本组104例行栓塞治疗,其中85例单纯栓塞,70例神经功能恢复与改善;19例行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2)穿支供血形式本组16例,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栓塞后症状均改善;(3)动静脉直接交通1例;(4)AVM伴有动脉瘤13例,首先行动脉瘤栓塞;(5)AVM含有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结论 脊髓髓内AVM的血管构筑学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终末型供血可行胶栓塞。穿支供血只能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AVM内的动脉瘤应首先栓塞,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的危险。团块型AVM术前栓塞有利于手术切除。幼稚型AVM只能栓塞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肝癌患者行DSA造影,判断有无动静脉瘘,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或肝动脉内化疗术,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结果DSA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者11例,中央型动门静脉瘘6例,周围型动门静脉瘘4例,混合型1例,9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2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术。术后,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位生存时间,2月、6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均高于肝动脉内化疗术患者。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中位生存时间,2月、6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弥漫型肝癌。结论周围型、动静脉瘘的患者封堵瘘口较容易,而中央型动静脉瘘患者封堵瘘口难度较大,应尽量使用栓塞剂有效封堵瘘口血流或使用微导管绕过瘘口后再行TACE,如无法有效处理瘘口,则仅行TAI。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患者32例,给予其介入治疗,如: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出血风险评分与GOS评分≥4的患者数量。结果 患者经过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后,治疗后患者出血风险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GOS评分≥4患者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患者给予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治疗后发生出血的机率明显降低,预后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静脉内瘘穿刺进行护理分级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2人患者,根据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及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风险不同而进行分级穿刺护理,评价使用分级穿刺护理前后,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满意度。结果对患者进行内瘘分级穿刺护理前,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12.5%、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6.67%、血管狭窄发生率为1.5%、患者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满意度75%,对患者进行内瘘分级穿刺护理后,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5.9%、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9%、血管狭窄发生率为3.81%、患者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满意度97.15%。结论使用动静脉内瘘分级穿刺护理,对降低穿刺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满意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