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化工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掌握介质的毒性、腐蚀性及火灾危险性等特点,对优化设备布置及管道布置,建立、建全各种安全防护措施,提高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以烷基铝和正丁基锂为例,通过对两种介质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分析比较,结合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列举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点。
简介:摘要:作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Li2CO3占所有锂产品的46 %,也是锂资源开发后的直接产品,这也是整个锂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根据Li2CO3未来供需比率的预测,假设2025年Li2CO3的需求将比2015年增加2.5倍。Li2CO3是由吸附法、膜法、溶剂萃取法等提锂技术结合浓缩工艺得到纯化的富锂溶液,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来制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高达20%左右锂损失在沉锂母液中,致使提锂技术整体收率不高。将连续离子交换技术用于沉锂母液锂回收,将有利于提高离子交换设备效率,减少钛系锂离子筛使用量,降低设备投资,进而大幅度降低锂回收的成本。本研究利用旋转式连续离子交换装置进行吸附法沉锂母液的工艺研究,考察操作参数对沉锂母液锂回收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长周期的稳定性评价。
简介:为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为寻找锂资源提供新的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与下伏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的不活动元素比值相同,且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都以轻稀土富集的平缓右倾型为特征,暗示九架炉组的形成可能与下伏娄山关群白云岩的风化和酸不溶物的积累有关。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风化作用强度指标研究发现,锂含量与CIA和Si/Al值皆呈负相关的关系。初步推测,泥质白云岩的风化分解,主量元素的大幅度流失,是造成锂超常富集的重要机制。
简介:对湿法磷酸的传统化学除杂净化技术进行革新改造后的新工艺:不仅可替代热法磷酸制高品质磷酸盐产品,更有除杂净化成本和原材料消耗比现有的各种工艺低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偏头痛患者接受六经头痛片+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8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4例。常规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六经头痛片+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常规组为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接受六经头痛片+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上。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与高糖因素取消七氟烷后处理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取H9c2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培养于正常浓度葡萄糖(5.56 mmol/L)或高浓度葡萄糖(33 mmol/L)的DMEM培养基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n=24):正常对照组(NC组)、正常糖浓度缺氧复氧组(NH/R组)、正常糖浓度七氟烷后处理组(NS组)、正常糖浓度GSK-3β抑制剂SB216763组(NSB组)、高糖培养组(HC组)、高糖缺氧复氧组(HH/R组)、高糖七氟烷后处理组(HS组)和高糖GSK-3β抑制剂SB216763组(HSB组)。采用缺氧3 h复氧的方法制备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NS组和HS组复氧即刻将心肌细胞暴露于2.4%七氟烷30 min,NSB组和HSB组复氧开始前加入GSK-3β抑制剂SB216763,终浓度10 μmol/L。于复氧3 h时采用A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比色法测定LDH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NC组比较,NH/R组和HC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NH/R组GSK-3β表达上调,p-GSK-3β表达下调,NS组p-GSK-3β表达上调,HC组p-GSK-3β表达下调(P<0.05);与NH/R组比较,NS组和NSB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NS组GSK-3β表达下调,p-GSK-3β表达上调(P<0.05);与HC组比较,HH/R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GSK-3β表达上调,p-GSK-3β表达下调(P<0.05);与HH/R组比较,HSB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高糖因素取消七氟烷后处理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与抑制GSK-3β磷酸化有关。
简介:目的评价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抗菌活性。方法6种国产氟喹诺酮类药物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155株临床分离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观察其耐药情况。结果55株(35.5%)耐诺氟沙星;53株(34.19)%耐氟罗沙星;40株(25.81%)耐氧氟沙星;43株(27.75%)耐托舒沙星[其中40株(25.81%)高耐,3株(1.94%)低对];42株(27.75%)耐环丙沙星[其中38株(24.52%)高耐,5株(3.23%)低耐];40株(25.81%)耐司帕沙星[其中38株(24.52%)高耐,2(1.29%)株低耐]。对诺氟沙星耐药的55株金葡菌中,40株对其它5种药物均耐药,15株对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均敏感,其中2株耐托舒沙星,3株耐环丙沙星,12株耐氟罗沙星。本资料中,司帕沙星MIC50为0.125μg·ml^-1,MIC90为16μg·ml^-1,耐药率25.81%,均为各药最低,是6种药中对金葡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托舒沙星MIC50为0.125μg·ml^-1,氧氟沙星MIC50为0.25μg·ml^-1,环丙沙星MIC50为0.25μg·ml^-1,3种药的MIC90均为16μg·ml^-1,对金葡菌的抗菌活性较前4种药低。诺氟沙星MIC502μg·ml^-1,MIC9064μg·ml^-1,是6种药物中抗金葡菌活性最低者。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MIC90均大于或等于16μg·ml^-1,说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着交叉耐药。结论成都地区临床分离金葡菌对6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数敏感,但巳存在严重的耐药性,提示要合理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