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酒渣鼻患者鼻部蠕形螨寄生与鼻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收集酒渣鼻患者与面部健康对照者各14例,酒渣鼻患者中早期8例,中期6例。采集受试者鼻翼和鼻唇沟皮肤微生物样品,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蠕形螨及微生物reads数的构成比反映菌种相对丰度。计算Shannon指数评估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基于菌种相对丰度的主成分(PCA)以评估β多样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蠕形螨与微生物含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酒渣鼻组鼻部皮肤蠕形螨相对含量(1.647% ± 0.389%)高于健康组(0.448% ± 0.089%,t = 2.92,P = 0.007)。蠕形螨的相对含量与细菌相对含量呈负相关(r = -0.95,P < 0.001),与真菌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 = 0.76,P < 0.001)。酒渣鼻组鼻细菌、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0.91 ± 0.17、1.261 ± 0.045)显著高于健康组(0.47 ± 0.12、0.549 ± 0.071,t = 2.17、8.48,P < 0.05);两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示,仅细菌群落显著不同(t = 2.32,P = 0.029),而真菌群落无差异(t = 0.82,P = 0.461)。此外,中期酒渣鼻患者蠕形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早期(t = 6.56,P < 0.001);早、中期患者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主成分分析结果示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蠕形螨在鼻部皮肤的寄生可能影响鼻部皮肤微生态群落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牙周基础治疗上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甲硝唑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牙龈指数(GI)、探针后出血(BOP)、牙周袋深度(PD)等牙周炎指标和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35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4,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GI、BOP和PD等牙周炎相关指标以及龈沟液IL-17和IL-35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I[(1.31±0.37)比(1.89±0.35)]、BOP[(1.78±0.62)比(2.87±0.91)]、PD[(4.01±0.43)mm比(4.42±0.59)mm]以及龈沟液IL-17[(286.72±38.16)mg/L比(320.17±36.27)mg/L]和IL-35[(101.93±8.26)mg/L比(151.26±10.87)m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039、7.857、4.457、5.043、28.680,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0.05)。结论在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时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研究。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法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护理干预的48名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依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研究两组,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咯血停止时间为(18.78±3.11)h远少于常规组(24.33±3.27)h,其住院时间也更短,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67%远高于常规组66.67%,护理效果较好,P<0.05。结论:在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配合相应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缩短其治疗时间,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简介:摘要: 现如今,我国的电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不断的发展,文章主要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两种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针对传统带电检测技术仅仅只是反映短时间内电缆及附件状态的不足,首先在线路 B 上安装高压电缆局放重症监护系统,通过 3d 不间断监测排除了一起中间接头的疑似放电缺陷,确认局放重症监护技术是运行电缆局放检测的重要补充手段。接着介绍了电缆终端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以及在国内使用就发现线路 C 的 B 相电缆终端存在疑似局部放电信号的案例,通过停电解剖,验证了局放信号存在的事实,从而确认终端局放监测技术发现电缆终端局放缺陷的有效性。
简介:摘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加大, 在电力设备的绝缘系统中,只有部分区域发生放电,而没有贯穿施加电压的导体之间,即尚未击穿,这种现象称之为局部放电 ( 以下简称“局放” ) 。它是由局部电场畸变、局部场强集中引起绝缘介质局部范围内的气体放电或击穿所造成的。它可能发生在导体边缘,也可能发生在绝缘体的表面或内部。在绝缘体中的局部放电甚至会腐蚀绝缘材料,并最终导致绝缘击穿。因此,进行局部放电检测,预防绝缘事故的发生,对于维护设备安全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局部放电是一种脉冲放电,它会在设备内部和周围产生一系列的光、声、电气和机械振动等物理现象和化学变化。这些伴随局部放电而产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可以检测并反映设备内部的绝缘状态。目前在 GIS 局部放电检测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 SF6 气体分解产物分析等方法,实际检测分析时常采用多种手段联合的方式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临床上初始诊断为cT3-4N0-2M0分期的直肠癌患者180例,分为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对照组各60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一线化疗方案CAPEOX,对不敏感的患者术后采用二线化疗方案FOLFIRI,对照组辅助化疗方案采用CAPEOX,放疗采用长程方案,总剂量45~50Gy,观察3组患者对方案的依从性、吻合口瘘、感染、肛门功能不良发生率以及新辅助治疗的有效率和降期率。结果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0%比85%比73%,χ2=6.16,P<0.05),新辅助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新辅助化疗组、对照组(28%比6%比12%,χ2=10.57,P<0.05)。新辅助放化疗的吻合口瘘(17%比6%比5%,χ2=6.95,P<0.05)、感染(16%比5%比3%,χ2=6.89,P<0.05)、肛门功能不良发生率(21%比9%比7%,χ2=6.42,P<0.05)均高于新辅助化疗组、对照组,而新辅助化疗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0%,新辅助放化疗有效率为66%。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有更好的依从性,更低的不良反应,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下咽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1例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放化疗后复发3例,手术治疗后复发4例,手术+放化疗后复发3例,下咽癌合并食管癌3例,Ⅳ期下咽癌8例。3例行胃代食道修复,4例行游离空肠代食道修复,2例取大隐静脉移植代颈内动脉,1例人造血管代颈内动脉,5例行转移胸大肌皮瓣修复,2例行转移颏下岛状皮瓣修复。21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头颈肿瘤专用量表(EORTC QLQ-H&N35)进行评分,比较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术前生存质量评分为(56.86±7.95)分,术后3个月为(50.93±7.91)分,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主要是头颈部位疼痛、吞咽功能、饮食情况、服用止痛药及留置鼻饲管5个方面的改善,术前评分分别为(7.58±1.56)分、(8.46±1.63)分、(7.94±0.43)分、(1.76±0.12)分和(1.86±0.28)分,术后3个月评分分别为(5.02±1.23)分、(6.28±1.58)分、(6.34±0.36)分、(1.12±0.08)分和(1.24±0.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下咽癌灵活选用皮瓣修复仍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