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社会的开放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等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课程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学校课程社会化。课程社会化是指在国家的培育下,社会不断加强(提高)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能力,通过社会对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将学校课程实践的各个方面整合成基于社会的有机系统,使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便捷地从社会中获取课程资源,在灵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在课程社会化实践中,社会作为课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任务。同时,学校课程实践的其他主体的角色也相应地转变:国家从课程开发者转变为平台建设者;学校从课程管理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教师从课程实施的承担者变成课程实施的指导者;学生从课程接受者变成课程创生者。
简介:摘要体育不仅“育体”,而且“育心”、“育智”、“育德”。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尤其是青少年面临生命的诸多困惑,重新审视体育的功能及社会价值,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减缓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也是有所帮助的。
简介:据《京华时报》1月8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日前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事态和存在的问题。其中调查显示:社会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人际之间的不信任程度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的人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被不断加深和固化。首先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加剧.越来越多拥有相同利益、身份和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该蓝皮书认为,
简介:权利救济体制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因而很有必要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对我国现行社会保险争议处理体制进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变迁呈现出一个保险社会化的过程。与此同时,社会保险争议的社会性也在不断增强,社会保险争议主体逐渐多元化,社会保险争议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化。我国现行社会保险争议处理体制的主要缺陷就是不能反映和有效应对社会保险争议社会化这一现状,因此有必要从理念上进行超越、在体制上进行重构。
简介:一、社会人类学空间理论与实践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一种新的叙事方法和理论转向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学界被称作空间转向,代表人物有福柯、大卫·哈维、烈斐伏尔、爱德华·索亚、安东尼·吉登斯等社会学者。自此,有关空间的研究超越了哲学上的对其本体论的探讨,人们开始关注空间的社会实践,关注人们在空间中的主体性行为和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空间转向,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因为在以往的社会学研究中,似乎很少关注空间问题。“社会学经典确实探讨了空间,但探讨的方式却很不明晰,很不充分。”事实上,社会空间涵盖了丰富的话语场域、经验性事实,其观察角度为社会人类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社会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