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过敏性哮喘伴过敏性合并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并完成12个月随访的50例中重度过敏性哮喘伴过敏性合并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儿童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合并症[过敏性鼻炎(AR)、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相关评分量表、肺功能检测指标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等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数据间比较。结果1.症状控制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11岁的42例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评分从(20.98±5.03)分升至(26.95±0.22)分(F=18.189,P<0.001);50例儿童哮喘控制问卷评分从(0.89±0.11)分降至(0.10±0.02)分(F=5.662,P=0.006);47例哮喘合并AR视觉模拟评分从(11.00±1.65)分降至(0.2±0.14)分(F=14.901,P<0.001);13例哮喘合并CSU控制评分从(4.82±0.88)分降至(1.87±0.61)分(F=4.329,P= 0.018)。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50例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从(124.50±32.13)分升至(159.40±6.21)分(F=12.052,P<0.001);哮喘全球疗效评估评分从(2.23±0.70)分降至(1.07±0.26)分(F=68.865,P<0.001)。3.肺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1秒率<80%的患儿从13例(26%)减少至1例(2%),平均值从(91.39±12.88)%升至(96.96±8.54)%(χ2=11.960;t=2.486,均P<0.05);最大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从(86.73±16.05)%升至(94.01±13.11)%(t=2.445,P<0.0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中2个指标<65%的患儿从31例(62%)减少至7例(14%)(χ2=24.450,P<0.001);FeNO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治疗和随访期间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马珠单抗可显著改善过敏性哮喘伴AR和CSU患儿的临床症状、小气道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有望成为治疗儿童多种过敏性疾病的靶向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并发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治疗的效果以及对CL-90、MB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所收治的脑梗并发癫痫患者68例开展相关研究,根据癫痫发作的情况分组,各34例,对照组为迟发性癫痫,观察组为早发性癫痫,患者均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在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改良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治疗脑梗并发癫痫的效果比较明显,控制疾病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具备优势,要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 对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对脑梗并发癫痫治疗效果、CL-90评分及MBI评分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脑梗并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早发性脑梗并发癫痫者为30例入组观察组,迟发性癫痫患者36例入组对照组,用卡马亚西联合地西泮分别对两组患者展开治疗,并对药物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SCD-90评分与MBI评分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对早发性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过在迟发性癫痫的治疗效果上不如早发性癫痫,对于迟发性脑梗合并癫痫的治疗方案还有待研究。
简介:摘要:卡孜马塔格一带铅锌矿处于西南天山西段柯坪凹陷内,位于柯坪县240°方位直线距离75千米处,行政区划属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管辖。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6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试验组采用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程度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室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两组均出现轻微的头晕、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经正确处理后,全部缓解,组间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既可减轻疼痛感,又能提高临床疗效,且联合用药对实验室相关指标影响较小,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经正确处理可缓解,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马唑仑联合依托咪酯对比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全麻诱导上的优势。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老年全麻诱导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观察组给予瑞马唑仑联合依托咪酯诱导。比较两组诱导前和诱导后5min的血压监测水平和心室率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前血压监测水平和心室率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诱导后5min,观察组的血压监测水平和心室率情况波动程度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联合依托咪酯对比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全麻诱导上的优势在于可更好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丹七软胶囊联合舒马普坦治疗偏头痛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偏头痛患者,分配到对照和研究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舒马普坦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丹七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癫痫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采取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以及苯巴比妥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后的治疗效果以及自我效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9例,占比97.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0例,占比66.6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情况当中,研究组患者的自我认知、自信心、治疗环境以及病情控制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患有癫痫疾病的患者,采取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简介:摘要:“千里马少年”成长激励评价体系是基于马田小学“千里马文化”,在“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教育新政背景下,通过扎根日常实践而生的小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改革项目。经过三年的实践、反思、重建,形成了一套“千里马少年”成长激励评价体系,从学生一年级入学到毕业6年间,以“八德”争章(仁、义、礼、智、信、勇、健、美)评价机制为牵引,通过“五个一”的阶梯式激励办法,以“八德”银行和“八德”存折记录学生的日常成长,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介:摘要:在高度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中,农耕劳动、社会实践逐渐被边缘化,新生代年轻人“五谷不分”、劳动意识缺乏的状况日益突出。为弘扬劳动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农业劳动教育逐步走入学校教育视野。但当前开展农业劳动教育面临许多现实困难,重视不足、流于形式、组织不当、效果不佳等问题普遍存在。本文结合深圳市马田小学农业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的案例,深入探索农业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简介:摘要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并发马德隆畸形、复杂短指症在临床上是很少见的,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则更为罕见。报告1例36岁女性患者,因反复腰背、髋、膝疼痛11年,加剧1个月,以"强直性脊柱炎"收住入院,入院后因身高矮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肢体畸形等,行染色体核型示"46,X,i(Xq)",从而确诊Turner综合征,进一步检查发现双侧马德隆畸形及以第4掌骨短缩、多发中节指骨缺失、短缩为特征的复杂短指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考虑Turner综合征患者应排除合并A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Turner综合征加重AS的炎症反应,但Turner综合征合并AS更可能是偶然事件。马德隆畸形患者应注意排除Turner综合征,马德隆畸形及第4掌骨短缩主要与SHOX基因的单倍体不足有关,而多发中节指骨缺失、短缩为特征的短指症可能是Turner综合征,尤其46,X,i(Xq)核型的一个新的临床表现,X染色体短臂上可能存在相关基因调控手指的数量、生长及发育。早期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使患者得到极大的获益。
简介:摘 要: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初期,马建国刺死疫情防控人员案曾一度因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倍受关注。作为妨害疫情防控的典型案例,该案在学理上评判犯罪学理论和实践上检验刑法学功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跨领域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与统计分析法,从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三个层面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心理微观层面和社会的宏观层面提出了对犯罪人反社会性与社会法律与道德方面的若干建议对策,以期为解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犯罪学层面的法律思考。
简介:摘要马法兰(Mel,200 mg/m2)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标准预处理方案。通过加强预处理强度,尽可能清除MM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MRD),是提高MM患者缓解率的策略之一。苯达莫司汀(Ben)是一种细胞毒化合物,具有烷基化和抗代谢特性。已有报道,Ben具有抗MM作用。该研究对比分析了Ben与Mel联合方案(BenMel组)与Mel单药方案(Mel组)在MM患者ASCT中的疗效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郞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例接受IM治疗的LCH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为患者1~3。对3例患者的诊断主要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治疗采取以IM为主的方案,随访截至2022年2月28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郞/朗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imatinib mesylate""imatinib"为中、英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及Ovid Medline数据库中,IM治疗LCH的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以上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28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总结IM治疗LC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病史采集:患者1,女性,63岁,因"多饮、多尿5年,头痛伴右侧大腿根部疼痛4个月"就诊于本院。患者2,女性,61岁,因"右上颚溃疡1个月"外院就诊,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提示LCH,遂于本院就诊。患者3,男性,38岁,因"右侧牙龈溃疡迁延不愈"外院就诊,诊断为LCH累及右侧牙龈、肺,经治疗病情控制不佳,遂至本院就诊。②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1入院后行活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头颅MRI、全身PET/CT、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垂体功能等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多系统LCH(MS-LCH),伴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2于当地医院行活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LCH,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呈阴性。患者3行免疫组织化学、胸部CT、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MS-LCH。③治疗经过:患者1接受AVP(阿糖胞苷+长春地辛+泼尼松)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无缓解,遂改为AVP联合IM(100 mg/d)治疗8个疗程后,疼痛症状逐渐好转,后续采用IM单药治疗。截至随访结束,患者疼痛缓解、尿量减少。患者2确诊为单系统LCH(SS-LCH)后,开始接受IM(100 mg/d)治疗,治疗3个月后溃疡愈合,继续当前治疗方案。截至随访结束,患者无疾病复发或进展。患者3于本院就诊时LCH原位复发,采用IM(100 mg/d)、重组人干扰素α-2b(300万IU,1次/周)治疗6+个月后,口腔及肺部病变较前好转。继续当前治疗方案4个月后,患者出现头痛,额顶骨可扪及肿块,考虑LCH异位复发。调整治疗方案为IM 200 mg/d、重组人干扰素α-2b(300万IU,1次/周)治疗2+个月后,患者头痛稍缓解,额顶骨肿块较前缩小。继续当前治疗方案,截至随访结束,患者口腔病灶愈合、额顶骨肿块消失、肺部病变较前无变化,但仍有头痛症状。④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及筛选策略,共纳入7篇相关文献报道13例接受IM治疗的LCH患者。其中1例患者为SS-LCH,12例为MS-LCH。5例患者以IM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其中4例治疗无效。在IM治疗前,已接受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泼尼松等化疗或放疗的8例患者对IM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反应。结论IM作为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方案,或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对LCH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对以哮喘为首发症状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以哮喘为首发症状的22例EGPA患者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急性发作(AE)次数、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VAS)、呼气峰值流速(PEF)变异率、PEF占预估值百分比(PEFpred%)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估值百分比(FEV1pred%)、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维持用量等指标[M(Q1,Q3)]的变化,观察奥马珠单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2例EGPA患者中位年龄42(22~70)岁,男11例。经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后,EGPA患者的总体应答率为68.2%(15/22)。15例应答组患者ACT由治疗前的19.0(16.5,21.0)分上升至治疗后的23.0(21.5,24.0)分(P=0.001),AE次数从0.7(0.3,1.0)次/4个月下降至0(0,0.7)次/4个月(P<0.001),BVAS由4.0(2.0,6.0)分下降至2.0(2.0,4.0)分(P=0.007),PEF变异率由18.8%(14.0%,27.7%)下降到9.2%(6.8%,11.9%)(P=0.007),PEFpred%由80.8%(73.5%,90.7%)上升到100.5%(79.4%,114.0%)(P=0.005),OCS维持剂量从15.0(10.0,20.0)mg/d减少到8.8(5.0,10.0)mg/d(P=0.005);7例无应答组患者的基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11.4%(9.2%,22.6%),高于应答组[3.4%(1.1%,6.5%),P<0.05]。22例患者共进行190次注射治疗,仅4例次(2.1%)在注射奥马珠单抗后出现头晕、注射部位肿胀伴瘙痒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奥马珠单抗对EGPA哮喘样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可减少OCS维持用量,安全性良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低的EGPA应答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复合小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湘雅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采取丙泊酚镇静的单纯静脉喉罩全麻,瑞马唑仑组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瑞马唑仑喉罩全麻。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苏醒质量[拔除喉罩时间、术后15 min的警觉/镇静观察(OAA/S)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时间、各种不良反应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情况[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麻醉前(T0),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时段,瑞马唑仑组MAP及心率水平均高于丙泊酚组(均P<0.05);瑞马唑仑组的拔除喉罩时间短于丙泊酚组[(8.7±1.3)min和(12.3±1.4)min,t=7.09,P<0.001]、术后15 min瑞马唑仑组的OAA/S评分高于丙泊酚组患者[(4.6±0.3)分和(4.1±0.5)分,t=4.841,P<0.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3.3%和20%,χ2=4.043,P=0.044);术后3 h、6 h和9 h内的静息VAS评分瑞马唑仑组低于丙泊酚组(均P<0.05),12 h的静息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 h、12 h瑞马唑仑组的MoCA评分高于丙泊酚组患者(均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瑞马唑仑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安全有效,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等优势,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12 h内提供良好的镇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