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清官和内阁档案入手,探讨清代“十八省”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清初的“分省”实际是“地层累积”式建构的产物,其发端就是乾隆晚期官方编撰的一系列志书、政书;“省”与“十八省”并非清代的正式政区,而只是一种应用宽泛的通称,因此清代的官方文件中存着多个“十八省”体系外的省,并且省下有省。另外,本文还揭示了“统部”的真实含义。

  • 标签: 十八省 分省 政区 统部 档案
  • 简介:清代的贵州,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由于新学风气的传入,加上一批热心教育人士的倡导,新式学堂逐渐兴起,师范教育也随即产生。清代贵州的师范教育机构以贵阳为中心,特点是以公(私)立师范为首创,以女子师范为较多。从1902年贵阳公立师范学堂成立到1911年间,形成了既有初级、简易师范培养小学教员,又有优级选科培养中学教员的高、中两级师范教育体系。此外,还有以当时任教职的

  • 标签: 师范教育 小学教员 教育人士 师范学堂 新式学堂 新学风
  • 简介:18世纪初,在中俄两国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开始培养自己的俄语人才,从俄罗斯文馆到京师同文馆再到京师大学堂译文馆,清代中国俄语教育在纽织形式、地域分布、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晰的规划,培养出了一大批外交和翻译人才,并为我国现代俄语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清朝 俄语 教育
  • 简介:清代普通家庭对夜间“无故入人家”的外人,可以“登时”实施一定的防御行为。此种防卫权是家庭对自身财产和成员的一种有力保护,弥补了国家公共治安调控的不足。《刑案汇览》中的诸多案例反映了当时的律法认可普通家庭实施这种防卫权,但对防卫的时间、防卫的行为等加以了严格限制。

  • 标签: 清代 家庭防卫权 《刑案汇览》
  • 简介:<正>德阳文庙(即孔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当时在城东。明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迁建于城南。据清代嘉庆20年初版的《德阳县志》记载:明代的孔庙名为“学宫”,有大成殿三楹,东庑三楹,西庑三楹,崇圣祠三楹,还有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节孝祠、孝子祠、宫墙、明伦堂等建筑。明成化12年(1476年),提学唐振增修过一次,宏治元年(1488年),知县吴淑重修,万历三年(1575年),知县傅孙顺补修戟门、名宦、乡贤祠。清顺治18年(1661年)知县李如析重建孔庙。康熙44年(1705年)大规模修整,修“启圣祠”。乾隆五年(1740年)、10

  • 标签: 德阳市 德阳文庙 孔庙 知县 名宦 大成殿
  • 简介:清代河北旗地初探铁男清代的旗地,是有清一代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既有历代封建王朝封疆的一般特点,又有明显不同之处。清代的旗地,即所说的圈占土地,与历代封建王朝封疆一样,统治阶段占有大量土地,以满足其奢侈生活所需,这是主要的主面。但是,还分给八旗下级...

  • 标签: 内务府 清代旗地 清政府 八旗兵丁 青龙满族自治县 庄园
  • 简介:<正>清代的学术文化,涵盖面宽广,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内容极为丰富多采。它像一条汹涌奔注的江河,汇百川细流,扩万顷洪波,浩浩淼淼,气象万千。有清一代的学者们,深入钻研,求真务实,在众多的领域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成果,充实了我国的思想宝库。研究清代的学术文化是一项很有意义,但又艰难繁重的工作。因为清代载籍之富,学者之众,流派之多,领域之广,业绩之丰,为前世所罕见。而遗留存世的注疏、论说、考证、文集、札说浩如烟海,难以计数,超过其他朝代何啻十倍、数十倍。如何发掘、利用、研究、宏扬清代的学术文化,撷其精萃,以利于当前之文化转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

  • 标签: 学术文化 清代学术 乾嘉学派 注疏 文集 求真务实
  • 简介:清代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盐业生产也有很大的进步。清代土盐产地分布于直隶以及山西、陕西、黑龙江、青海等省。清代大约有土盐产地54处(以县级政区计)。与明代相比,增加了28处,增长幅度为107.69%。可见,清代土盐产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标签: 清代 土盐 产地
  • 简介:新疆地处极边,乾隆中期以后始终是安置遣犯的重点地区。根据文献记载,清代新疆对遣犯的役使方式有种地、当差、为奴三种。事实上,除此之外,遇有战事,如八旗、绿营、回兵等常设军队不敷调遣或作战不力,清政府还会征调遣犯参加军事行动。这些应征的遣犯即被称作“遣勇”。目前学术界关于清代新疆遣犯的研究很多,而对遣勇的研究极少。作为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遣勇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对新疆的军事、社会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清代新疆历史的认识。

  • 标签: 新疆历史 清代 军事行动 文献记载 武装力量 清政府
  • 简介:清代湖北方志数量众多,由于兵燹水火、保存不当以及志书自身不足等内外原因,散佚较为严重。清代湖北方志散佚普遍,方志的散佚与方志的层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某些阶段、地区和类型方志散佚更为突出。整体上来看,由于清代距今较近,贮藏制度有所改善,散佚程度远远低于前代。

  • 标签: 清代 湖北 散佚 方志
  • 简介:1.长沟镇的清代墓碑(1)西甘池村顺承郡王的三通墓碑房山区长沟镇自古以来以河流及地下泉水众多而出名,东、西、南、北甘池村至今仍保留有数眼泉井,以西甘池村的最为有名。即使天遭大旱,这里依然是泉涌如常,水流不断。清代帝后拜谒西陵路途驻跸的行宫之一,便建于山势逶迤、风景秀丽的长沟镇南正村。因山美水佳,此地逐渐成为埋葬王公贵戚的风水宝地。顺治九年三月,清朝第一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薨逝后,以其立祖,始建墓于长沟镇西甘池村。从此,在漫长的260余年间,顺承郡王家族共有11位郡王先后葬此,形成规模宏伟的清代王爷家族墓地。

  • 标签: 清代 墓碑 京郊 第一代 族墓地 行宫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04
  • 简介:清代云南经济的发展随着城镇的大发展,    (二)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  清代云南商业性农业的发展颇为引人注目,我们主要从市场的发展程度上来考察清代云南农村市场

  • 标签: 云南经济 经济发展
  • 简介:但是在清代藏区里却有朋友共妻的婚姻形式,在这种兄弟共妻的家庭中,从而出现了这种兄弟共妻的婚姻形式

  • 标签: 西藏婚姻制度
  • 简介:借贷行为在中国历史悠久,其主要分为借款和放贷两大部分。清代以来,河南地区的借贷行为发展较快,其中又以城镇的机构性借贷和乡村的非机构性借贷为主要实现途径。城镇的机构性借贷的主体是典当业,大多为晋商控制,受水陆交通影响较大,对城镇商业有重要作用。乡村中的非机构性借贷则主要分为信用、担保和抵押,并通过建立契约、中人监督的形式得以实现。洛阳地区出土的借据文书,为研究清代河南民间非机构性借贷提供了便利条件。

  • 标签: 清代 借贷行为 典当业 契约文书
  • 简介:<正>清代前期,佃农一般都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完成之后,向封建地主交纳地租。但是,在某些地区存在着佃农在农作物生产过程没有完成,或者还没有开始的时侯,就要向地主交纳地租的现象,即文献资料中记载的:佃农“先期纳租”、“头年交租,次年种地”、“先交租银,后种田亩”、农民纳租,“或在当年,或在上年”等等。以作者有限的见闻,在清代前期,尚未见到有把这种交租方式概括做预租的。迨到民国年间,或在清代末叶,才出现把这种交租方式叫做预租等多种多样的名称。根据李文治、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提供的资料,在湖南汉寿县叫做倒租。在河南叫做支租。在河北霸县叫做现租。在广东东江一带叫做上期制。在辽宁绥中县一带叫做上期租。江苏浙江沿海一带叫做预租。有“照旧习缴纳预租”、“预租陋习,相沿已久”、“预租风亦盛”等记载。但这里的预租有两种

  • 标签: 清代前期 农作物 旗地 乾隆 文献资料 年地租
  • 简介:清代家具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尤其是在其制作工艺方面,除了继承明代的淳朴特征之外,还表现出稳重华丽的一面。本文分析了清代家具的总体的特征,并从雕饰图案的提炼分析和用材的美学特性这两个细节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在对清代家具的这些工艺特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清代文化的另外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另一方面的资料。

  • 标签: 家具工艺 清代家具 雕饰图案提炼 用材美学
  • 简介:清代是福建方志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现存的清代福建方志有175部,包括各种通志、府志、州志、县志、厅志和乡、镇、里志。就这些方志来看,它们体现了自己的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不足。研究现存的清代福建方志,对了解本省历史文化,总结经验和编纂新时期的方志都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方志 官修 体例 志论 评价
  • 简介:从清雍正(1723-1735)朝起,历乾隆、嘉庆、道光,至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一直是清帝在京城的行宫,也曾是大清帝国的政治中心.朝鲜是与清朝保持最亲密关系的国家,因而圆明园自然成为两国进行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乾隆时期,每年正月上元节(元宵节)朝鲜使臣进入圆明园参加节庆活动,已形成一种定例.遇有特殊的庆典,在圆明园举办的重大活动也少不了朝鲜使者.在1860年10月圆明园惨遭西方列强洗劫焚毁前,进入圆明园人数和次数最多的外国人就是朝鲜使臣.他们不仅为维护朝清关系做出重要贡献,同时,留下了大量翔实生动的文字记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献.

  • 标签: 圆明园 朝鲜使臣 清代 历史研究 中国 历史遗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