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也不知哪辈子造的孽,竟养下个痴呆儿子。这呆儿万事懵懂,唯独迷恋撕纸片儿玩:两手指捏着纸边儿,一撕对半,嘶啦——,嘶啦——。声音枯燥刺耳,他却走火入魔,咧着嘴淌着口水嘻嘻直乐。一个废人,只要不惹麻烦,爱疯就让他疯去吧,要命的是连女儿也染了这毛病。放学一回家,放下书包就跟呆儿脸对着脸,你一张我一张地撕,嘻嘻嘻哈哈哈,不到上床不歇手。女儿念书虽不算差,却从没见她捧回过一张奖状,毛病就出在贪玩上。也不知苦口婆心地跟她唠叨过多少回了,没用。一提这事,她就拿呆儿作挡箭牌:"哥哥整天在家关禁闭,陪他玩玩散散心,错了?"眼看着明年就要上中学了,再不狠心儿管一管怕是晚了,要知道她的
简介: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横跨一个半世纪的中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个案中最宏大、最复杂的社会变动。这段时间的中国革命包含了政治学理论中所有类型的“革命”——千禧年式的农民叛乱(太平天国),无政府式的暴动(义和拳),政变(西安事变和林彪事件),军事叛变(北洋军阀时期),国共内战(1945-1949),自上而下发动的全国性动乱(文化大革命)。其中同时伴随着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竞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孙文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这种竞争至今仍在台湾海峡两岸以及海外许多华人社区以各种不同形式持续着。本书不打算研究这些革命,而只是研究对这些革命的“讲述”。更具体地说,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以“小说”形式对这些历史变动所作的叙述。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小说”被卷入革命之中,担负起“新一国之民”(梁启超)或“改造国民性”(鲁迅)的重任;另一方面,“小说形式”本身也在这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生着不容忽视的“革命”。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想象、虚构和叙述历史与现实的方式。“小说”有时直接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齿轮与螺丝钉”、“旗帜和炸弹”),有时,却于边缘处记下了正...
简介: 芒果 三江农场宣传部的宋干事打扫卫生时,从卷柜顶上拾掇出一个灰头土脸的小玩意儿.宋干事用抹布擦去浮尘,那玩意儿就光鲜鲜地现出原貌(椭圆型,半尺多长,金黄色),圆圆润润的,用手指轻扣,有蜡质感觉.……
简介:日历上的数字越来越接近那个醒目的红圈。我坐在屋子的中央对着一堆衣物发呆。终于狠了狠心,拿起剪刀,闭着眼睛随便抓起一件就往下剪。不管是香奈儿,爱丽或是任何世界名家的设计,都不放过,在那个数字后的日子中,这些名贵的衣服,将不再与我有任何的交集。又是那个熟悉的乐曲,让我记起,手机似乎也要扔掉。我看着它,却没有去要接的想法。乐音刚落,我立即关机。我也需要时间去改变,毕竟一下子要剪断以前的所有,总不似如剪衣服般简单。也许,要改变行程了,既然都是离开,为何不选择洒脱一些呢?我看着满地的衣物与首饰,无奈地笑笑,从柜子中随意地抽出一个皮包,只塞人证件与钱夹。穿好皮鞋后,一步一步的向门退。终于走到了门边,我伸手将所有的灯都打开,这样会看得更清楚吧,尽管我对它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要走了吗?去了就不会再回头了吧,嘴角似乎在微微的上扬,那一瞬间,我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将门扣上,然后毅然地转身,并调节步子,走出一个优美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