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前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指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或者说是仰韶时代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①)的发现,可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②.到20世纪50~60年代,这类文化遗存开始为老一代考古学家所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这类文化遗存的研究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

  • 标签: 墓葬 新石器时代 前期
  • 简介:政区和流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域,前者具有社会属性,后者具有自然属性。探讨二者的多样性,集科学、政策、管理于一体进行生态区评价,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沿课题。通过分析中国政区的流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流域的政区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论证流域内水源区、流经区、河口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探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和云南,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建设优先区域。

  • 标签: 中国政区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流域
  • 简介:开发长江沿岸经济的意义和措施,应该从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和点轴开发的模式来认识。本文就这个问题来谈谈一些看法。解放前夕,我国薄弱的现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东北南部、天津、青岛、广州、无锡、武汉、重庆、太原等地。按一般所称的大区划分,西北、西南合占11.5%,华东占50.2%。

  • 标签: 点轴开发模式 经济发展 长江流域 工业 生产力布局 长江沿岸
  • 简介:黄河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从祖先炎黄时代起,中华文化就在黄河水的滋润下孕育,如同深藏的美酒,时之愈久,其味愈甘。黄河不但是华夏文明之脉,更成为炎黄子孙心中的文化圣地。

  • 标签: 黄河流域 华夏文明 知名高校 高考 升学指导 特色专业
  • 简介:利用实际观测资料来分析1998年夏发生在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气候与水文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造成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成因可能是:在ENSO循环中ElNino事件由成熟期转变为衰减期时热带太平洋海温,特别是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变冷,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减弱,致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从而使亚洲夏季风从孟加拉湾、南海携带大量的水汽和热带西太平洋以及西风带来的水汽先在长江中、下游,后在长江中、上游流域辐合,造成长江流域的持续性强降水

  • 标签: 长江流域 特大洪涝 成因
  • 简介:以支流为骨干,以县域为单位,以5-3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依照水土流失规律,优化配置各种治理措施,形成综合的防御体系,这是良化生态环境的成功之举.文章针对水土流失规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分析了小流域治理的特殊作用,根据西部大开发和山川秀美工程之要求,提出了相应对策:搞好植被建设;实施综合治理;大搞农田建设;推进水保产业化.以达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城乡富绕、安居乐业、现代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标签: 小流域治理 生态环境 水土资源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通过对江西五大江河流域内的测站降水进行统计,分析了各流域的暴雨、连续大降水过程等降水气候特征;同时还对各个流域一些重大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普查,得出了一些统计事实.为今后制作流域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流域 暴雨 强降水 天气系统
  • 简介:在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抚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由1997年治理前的4920.73km^2减少至目前的4602.79km^2,在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的基础上,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维持抚河健康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对策。

  • 标签: 抚河流域 水土保持 和谐共处
  • 简介:本文引用青海湖流域环境变化的部分代用资料和采集的树木年轮资料、器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对湖水位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青海湖 气候变化 水位下降
  • 简介:红水河是珠江上游西江水系干流,横贯广西中部,从上游八达河口到下游大藤峡口(其中象州县之江口与柳江汇合至大藤峡口称黔江),全长1054公里,总落差760米,流域面积19.04万平方公里。红水河水能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流域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也丰富。红水河是我国著名水电资源“富矿”和水运航道,红水河流域也是著名大石山区和民族区域旅游胜地。但只有红水河梯级发电与航运畅通,提供充足能源水源和航运交通条件,才能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现在条件具备要在发展电能和水运的同时,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资源,使各族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走上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在西部大开发和广西建设旅游大省(区)的进程中,加快

  • 标签: 西部大开发 红水河流域 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 旅游业发展 民族区域
  • 简介: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是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中唯一的山区控制性水库工程,本文以下坂地项目如何完成叶尔羌河向塔里木河输水规划为目标,重点就山区水库如何替代平原水库、实现水资源统一调配、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能进行分析论证,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流域内山区水库、平原水库、地下水库联合调节,进行流域内的水文补偿,跨流域的电力补偿及利用下游灌区平原水库的反调节作用,可确保叶尔羌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以及向塔里木河输送生态水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叶尔羌河 水资源 节点 优化配置 运行方式
  • 简介:本文从渭河水情演变的历史出发,分析了影响水情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得出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渭河水量的影响超过了气候条件影响的结论,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流域水资源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渭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 标签: 流域水资源 水情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量 人类活动 对流
  • 简介:渭河流域是陕西省经济社会的主体,区内水资源贫乏,水的有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解决其供需矛盾,首先应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节水措施,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渭河 缺水 节水 措施
  • 简介:在多样化和地域化的明清丝竹乐样式中,传播于环太湖流域地区以“姑苏”地为中心的一部分丝竹音乐,作为中国丝竹乐古老传统的一个地域化分支,在内涵深厚的吴文化和苏南地区其他传统音乐类型的润泽和影响下,逐渐显现出自身灵秀、雅致的独特音乐魅力。特别是至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一批知识型清曲家、清乐家,因志趣相投又开始聚集于此地域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各大中城市,以“致雅”追求聚合一起,相约为“乐社”,进行自娱性“南北曲”传习和丝竹乐演奏,对传统丝竹乐演奏样式进行系列新的探讨,对民间所传丝竹曲目进行新的演绎,在传统音乐风格基础上进行丝竹乐曲的新编和新创,从而将这一原本流传民间的民俗性极强的音乐形式,扩展和推演到城镇文人“雅集式”的音乐娱乐、休闲、审美领域。

  • 标签: 江南丝竹 太湖流域 “中心” 丝竹乐曲 渊源 丝竹音乐
  • 简介:<正>中华文明最早兴起于黄河流域,这一点殊无异议。不过这种文明的因素吸取了新石器晚期各区域文化中的精华特别是东南沿海文化的最优秀部分。在一度辉煌的“玉器时代”过去以后,中原黄河流域率先绽开了文明之花。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文明的典型代表。从此以后的数千年间,引代兴衰的历史悲喜剧皆以中原大地作为主要舞台。故尔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摇蓝。然而,不可忘记长江流域对奠定中华文明的历史功绩。考古资料告诉我们,从距今二百万年前的“巫山人”起,这一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郧县猿人、和县猿人、长阳人,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崇山峻岭叫就一直繁衍着人类的祖先,特别是旧石器中、晚期文化遗址都被普遍发现。新石器时代这里出现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稻作遗存——彭头山文化。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以

  • 标签: 文明模式 长江流域 楚国 早期国家 江汉地区 吴国
  • 简介:一、盐碱湖泊的分布状况嫩江流域盐碱湖泊,大部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平原上。主要分布于大庆市地区、齐齐哈尔地区。以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齐齐哈尔地区泰来县、富裕县、龙江县等为多。而在齐齐哈尔市郊区盐碱湖泊也有相当分布。这些湖泊的特点均为浅水型,含盐碱度较高,大多数湖泊经过改造,已经利用,有些尚未利用。

  • 标签: 湖泊 嫩江流域 资源现状 开发利用 齐齐哈尔 盐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