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哮喘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以调查问卷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的各因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危险因素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过敏体制、母亲哮喘史、父亲哮喘史、母亲孕期使用过敏药物。子女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的哮喘史,且父母双方均有哮喘史对子女影响最大,其次是母亲单方有哮喘史、父亲单方有哮喘史。结论支气管哮喘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发病,其中体制因素与遗传因素时最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对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减少哮喘发作,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简介:目的:收集并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肝损伤的发病时间关系,比较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以及临床治疗与转归,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收集的96例药物性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所占比例最高(44.79%),有68.75%的患者在用药5~90天内发生了肝损伤;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中以抗肿瘤药物(32.29%)和中药(29.17%)所占比例最大,两者涉及到的药品分别有13种和14种;96例患者临床预后均良好,停药后18~90天内肝功指标均恢复正常;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女性、BMI≥28kg·m^-2、有过敏史、合并高脂血症为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临床需及时妥善处理,以免引发急性肝衰竭;临床使用抗肿瘤药和中药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对于老年以及女性患者,BMI较高者以及有药物过敏史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肝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后早期并发症(术后90d内)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共185例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临床资料,术后90天内对患者随访,并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90天内185位患者中有74位(40.0%)出现了不同的早期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肠梗阻、泌尿系感染、切口方面并发症。在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65岁)、肥胖(BMI≥25kg/m2)、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糖尿病是发生RC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肠梗阻、泌尿系感染、切口方面并发症较常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充足的术前准备是降低膀胱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分为心血管疾病组60例及无心血管疾病组94例,分别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组的平均年龄、透前收缩压、血磷、LDL水平均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心血管疾病组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明显多于无心血管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p=0.001,RR=3.877,95%CI1.77~8.493)、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p=0.000,RR=10.049,95%CI3.893~25.94)、高血磷(p=0.024,RR=2.602,95%CI1.135~5.964)、高透前舒张压(p=0.000,RR=7.599,95%CI3.513~16.434)及合并糖尿病(p=0.042,RR=2.179,95%CI1.03~4.608)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糖尿病、透前收缩压升高、高磷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居民胃幽门螺杆菌的确切感染率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武汉地区2180名居民进行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定,同时运用调查表进行相关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在2180名健康体检居民中尿素14C呼气阳性者为1025名,武汉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7%,且;男女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1),男性感染幽门螺杆菌风险是女性的1.38倍,即比值比(OR)=1.38。运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共用公筷、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是减少Hp感染的主要因素(P<0.01)。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规模、抽烟、饮酒、喝茶、体重指数、慢性胃肠道症状、既往健康状况等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未见显著关联(p>0.05)结论武汉地区健康居民中活动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与家庭进餐未使用公筷以及聚餐时未分餐关系非常左。建议提倡进餐时使用公筷,是预防及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于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人民医院的88例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冠脉灌注良好,观察组术后冠脉无复流。比较两组AMI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对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AMI患者的冠脉内血栓、TIMI血流0级、Killip分级>I级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AMI患者的侧支循环良好及室壁运动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AMI患者的CK-MB和CPK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AMI患者的血糖和C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Killip分级>I级、TIMI血流0级及糖尿病等因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与冠脉血流、心功能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 成年患者全麻苏醒期在麻醉恢复室的躁动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和 分析。方法: 以 2015 年 8 月到 2017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全麻的 1864 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保持安静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 年龄、性别、 ASA分级、受教育程度、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时间、手术类别 、全麻苏醒 恢复时间等数据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 。通过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共有 106 例, 在 麻醉苏醒期有 躁动情况 ,占比为 5.69% 。 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的 ASA分级偏 高、术中补液量大、术中放置 尿管以及 术后疼痛等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包括 ASA分级偏 高、术中补液量大、术中放置 尿管以及 术后疼痛。
简介:摘要:在中国 ,近年来中风病在死亡原因中位居第 1、 2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全中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约为 200万人 ,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约 150万人。因此 ,有必要对中风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临床和预防医学提供科学依据。中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素问 ·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不同的地域、气候、地质、风俗习惯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人体的生理。目前中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 ,中风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 ,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针对的目标 ,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酗酒、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等。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中风病因研究和治疗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中风危险性因素的研究。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最近几年甲状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提高,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好多研究人员都投入了对甲状腺癌发病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关注的是和甲状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使用的是临床调研的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