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模式资料,对2017年8月16日出现在格尔木地区的一次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这次的大风沙尘暴天气具有局地性强、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沙尘暴天气结束后出现了扬沙天气,且伴随着小阵雨,持续时间较短;层结不稳定造成高空动量下传,500hPa等温线夹角与高空风向夹角偏大,温度梯度大,使得高空冷平流较强是引发大风天气的主要成因;而高空冷平流强、层结极不稳定、高空动量容易下传,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线,不稳定能量被触发,再加上柴达木盆地地形较为特殊,存在下狭管加速效应,促进了空气下滑势能转化为动能;预报的难点主要是出现非沙尘暴季节(春季)的大风沙尘暴过程,且具有较强的局地性,很难准确把握预报思路。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南昌市昌北机场24小时不间断自动气象观测数据及雷达拼图、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20年5月9日昌北机场一次雷雨天气过程的保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天气过程主要受高空浅槽,中低层低涡共同影响;2)低层的强烈回暖配合高层明显降温有助于强雷雨的发生;3)回波的移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基本一致,容易形成的列车效应,使得雷雨持续时间较长。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MICAPS数据资料、台站观测资料,对2018年1月中旬出现在南通市境内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1月15~16日南通市境内先后出现了两次能见度不足1000m的雾天过程,其中第一阶段为1月15日19时到22时;第二阶段为16日06时到08时;500hPa以干层为主,700hPa中低空处存在充足的水汽条件,500hPa高层处的水汽条件较少,这种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配置为大雾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850hPa以暖干趋势为主,高中层则是高湿区,雨滴下降到地面后,将会在近地层冷空气中蒸发,对雾的形成较为有利。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气溶胶激光雷达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1年1月中旬安阳市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安阳市沙尘天气导致的空气质量恶化包含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21年1月11日,安阳污染主要遭受高空浮尘向近地沉降的影响;第二个阶段:1月12日,安阳主要受冷空气夹杂着PM10污染沉降的影响;第三个阶段:1月13日至14日,高空沙尘强度增加。极地冷空气南下是本次沙尘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沙尘爆发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冷锋。沙尘在强风中沿着东南方向不断向下游输送以及扩散,导致安阳市受沙尘天气的影响,空气质量不断恶化,PM10为本次沙尘污染过程中的首要污染物。由气溶胶激光雷达资料可知,本次沙尘天气的外来输入性比较显著,沙尘受气流、重力双沉降到近地层是导致本次安阳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20年7月9日拉萨市一次强降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天气发生之前,西藏对流层高空100hPa,主要受南亚高压的影响,高空辐散流场对于上升运动的形成比较有利;500 hPa形势场上拉萨市处在588线高压的边缘区域暖中心一带,西藏地区水汽以及能量十分丰富;地面形势场上,拉萨市存在较强的风向风速辐合,这些均为强降水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次天气发生过程,拉萨市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非常丰富,存在较弱的垂直上升运动;此外,拉萨市大气存在显著的不稳定性,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带来有利的不稳定能量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产生的“列车效应”以及云团的合并增强是造成此次拉萨市强降雨天气的重要原因。卫星云图的动态变化对拉萨强降雨天气的出现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简介:摘要:2017年7月中旬新疆喀什地区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选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实况资料、雷达资料等重点从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特征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受西西伯利亚低槽底部短波槽东移影响,造成15—18日断续降水过程,降水时段较长、降水范围广、降水量大,属系统性降水伴有局地短时强降水类型;短时强降水出现站点附近中低空水汽通量较好,有水汽通量辐合区,底层较强辐合上升气流,700~600 hPa有辐散下沉气流,对应强降水中心,中高层之间风切变,具备一定不稳定能量,触发对流天气;此次对流天气岳普湖附近发展最强盛,雷达回波组合反射率因子>55 dbz,回波形态垂直,强回波中心接地,有明显弱回波区,岳普湖站附近有明显辐合区,喀什附近有较强低空偏北急流,对强对流天气有触发作用。而且上述特征与短时强降水发生时间段保持一致。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1年7月25-26日甘南夏河机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出现前,100 hPa南亚高压主要表现为东部型,亚欧中高纬区域大气环流形势为“2槽1脊”型,贝加尔湖低涡东移南压到新疆北边一带,青海、甘肃两省均受中东高压的影响,温度场要比高度场落后,系统越来越强,青海至东部至甘南一带分布着切变线,发展比较慢。南亚高压和中东高压的主体位置基本上重叠,二者都对甘肃省甘南夏河及其附近进行控制,这对于降水落区不稳定能量的积聚比较有益,为本次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此次降水期间,青海、甘南之间存在显著的中尺度辐合线,地面辐合线以及冷空气为本次甘南夏河机场强降水的发生给予了动力辐合抬升条件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和较高的湿度条件均促进了本次甘南夏河机场降水天气的发生。从垂直运动条件来看,夏河机场位于垂直速度大值区的西南侧,这种深厚且强烈的上升气流为本次降水天气的发生给予较好的动力条件;此外,在甘南一带有500 hPa处分布着假相当位温(θse)超过85℃的高能舌,700hPa处分布着假相当位温(θse)超过65℃的高能区,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带来大量不稳定能量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20年8月10-11日出现在甘南高原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甘南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潮湿不稳定环境中,西北侧不断有下滑的冷空气出现,位于青海中部与甘肃中部交界处的切变线不断向东转移,且在甘肃南部不断有冷暖空气交绥,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出现;高原东部的对流云团是这次降水的主要云系,随着副热带高压东移南下,云团逐渐进入到甘南地区,且强度不断增大;在降水天气出现的过程中,700hPa处的降水落区存在较强的辐合中心,说明这里汇聚有充足的水汽,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支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使得上升运动发展加强,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9年9月6-7日新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出现之前,亚欧大陆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形势主要表现为“纬向多波动型”。低涡槽在较短时间内穿越南疆西部逐渐移动到巴尔喀什湖到天山中部一带,喀什地区受低涡底后部偏西气流控制。低涡槽东移经过喀什地区的过程中,促使该地区出现雷雨强对流天气,局地出现冰雹、短时强降水天气。200hPa高空急流促使冷空气强迫抬升,低层切变线触发了对流天气发生。低层850hPa到700hPa较大的比湿为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高空风速较强及中高层形成中强垂直风切变、较小的SI指数、较大的K指数、增大的CAPE值等均为雷雨、冰雹、短时降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不稳定能量。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2年6月14-16日昭苏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西伯利亚西部有一个低槽切涡,短波槽的持续分裂对昭苏县及其周边区域产生了影响,巴尔喀什南侧至新疆西部有一条西南风带,昭苏县主要受低槽前西南气流的影响,温度梯度增大,锋面增强冷空气持续进入昭苏县及其周边区域,这些为昭苏县本次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从水汽条件来看,源于中亚的水汽在偏西以及西南气流的作用下持续朝昭苏县大部传输,为昭苏县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昭苏县低空比湿值均达到 7 g∙kg−1 以上。此外,本次降水期间,昭苏县垂直上升运动很强盛,动力条件好;昭苏县K指数值达到35℃大气不稳定层非常明显,为昭苏县这次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能量。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降雨量、大风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等重点针对2023年5月下旬新疆昌吉州一次大风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与物理量场等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低涡南压西退、短波槽持续生成于宽广槽底为昌吉州本次大风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槽底偏西气流影响与控制昌吉州,显著的风向辐合区出现于天山山区两侧,冷暖气流相互交汇,为引发本次大风、降水天气提供了良好条件;中低层良好的水汽辐合条件,再加上水汽辐合区的持续维持为本次强对流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的高低空配置,导致垂直上升运动显著增强,为此次大风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昌吉州地处假相当位温高能区,同时这一区域存在不稳定层结,为本次强对流过程提供了良好的不稳定能量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21年7月22日出现在祁连地区的一次极端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天气是西风带高空槽波动引导北方冷空气向南移动与大陆高压北侧外围暖湿气流在祁连地区交汇后引起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低层水汽主要来自于孟加拉湾,低层水汽则来自于南海,两条水汽同时在降水区辐合,强降水落区同水汽辐合中心保持一致,高低层水汽通道为这次强降水天气提供给了充足的水汽供应;降水落区主要位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内,高温高湿特点突出且不稳定能量充足,具备强降水天气出现的热力条件;因南亚高压与西风急流活跃的影响,高原东北部整层位于上升速度大值中心区内,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上升运动的增强较为有利,低空正涡度与高层负涡度的分布可将动力场特征反映出来。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南昌市昌北机场24小时不间断自动气象观测数据及雷达拼图、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20年6月3日昌北机场一次雷雨天气过程的保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以局地雷暴强降水为主;2)本场位于切变线前沿,西南急流使得赣中,赣北地区低层增温增湿较为明显,提供了对流所需的不稳定能量;3)近地面风场辐合抬升,造成对流不断生成降水量大且整体降水时间较长。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2月12日东海县一次大范围强浓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500hPa处受到弱脊的控制,再加上西南暖湿气流的持续作用和暖脊的配合,使得地面始终位于低压倒槽前部的均压场中,上下层之间的密切配合,有利于夜间低层逆温层的建立和维持,这种天气背景有利于区域雾的出现和维持;这次强浓雾影响范围广,具有爆发性特征,形成时间相对较短,且大部分强浓雾站点能见度直接从1000 m以上快速下降;出现在东海县的这次强浓雾天气的形成及爆发性特征的重要原因是夜间天空云散以及辐射降温增强引起的;雾前的降水和充足的水汽条件为这次东海县大范围强浓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4月21~22日濮阳市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是中低空切变线、地面暖倒槽和东北冷高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而中低层暖切变则是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在暴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濮阳市有较为充足的水汽条件,且比湿值达到了暴雨天气出现时所需的水汽条件。同时,华北地区南部有大量的水汽输送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濮阳市暴雨天气的出现和维持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汽供应;濮阳市这次的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低层强烈的上升速度区附近,低层表现为弱的偏南、偏东风,0~6km内存在较小的风速垂直切变线,对于风暴的组成发展不利,说明本次降水以短时强降水天气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