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朱熹易学造诣深厚,其易学逻辑思想主要是围绕“类”而展开的。首先,他将“类族辨物”看作是一种逻辑方法,通过“稽类”来获得关于事物类同与类异的认识;其次,他将易看作是“假借虚设”之辞,认为易之道理是“悬空”、“假托”之说,把类思维同事物之义理相结合,重视对“道理”的考察;在推理的过程中,朱熹还强调“理不走作”,运用辩证的思维,权正取舍,以确保推理的有效进行;最后,他将“依类而推”的易学逻辑推理原则发展成为“稽实待虚”的逻辑推理理论,丰富了易学推理理论。总之,朱熹一生著述丰硕,他的易学推类思想在易学逻辑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朱熹 易学推类 假借虚设 稽实待虚
  • 简介:本文以为据,对齐景公与晏婴的和谐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二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基础,描述和谐的表现,分析其历史作用及局限,认为正是这种和谐关系才使得齐国出现了政局相对稳定的局面.

  • 标签: 齐景公 晏婴 和谐关系
  • 简介:一般讲扬雄的人性,都以《法官》为依据,认为他是“善恶混”派的代表。并认为他的人性缺乏内在超越的根据,比较接近于荀子。本文认为《太玄》中蕴涵丰富的人性思想,研究扬雄的人性,应以《太玄》为基础。扬雄的人性论本于其天道观,有很强的超越性,扬氏以五行为架构,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超越途径,其思想接近于性善说。

  • 标签: 扬雄 人性论 《太玄》 五行
  • 简介:《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解读,往往从藏民族民间文化和宗教文化角度切入,其实如果我们把作家的文人身份和作品中弘扬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研读,就会发现在文本中有着浓郁的道家文化身影。

  • 标签: 道家 绝圣去知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简介:广大农民群众能否拥有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话语权直接影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是执政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话语权体系应是政府话语与农民群众民主话语衡平型话语体系,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几乎没有话语权,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拥有强势话语,或日“话语霸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话语权 政府义务
  • 简介:《性自命出》不但为先秦儒家心性研究提供了新理论来源,而且为先秦儒家美学研究也提供了一个新文本。在人性上,《性自命出》持当时流行的自然人性。人性的本然材质在与外物的交接过程中化性为情并奠定心志,从而为后天的礼乐教化提供了可能。礼乐虽都出于情并作用于情,但礼教更多的是直接逼索心志,从而奠定心志.产生道德情感。而乐则能直入生命情感的本然深处而直接切近天性,在对自然、感性情感的感染、谚陶、摩荡中使得心志、情思油然而动,从而自然、自觉地激发道德情感,最终成就美善圆融、身心和谐的君子人格。

  • 标签: 《性自命出》 心志 乐教
  • 简介:“礼”、“义”、“廉”、“耻”为国家的“四维”,《管子》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可见“礼”、“义”、“廉”、“耻”犹如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如果有一根断裂,就会危及国家的安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我们要借鉴“守国之道,在饰四维”的治国之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义廉耻”的合理因素,加强道德建设,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富强。

  • 标签: 《管子》 四维 启示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较多注意到了来知德的易学贡献,却少有人关注和阐发来知德的儒学思想,遑论来氏学术的整体逻辑。事实上,来知德首先是一个儒学理论上颇有自得之处的大儒,其次才是卓有建树的易学大家,而贯穿其儒学和易学的理论基础则是太极之学。来氏太极之学以理、气、数三概念为基础展开哲学建构,简言之,理为本体,理不离气,有气则有数,理气数结构是宇宙万物的存在方式。太极之学进入来氏儒学论域,既以理、气、数解释宇宙、社会和人生,又以理气存在为基础展开理欲之辨,进一步提出格物克己、躬行明德的修养方法,并指出天理流行境界为修养归宿。太极之学进入以来氏易图学、来氏易象学和来氏义理易学为基本构成的来氏易学论域,太极之理成为来氏义理易学的目标和归宿,太极之气成为来氏易图学、来氏易象学的基础,太极之数(象数)成为来氏易象学的建构基础和基本内容。而从思想渊源看,来氏太极之学整合并发展了邵雍太极观和朱熹太极观,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来知德 太极 儒学 易学 邵雍 朱熹
  • 简介:《论语义疏》的玄学倾向引入注目,引发的玄儒关系问题至今仍存争议。仁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以《论语义疏》仁为考察视角,可从哲学层面窥测玄学对皇侃经学思想的实质性的影响。皇侃会通玄儒,在仁的内涵上以儒家“仁者爱人”的传统观念为价值取向;在仁性主张上则以玄学本体论及性分说为哲学依据,并将行仁为用、仁性为体的玄学体用观融入、贯彻在其仁之中。仁非全德,仁性圆足的体仁者虽可达到仁的至高境界,却难以企及体无的圣人之境。

  • 标签: 《论语义疏》 玄学体用观
  • 简介:龚自珍思想的核心是对封建衰世的批判与为挽救衰世而寻找理论出路,而挽救衰世的理论不在别处,就在经史之中。《五经大义终始》集中体现了龚自珍的这一思想,书中借用《公羊》学的三世说,提出了重视经济、制度与生产科技、文教的作用,以及经济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的社会历史发展观。因而,《五经大义终始》并不是对五经大义的训诂,更绝不仅仅是所谓《公羊》学的三世说,而是龚自珍社会发展史观的表现。

  • 标签: 龚自珍 五经大义 社会发展史观
  • 简介:“境遇学”是如何应对境遇的“学问”,其着眼点在于提升个体生命的“境界”。《周易》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境遇学”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周易·大象传》所预设的境遇是方方面面的,其应对之方也是随宜变化的,其中体现着非凡的道德智慧。但它属于“不占之易”,可操作性不强。当代西方的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作企业战略研究与个人生涯规划分析,与《周易》境遇学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尝试将中国古老的“《周易》境遇学”与当代西方“SWOT分析法”相结合,提出“《周易》境遇学SWOT分析法”。

  • 标签: 《周易》 境遇学 SWOT分析法
  • 简介:本文从楚简《周易》有限的卦爻辞资料,配合既有的《易》学文献,分别推论经文和传文中《彖》、《象》二传的写定过程。其形成为今本固定的面貌,可能是经由不同时期和不同《易》家之手所修订改造完成。而就于今所见文本而言,楚简本年代最早,又可据以参证检讨经文的解读,以至判定其前出土帛本文字的是非得失。全文析分为四项,各举出若干例证以为说明。透过这些例证,不只可以更清楚了解今本《周易》形成过程的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先秦典籍编制的性质和情况。

  • 标签: 楚竹书《周易》 帛书《周易》 今本《周易》 《彖传》 《象传》
  • 简介:美国国际地位与作用的演变孙克强就象有人曾经认为应该把1914年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作为19世纪与20世纪的分水岭那样,现在也有人认为,应该将198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统一作为20世纪与21世纪的分水岭、因为,这种划分更反映出了两个...

  • 标签: 美国国际地位 国际新格局 “冷战” 国际格局 地位与作用 国际政治
  • 简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周国朝一、进一步提高在发展市场经济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

  • 标签: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反腐败斗争 腐败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深入开展 经济过程
  • 简介:此前学者都将庄子“命”归结为“安命”。然“安命”无法最大程度涵括庄子“命”之全部思想主张,故无法传达庄子“命”之真精神。而“达命”,含有通达“天命”、洞达“生命”、遂达“性命”、达观“运命”四层深刻义涵,不仅最大程度涵括庄子对“命”之全部思想主张,又全面传达出庄子“命”之真精神。故应将庄子之“命”,归为“达命”。

  • 标签: 庄子 命论 安命 达命
  • 简介:《文子》是黄老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既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对老子的“自然→无为→自为”思想进行了根本性的修正。《文子》突出强调了“时变”、“因循”、“法度”和“尊君”,同时《文子》思想具有强烈的“重实用”、“尚功利”倾向,这一切均与老子着眼于“理想”、“超越”和“批判”的思想特点和致思路径完全不同。

  • 标签: 《文子》 老子 修正
  • 简介: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提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治道思想的是《管子》。历代学者对其持肯定态度,但柳宗元却是例外。他以《管子》释义四维有误、“廉与耻,义之小节”“不得与义抗而为维”为由,论证四维的提法不确切,进而得出“四维者非管子之言”的结论。实际上,这是一种教条主义的学究式裁断。

  • 标签: 《管子》
  • 简介:<正>战国末期,封建大一统的趋势即将到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道”治国,这是关系到国家胜败存亡的大问题。长期居于齐国,深谙齐国历史、关心齐国政事的荀子,或在稷下学宫的讲坛上以齐人齐事为据,或直谏齐国统治者,竭力阐发自己的治国之道,为封建统一局面的到来,提供理论根据。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人之道 齐国 统治者 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