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按照这一要求,莒南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县实际,确立了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巩固提高农业,大力发展工业,主攻民营经济、外经外贸,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我们计划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地

  • 标签: 县域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民营经济 农业现代化 剩余劳动力 工业化
  • 简介: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刘少奇立足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思想观点,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标签: 刘少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 简介:主体意识是人类主体地位的重要标识,是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能力。主体意识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并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相契合。东西方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造就了色彩纷呈的主体意识状况与思路。我国主体意识问题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凸显的。应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运用社会管理职能,融合中西先进文化,以较小的成本解决主体意识困境,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 标签: 主体意识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 简介:一、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必要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起源于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者,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上的一切都变成了商品,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也隐藏在商品的等价交换之中。因此,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根据社会主义首先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取得胜利的推断,预计在这些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的地方转向社会主义后,就应该取消商品经济,实行产品经济。历史发展的结果,呈现了两个原先预见不到的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不是首先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而是首先冲破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另一个是商品经济

  • 标签: 产品经济 哥达纲领 生产条件 公有财产 经济比较 手工业工人
  • 简介:通过对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提出的增长对社会平等影响的若干观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理论论证,并根据现有文献在财产代际流动中的分析,思考皮凯蒂的人口增长效应理论,其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贫富之间比例;最后从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深度剖析收入差距的根本所在.结合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以及不平等代际传递的负面影响,更有利于社会平等的途径是:既要改善再分配领域的分配不公,更要从生产关系的深层次去理解,同时重视取得收入的机会平等和人的自身发展.

  • 标签: 经济增长 社会平等 代际传递 机会平等
  • 简介: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思想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重要思想 秩序
  • 简介:一、毛泽东的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思想建国之初,如何对即将崩溃的中国经济进行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及苏联实践,毛泽东选择了计划经济。他的商品经济思想经历了对商品生产的利用、发展、限制三个阶段。

  • 标签: 毛泽东 邓小平 社会主义 经济观
  • 简介:199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经济生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的任务仍很艰巨。1、农业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全省农业增加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农业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达到145亿元,增长9.6%,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为99.0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5.4%,比历史最高年1990年

  • 标签: 山西经济 年增长 社会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 在校学生 宏观调控的任务
  • 简介:自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以来,今年在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再次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历经十三年改革的探索和总结国内外经验,我们党对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在理论上的认识,已经比较成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必然选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轨迹,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战略性的重大突破与飞跃,开始进入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新阶段。

  • 标签: 经济改革 市场经济转换 新经济体制 国内外经验 不等于 社会经济资源
  • 简介:目前的理论教材将市场经济定义为仅是资源配置方式或经济体制,此定义在理论和教学中尚有一些问题存在。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既是资源配置方式,也是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市场经济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构建基础,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

  • 标签: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文化的和谐需对多元性的文化产生认同。“认同”被认为是共识达成的前提。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为了使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取得一致,意味着社会的各阶层、各文化群体的成员为求“和”而协调彼此之间的行为,形成文化认同并影响着文化未来的发展。多元文化观念的树立,昭示着文化将走向和谐。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文化和谐 社会和谐
  • 简介:为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构建顺畅的"呼—应"模式,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主要社会问题和社会的重大关切要即时回应;保持与时俱进品质,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形成来凝聚人心、汇聚社会力量;贯彻群众路线,反映群众利益诉求并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开拓创新多元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公众参与,在社会发育过程中保护社会

  • 标签: 国家与社会关系 “呼—应”模式 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