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社会只有“全面和谐”才会有“全面小康”,如果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民族不和谐,乃至国际关系、生态环境、宇宙空间的某种不和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都会有不安全感,其“小康”就是不全面的。而“全面和谐”又必须以“全面道德”为基础。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国际道德、生态道德、太空道德的任何缺损,都会形成某种不和谐。因此,小康和谐社会要“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也要“全面建设”。人类文明发展到邀游太空的今天,道德建设体系远远超出了“洁身自好”的范围,必须树立一种将“人道主义”与“天道主义”结合起来的“全道德”观念。从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自然和谐”、“太空和谐”的广度去全面确立,从“洁身自好”、“推已及人”扩展到“推及世界”、“推及自然界”、“推及太空”,以“全道德”体系,促进“全和谐”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立足于“树立‘全道德’观念,构建‘全和谐’社会”,涵盖公民的“个人道德建设”、社会的“群体道德建设”、世界的“国际道德楚设”、人与自然的“生态道德建设”,以及开发太空的“太空道德建设”。
简介: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简介:将社会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而给予全面考虑,这是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研究的主导价值趋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的体现。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所谋求的是“以人为本”地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和谐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彰显出发展的人文价值。因而,从文化的视角把握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强化我们的认识共识,增强建设和谐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提应该是对当时阶段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从国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在当前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过去由于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的认识不够准确和深刻,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发生巨大偏差。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往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避免“左”的、右的错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