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区矫正的进行及其效果需要有制度保障。在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中,制度建设极为重要。社区矫正的制度建设包括组织制度建设和工作制度建设两个方面。我国现行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社区矫正官为中心的社区矫正官制度和严格规范的社区矫正操作规程制度。

  • 标签: 社区矫正 制度建设 社区矫正官 操作规程
  • 简介: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正式规定了探望权制度,但在主体范围、探望方式、非婚生子女利益保护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实践中纠纷得不到合理解决。本文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从扩大探望权主体范围、引入虚拟探望方式及保护非婚生子女利益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 标签: 探望权 子女利益 完善建议
  • 简介: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核心业务及其监管体系之外,发挥着传统银行核心业务功能,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不适当的信用风险转移和高杠杆率等服务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业务体系。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由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业务及民间借贷三个部分构成。针对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做好数据统计制度建设,实行差别化监管制度,强化风险内控制度,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构建危机处置机制方面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立法。

  • 标签: 影子银行 表外业务 理财产品 宏观审慎监管 差别化监管
  • 简介:我国的立法体系分为正式立法体系和暂行立法体系。在实务中存在很多的暂行立法,并且其在现实社会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正式立法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但是一般研究对于暂行立法的关注较少,本文拟对暂行立法的内涵、特征、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其规制做初步研究,以供借鉴。

  • 标签: 法律体系 暂行立法 正式立法 规制
  • 简介:<正>11986年颁行的新《婚姻登记办法》首次提出:"婚姻登记机关发现婚姻当事人有违反婚姻法的行为或在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应宣布该项婚姻无效,收回《结婚证》。"从而,婚姻无效制度第一次在我国立法上表现出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一大发展。但是,《婚姻登记办法》的这一规定还只能表明立法上有了婚姻无效制度的雏形,作为一套制度、一项系统的法律规范,它还相当不准确、不完善,全面系统的无效婚姻宣告制度仍

  • 标签: 违法婚姻 婚姻无效制度 无效婚姻 宣告制度 当事人 婚姻家庭制度
  • 简介:一、赋予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1.检察机关的职能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宪法权威,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检察机关的职能是实现法律监督,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国家财产和社会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财产不受侵犯。而行政公益诉讼的目的正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由此可见,检察院作为诉讼主体参与行政公益诉讼,符合宪法精神,是其履行职能的具体体现。

  • 标签: 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我国行政
  • 简介:侦查结构一词,从语义学上看,是由“侦查”与“结构”这两个词组成的偏正式短语,即侦查的结构。对于侦查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第八十二条第(一)项做出了明文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措施。结构,又可称作形式、模式、构造等,是指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及相互关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织、组合的形式。

  • 标签: 侦查结构 中国 侦查目的 刑事诉讼目的 类型 当事人主义
  • 简介: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中专门设置了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这是我国第一次关于刑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立法,从现行前科封存的适用范围和消灭程度来看,与其他国家的前科消灭制度相比,这是一种不完整的前科消灭。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人权,消除歧视、避免偏见、着眼未来,为未成年犯罪者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未成年人犯罪者今后在学习、入伍、就业等方面享有与普通人同等的机会。通过对犯罪记录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权、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结合域外立法经验,建议构建完整的前科消灭制度,将前科消灭的程度从"封存"深化到"消灭",将前科消灭适用的范围从"未成年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扩展到"犯罪人、所有刑罚(特殊犯罪除外)",并设置一定的消灭考验期,与我国的缓刑制度、累犯制度形成衔接,对符合条件的犯罪人予以前科消灭,在法律上将其恢复为"没有犯罪记录的人",让其不再被终身贴上犯罪的标签。

  • 标签: 前科消灭制度 犯罪记录消灭 犯罪人人权保障
  • 简介: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普通法律立法提案权的主体作了明确规定,但实践中真正行使立法提案权的主体往往多于法律的规定,且大多数提案权的主体未能很好地行使提案权.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政府及其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办事,其次要发挥提案权主体的积极性.法律对提请本次人大会议审议的法案提出的时间规定过短,应对此时间适当延长.人大代表团或代表联名、常委会委员联名提出的法案应与国家机关提出的法案同等对待.中共中央对《宪法》修正案草案有不同意见,宜通过党员代表在人大审议表决时按法定程序对修正案施加影响,而不能直接对修正案草案作修改.

  • 标签: 提案制度 提案权主体 提案权行使 《宪法》修正案 中国 立法提案权
  • 简介:本文以WTO协议在我国的适用为中心议题,以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条约的国内适用和我国适用条约的方式;专门阐述了WTO的性质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作者得出的结论是:WTO在我国的适用方式应当是直接适用,当其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有优先的效力.

  • 标签: WTO协议 国际法 国内法 适用方式 法律适用 国际经济法
  • 简介:作为人生的基本需要,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这使得住房权天然具有生存权的意义。而在人权的观点看来,住房权(righttohousing)不仅是指每个人享有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安全、和平和尊严地居于某处的权利。这也是国际人权法上提出“人人享有适足住房权”(righttoadequatehousing)口号的原因。作为经社文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有履行该公约规定的“适足住房权”的义务。从人权的角度.对我国当前的住房保障进行审视,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住房问题,加强对住房权的制度保障。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住房保障 基本需要 物质条件 人类生存 生理需求
  • 简介:由于没有统一的行政调解制度,我国的行政调解在调解立法、调解范围、调解程序、调节效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一些地方对创新行政调解机制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完善我国的行政调解机制提供了实践经验。

  • 标签: 行政调解 立法现状 调解机制 衔接
  • 简介:一、诉辩交易制度起源于美国,虽然从其产生时起就有着存与废的争议,但100多年来非但没有因为其固有缺陷的影响而减少或消失,反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逐步发展成为审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许多传统的六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也吸收、借鉴了诉辩交易中的合理因素,确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诉辩交易制度。

  • 标签: 诉辩交易制度 英美法系国家 审判 确立 中国 争议
  • 简介:<正>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确立,给我们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事实使我们注意到,在经济起飞和观念更新的同时,我国的犯罪领域也呈现出新情势。这促使我们进行新思考。在此,我拟就犯罪根源、犯罪主类、犯罪主体以及犯罪的具体情况等谈谈我国的商品经济与犯罪的问题。

  • 标签: 一般商品经济 严重经济犯罪 观念更新 商品生产经营者 有计划商品经济 消极因素
  • 简介:效率违约是经济分析法学派提出的一种新的违约理论,是指违约方从违约中获得的利益大于他向非违约方做出履行的期待利益;或者指当履行的成本超过各方所获得利益时,违约比履行更有效。在这一理论下,合同法已由原来的“单纯惩恶扬善的工具”变为一种“合理划分商业风险的法律手段”。

  • 标签: 效率违约 缺陷 完善
  • 简介:现代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表明国家追诉是现代追诉制度的主体,被害人自诉只能是公诉的补充。在此前提之下,为保障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一方面,应当对自诉案件的范围予以限制,控制在自诉制度所能担负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应该明确公诉与自诉之间的关系,规定公权力介入自诉案件的方式,明确公诉与自诉之间的转化与衔接的具体操作。

  • 标签: 自诉与公诉 案件范围 转化与衔接
  • 简介:垄断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反垄断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落后于现实经济运行,缺乏预见性,不能有效地遏制垄断现象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垄断的法律属性入手,对我国目前已颁布的反垄断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对反垄断法的完善和发展进行思考.

  • 标签: 垄断 行政垄断 反垄断立法
  • 简介:证据开示是现代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实持化的必备程序,作为法治国家对抗式刑事诉讼模式中的一项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建立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应由1、证据开示的主体、范围;2、证据开示的时间、地点、运作方式;3、证据开示的工作制度、保障机制及监督等三部分内容构成。

  • 标签: 中国 刑事诉讼 对抗制审判 证据开示 制度 制度设计
  • 简介:我国解释宪法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目前我国存在着解释宪法例的实践,但却缺乏解释宪法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程序的规定与学理阐释。仅从解释宪法主体应当遵循的原则而言,根据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与其人权保障的目的价值,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时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即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以及程序原则。

  • 标签: 中国 解释宪法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