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自从改革开放的政策普及以后,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就在不断推进,城市逐渐向外围发展,城市的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用地被征用,曾经的郊区也被纳入到城市建设的范围中。农民开始迁往城市内的居所,很多农民成为了市民。可是,这些人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土地,某种程度上属于背井离乡,即使新的居所比以往的居所舒适,却还是缺乏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没有家园的感觉。新的城市居民和新的住所之间的不融合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种矛盾,如何帮助农民建设新的家园,让他们喜欢在城市的新生活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的规划建筑应该按照迁居人民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的归属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简介: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格局不仅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重点剖析以“地票”交易模式为集中体现的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经验,分析了“地票”交易制度的产生背景、“地票”的生产与交易过程及其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中的创新之处和潜在的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地票”交易制度作为重庆市从体制内探索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的一种路径,调整了城乡建设用地存量结构,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地票”交易,实现了实物资产的证券化,完成了实物资产货币化过程;“地票”交易实现了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突破了传统的项目捆绑式的点对点的、区域内的、行政化的高成本的指标交易挂钩模式,从空间上和交易机制上实现了跨区域、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节省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土地要素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风险,由于城乡土地在使用用途上边际收益的差别,城乡之间极易产生“马太效应”;同时受利益驱使,“地票”交易使地方政府可能存在超额储备“地票”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