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早在明清年间,中山已有不少善堂、善社、医局等进行济贫、养孤、善终、种痘等慈善活动。民国时期,中山的慈善机构进一步发展,各种公办私办的善堂、育婴堂、赠医局等遍布中山各乡镇,为穷苦大众赠医施药、接生保育、殓葬路人等。尤其在抗战爆发后,慈善机构开展医疗急救、难民
简介:时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各种各样的捐资助学活动的目的是希望不让一个学龄孩子失学,体现了党和社会对下一代的关爱。然而国家义务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实施却需要很多条件作保证,并非仅凭一两个慈善组织就能救助所有失学儿童。翻阅旧时慈善机构档案,发现上个世纪40年代在天津也有类似的组织,并且它的原本良好的初衷因没有实施的保障而落空,虽是轰轰烈烈一场,其结果却没有多少人得到真正的帮助。
简介:当年.吴宝康先生提出要建立“国际档案学”,我曾经为之感到兴奋。档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应该有些共同的规律可探寻,建立基本的管理原则或原理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20年过去了,我却越来越感到茫然.甚至感到所谓“国际档案学”就如“让世界充满爱”一样是遥遥无期的美妙幻想。这让我认识到还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来得更为实际.特别是对于档案学这样一门年轻的学科。
简介:熊希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务活动家、慈善家和教育家。他于1894年殿试中进士,任北京翰林院庶吉士,后经历维新变法、民国鼎革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等几个时期,先后任中华民国财政总长、内阁总理、京畿一带水灾善后督办、北京世界红璀字会长和香山慈幼院院长等职。在北京生活、活动30余年。1992年他的骨灰也安葬在北京香山。他于民国期间在北京的大量慈善和教育活动,直至今天仍值得人们研究和怀念。
简介:1935年。北平市面日见萧条,无衣无食者有增无减。生活在底层的贫民依赖慈善团体施赈救济者为数甚众。当时北平登记备案的慈善团体有20余处,但大都各自为政。平日缺乏联络,临事缺少互助,阻碍了北平市救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鉴于此,北平市社会局提出组织北平市各慈善团体联合会的动议,得到各慈善团体的响应。12月23日,
简介:<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省档案局(馆)机关召开了"七一"表彰暨红色歌曲大家唱大会。省档案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徐大章同志代省委组织部向局(馆)入党五十年以上的到会老党员颁发了省委制作的纪念章,代省直机关工委向荣获省直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集体和个人颁奖。局(馆)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进思同志宣读了局(馆)机关党委关于表彰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
中山慈善之源——古代善堂和民国慈善机构
畸形社会里的慈善组织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熊希龄与民国时期北京的慈善和教育事业
北平市各慈善团体联合会成立史料
省档案局(馆)召开“七一”表彰暨红色歌曲大家唱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