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如今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似乎正在失去公认的评价标准、评估体系,对作品进行直截了当的价值评估与文学史定位,是一件难以把握的事情。但是,对作品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的评估,却又是当代文学研究者不可推却的责任,即使是被认为文学价值不足乃至缺失的“十七年”文学及“文革”时期的“地上”(公开发表的)文学,也需要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评估体系,对之作出尽量客观公允、恰如其分的文学分析;对新时期以后的文学,同样有必要予以文学史定位-对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首先应依据其文学价值。
简介:摘要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如何有效屏蔽或忽略学生的个人因素干扰,更加真实的体现出教师个人教学质量的实际水平,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多分类方法的学习以及小样本识别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提出了基于LSSVM的多分类模型,可被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中,经验证可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简介:本文以我国与英国小说早期作品人物的形象及名字作为参照,分别从两国的历史背景及人文因素去分析它们的发展变化以及特点。然后比较和对照了两国小说中人物姓名的艺术作用的变化。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和对照希望能使双方在共生互补之中不断地加强对彼此的了解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简介:为了阐明文明戏与日本新派剧的密切关联,本稿探讨了萨都原作的《杜司克》在中国和日本曾带来的具体影响。首先简要介绍了原作在法国问世(1887年)、其后改编成歌剧(1900年)的经过。然后分析在日本根据《杜司克》改编的一些作品,包括歌舞伎《扇之恨》(1891年)、田口掬汀的新派剧剧本《热血》(1907年),最后探讨中国留日学生欧阳予倩、陆镜若等在东京上演的《热泪》(中文版《杜司克》,1909年)以及20世纪初叶在中国公演该剧的状况。
简介:在《红楼梦》成书过程中,曹雪芹“十年披阅、五次增删”的记载,使不少研究者如坠五里雾中。潘重规、戴不凡得出结论:《红楼梦》有原作者“石兄”或一位希望恢复大明王朝的仁人志士,有的研究者则认为,《红楼梦》原作者是曹頫。不管是石兄、大明志士、曹頫,曹雪芹都是“披阅”和“增删”他们其中一人已成稿的《红楼梦》,也就是说: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
简介: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包涵"梵我同一"和"爱的哲学"两大生命元素。其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早期新诗主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爱的哲学"对冰心新诗主题的深度影响,"梵我同一"思想对王统照、郭沫若新诗主题的植入影响,以及梵爱和谐思想对郭沫若和徐志摩新诗主题的普泛影响。
简介:近年来推动邵洵美著作整理出版和研究的陈子善先生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邵洵美的名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他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作家、评论家、翻译家、编辑家和出版家,也是一位对三十年代中外文学交流做出了可贵努力的文学活动家。”
简介:<正>“重重公案结红楼”,这原本是清人谈论《红楼梦》中风流公案多而纠结情况的诗句,用来形容当今红学界争论歧异之多而纠结的情况,也还妥贴。红学歧见纷呈的一个原因,是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的早期资料极为贫乏,因而任何此类材料的发现,都为红学界
评王卫平等著《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体系的重建与文学价值论》
基于MOC多分类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中的应用
早期中、英两国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及人物姓名的艺术作用
从《杜司克》到《热血》与《热泪》——日中两国早期话剧界对一部法国戏剧的改编
一部早期的、内容单一的《红楼梦》——对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考察
生命律动的整体呈现与梵爱思想的主题观照——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早期新诗主题生态的影响
最早全面介绍美国早期现代派诗歌到中国来的开拓者:邵洵美——读邵洵美《现代美国诗坛概观》
睿亲王淳颖题红诗与《红楼梦》钞本的早期流传——兼评关于《红楼梦》曾在清代遭禁的几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