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佛教石窟因为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石窟等大规模的石窟群为人们耳熟能详,而道教石窟则因为规模较小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源于本土宗教的道教石窟具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成就。闻名天下的四川大足石窟群中,道教造像就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简介: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第22号龛的十大明王群体造像呈现出首尾呼应、内外结合的系统性设计特点,体现了艺匠们统一布局、主次分明、虚实互衬的设计思想。与此同时,它也展现出大足石刻艺术注重宗教人物造像的美学表达、着力体现地方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特征。
简介: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南宗佛教的重要石窟道场之一,在艺术形态上主要以儒释道摩崖造像为主,妆銮设色趋于简括,甚至直接舍弃黄色颜料的使用,而这种现象在中唐以后的北方石窟中早已出现萌芽。因受唐室崇尚土德而衍生的"禁黄"运动、政治行为干预和世俗权利介入对宗教秩序的影响,以及后来文人画观念对佛教美术的逆向作用等,都逐渐淡化了佛教造像的神圣性和宗教意识,黄色颜料的使用也几乎是伴随其俗化发展而逐渐消失。因此,大足石刻妆銮设色中缺失黄色谱系的现象应是对历史的层累性继承并达到了俗化巅峰。
简介:大足北山石刻176号“弥勒下生经变相”窟与177号“泗州大圣”窟,是一个独特题材组合的案例,本文以176窟造像中的“妇人启门图”为解读中心,指出其造像内容容纳了深切的思念和急切的现实欲求,分别从情与欲两方面对佛教教义形成了最深刻的悖反,是形成此独特题材组合案例的动力根本,由此也成为佛教世俗化的最佳例证。
简介:重庆梁平民间老年画最晚出现在清初,是我国西南三大年画之一。以其自身的艺术特色与内容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著名的湖南滩头年画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中“德和泰”号制作的《八美图》等年画还远销法国、美国等国家。梁平老年画的制作技术精湛,工艺复杂而成熟,是我国民间年画工艺制作技术中不可多得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本文系统分析了四川、重庆唐代佛教美术繁荣的历史原因,认为当时官吏、僧侣和平民出于自身利益和信仰考虑,纷纷参与造像,是促使该地区石刻造像发达的主要原因。其次,唐二帝幸蜀将中原佛画粉本带入四川,推动壁画创作的繁荣。
简介:城市历史文化的失落、特有城市地域风貌的消逝、单纯为发展经济建设而引发的"城市个性危机"的扩散蔓延,是引发此论作的原因,是探析的焦点。文章从城市个性与地域性景观之关系、城市个性危机之现状及问题、地域性景观显城市个性之意义及法则三个方面探究山水城市的地域性景观走向,旨在引起相关有识之士关注,置城市发展于正面能量笼罩环境之下。
简介:城市进入高速扩张发展模式阶段,外立面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界面之一,它的快速化改造具有短时间更新的可能性,是高效而便捷地改变城市面貌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同时,它广泛涉及到实用与审美功能,建筑技术与材料学,地域文化承传等多方面的问题,外立面改造在城市环境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旨在结合实例调研,解析发展现状,探求更多更好的外立面快速化改造发展的途径。
大足石窟宋代道教造像及其艺术特色
大足宝顶十大明王的设计手法和艺术特色
“俗化之变,终始之序”--大足石刻妆銮设色中缺失黄色谱系的现象解读
也论大足北山176与177窟:一个独特题材组合的案例——以“妇人启门图”为中心
重庆梁平民间老年画艺术研究
四川重庆唐代佛教美术繁荣的历史原因
山水城市的地域性景观探析——因城市个性危机而思,以重庆为例
城市外立面快速化改造的现状研究与展望——以重庆城市外立面改造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