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包头回商与晋商,二者在生存环境、生存手段、经营原则等方面基本相似。但回商与晋商更多的是相异之处。回商由于信用生成时间较短,显然不利于代理人的培养,不能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激励体系的构建也遇到了困难,这些不利因素迫使回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和平时期更多地采取股份制,在战乱时期更多地采取独资制,以小型、灵活的方式与晋商展开竞争,展现了回商群体在艰难环境中的灵活性、协调性,显示出回商强大的生存能力。

  • 标签: 回商 晋商 信用生成 商业资本 激励机制
  • 简介:洗一辆车能有多贵?英国人保罗·达尔顿(PaulDalton)先生的答案是,7700美元(5万元人民币)左右。

  • 标签: 收费 行业 英国人 人民币 美元
  • 简介:<正>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范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的编纂出版工作,推动太原市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2009年10月23日太原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编纂出版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编纂要求和审查验收规定。

  • 标签: 太原市政府 地方志工作条例 地方志事业 编纂出版 审查验收 编纂要求
  • 简介:20世纪初期,近代天津手工业中发生的学徒潜逃现象比较普遍。近代市场冲击下学徒制度的异变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其直接原因则大体可分为利益驱使和躲避风险两类。学徒的大量外逃,给天津手工业带来了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面对学徒潜逃,天津手工业界主动采取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传统的对学徒的制度性约束渐趋失效,而公权力对学徒潜逃及追责的态度却十分的谨慎。学徒潜逃折射出近代市场经济冲击下学徒制度在传统习惯与国家法律或权力夹缝之中的窘态。

  • 标签: 天津 手工业 学徒制度 学徒潜逃
  • 简介:1956年工资改革奠定了计划经济时期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希望通过建立等级工资制、扩大级差、推广计件工资和建立奖励制度等方式,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笔者以上海市档案馆藏相关档案资料为依据,对全行业合营前后上海纺织业新合营企业工人的工资变动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1956年的这次工资改革在增资指标不断降低、保证工资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很难达到贯彻所谓"按劳取酬"的工资原则、建立合理等级工资制度、促进劳动生产率发展的目的。而在全行业合营前后积累的如工资制度混乱、冻结工资、取消变相工资等问题,更加剧了这次工资改革的负担,最终导致这次工资改革只能是一次十分不彻底的调整性改革,不仅没能建立稳固的工资体系,甚至加剧了工资工作的随意性。此后企业职工工资制度不断受到政治、文化等非生产因素影响,逐渐走向"平均主义",成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非制度"化的集中表现。

  • 标签: 上海 1956年工资改革 纺织业 新合营企业 平均主义
  • 简介:迳启者案奉汉口市政府普字第一四八二号密令内开:【查现值抗战时期交通阻梗、本市烟煤来源亦因之断绝,虽经武汉煤炭消费管理委员会设法接济统筹支配,无奈供不应求,艰困日深,尤以电厂关系市民日需,需煤最巨,前因不得已停止日电供给,勉维现

  • 标签: 汉口市 同业公会 银行业 煤炭消费 照明 抗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