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尿液白细胞仪器检测与人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的300例尿液样本分别使用人工镜检及仪器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使用仪器检测法检测300例尿液样本中,呈阳性的例数为114例,呈现阴性的为186例,假阳性率为13.33%,假阴性率为9.00%,人工显微镜检测法检测300例样本中有99例呈阳性,201例呈阴性,未见有假阳性及假阴性例数,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人工镜检法和仪器检测法的使用原理存在差异。所以对尿液白蛋白的分析具有各自的优点及缺点,在临床检测上需要将仪器检测法与人工镜检法合理的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痰液标本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效果。方法80份拟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采用涂片抗酸染色法、快速结核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痰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并对其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RT-PCR法、菌培养法、染色法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71.25%、56.25%。RT-PCR检出率高于菌培养法及染色法,菌培养法检出率高于染色法。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对痰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提高农村已婚妇女宫颈癌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妇女宫颈癌的死亡率。方法应用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检测技术对江苏省东海县全县农村已婚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结果2010-2013年筛查人数41289人,DNA定量检测结果可疑人数为1685例,阳性为728例,阳性率为1.76%。经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确诊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9例,其中CIN191例(患病率达462.59/10万)、浸润癌18例(患病率达43.60/10万)。结论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检测技术可以应用在开展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
简介:摘要用PCR-LiPA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一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株的rpoB、katG、rpsL、rrs、embB基因突变,可作为临床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辅助诊断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胃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患者外周血中富集CTCs,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与免疫荧光染色法对CTCs中HER-2基因扩增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比分析不同HER-2表达水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反应。结果:28例患者中,CTCs HER-2阳性率为42.86%(12/28)。HER-2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前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显著延长,平均PFS分别为9.5个月和7.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于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HER-2阳性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66.67%,明显高于HER-2阴性组的33.33%,两组间差异同样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最后,CTCs中HER-2高表达与肿瘤分期较晚呈正相关,晚期胃癌患者中CTCs HER-2阳性率高达57.14%(8/14),而早期胃癌患者中该比例仅为28.5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s中HER-2表达水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选择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恶性肿瘤检测中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恶性肿瘤患者、50例非肿瘤疾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此次共涉及CAl9-9、NSE、CEA、CA242、CAl25、CAl53、AFP、Ferritin、Free-PSA、PSA、β-HCG、HGH12项肿瘤标志物。所有被调查对象于次日空腹取外周血2ml,并作离心处理取得血清,于4℃条件下保存,待检。检测时,严格遵守C12检测规定进行。结果三组患者中,恶性肿瘤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0%;其次为无肿瘤疾病组,检出率为30%,健康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6%。结论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恶性肿瘤检测中具有适用、信息广泛、敏感度、特异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早期肿瘤患者的有效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尿沉渣检测方法在检测尿红细胞形态及参数中的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的血尿样本,将这100例患者的血尿样本进行临床诊断,按照诊断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非肾小球性血尿组(n=38)和肾小球性血尿组(n=62),记录两组患者尿MCH和患者的尿MCV结果,记录两组患者的尿RBC阳性检出率。结果非肾小球性血尿组患者显著高于肾小球性血尿组患者的尿MCH和尿MCV值,两组患者尿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显微镜人工镜检法测得两组患者的尿RBC阳性检出率是76%,运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检测法检测两组血尿样本,两组患者的尿RBC阳性检出率是77%。两组患者的尿RBC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患者的血尿样本的时候运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检测法检测准确性更高,并且这种检测方法有着很高的操作性,这种检测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丙肝抗原就是丙型肝炎病毒抗原,英文简称HCVAg.由于丙肝病毒(HCV)体外细胞培养不成功,所以,国内外都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丙肝抗原,研究丙肝抗原有两个重要价值,第一开发丙肝疫苗,用于预防丙型肝炎,这方面研究很多,但至今尚未成功;第二用于丙肝诊断试剂盒(抗-HCV)的生产,这方面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目前丙肝抗体诊断试剂已发展到第三代,所用的丙肝抗原有HCVCoreNS3NS4NS5,其中NS3最重要,Core次之。目前丙肝诊断试剂质量还需要提高,提高丙肝试剂检测的准确性对于血源安全和正确诊断丙型肝炎都有重要意义。我国是肝炎大国,研究适合我国应用的丙肝抗原,生产更好的丙肝抗体诊断试剂盒具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项影响比较广泛的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严重影响,在目前的感染人数中,全世界的感染人数达到了1.7~2亿人。在我国,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达到了总人口的3.2%,约4200万,是能够引起慢性肝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此,本文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方法的探讨,总结其发展展望,这对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