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未足月胎膜早不同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入组90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1组、2组及3组患者分别在胎膜破裂后12h内、12-24h内、48h内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案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 在宫内感染、产后感染、产后出血上,2组。3组均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抗生素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为胎膜早型先兆早产患者进行治疗时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胎膜早型先兆早产患者58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29例。给予参照组硫酸镁治疗,实验组则是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利托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于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优(P

  • 标签: 盐酸利托君 硫酸镁 胎膜早破型先兆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对儿童百白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采取双盲法将在本预防接种门诊接受百白疫苗接种的28例儿童分为14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比儿童接种依从性、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时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接种百白疫苗接种时进行预防性护理可以提高儿童依从性,减少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预防性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阑尾炎患者使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观察伤口恢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阑尾炎患者100例,將10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使用常规治疗与红外线照射,并使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治疗患者伤口,对照组仅仅使用常规治疗与红外线照射。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结论使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能够有效的帮助医护人员治疗阑尾炎,能够快速消除患者的炎症,自然的令伤口愈合,还能很好的隐藏患者的伤口,减少患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压力,使患者早日康复,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着很好的临床意义,理应被推广。

  • 标签: 阑尾炎 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 红外线
  • 简介:目的探讨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喷剂用于口腔疱疹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合并有疱疹性咽峡炎的手足口病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3例在早、午、晚饭后及睡前使用0.9%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漱口后,用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喷剂喷抹在口腔溃疡周围;对照组97例相同方法使用喉风散喷抹疱疹溃疡面、雾化吸入等方法治疗,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9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52例,好转2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6%;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喷剂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疗效理想、安全无毒、小孩易接受,操作方法简单,家属可自行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减少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 溃疡 壳聚糖膜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在新生儿肺透明病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其应用效果予以探究。方法:研究对象筛选自2018年1月-2019年期间于我院收治的31例新生儿肺透明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5例患儿(常规护理);实验组16例患儿(循证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儿发育水平,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在患儿指标比较中,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

  • 标签: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循证护理 患儿指标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监护室)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生物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分离测定鲍曼不动杆菌,然后分成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敏感菌株有103株,耐药菌株有97株,通过黏附半定量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的形成能力进行测量,对两种菌株的生物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耐药菌株的生物阳性形成率为86.6%(84/97),敏感菌株的生物阳性形成率为22.3%(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生物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中应该诊断鉴别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防止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硬下出血/血肿临床转归的预测因素。方法:通过收集189例早期小于30ml幕上创伤性急性硬下出血或血肿(Traumatic Acute Subdural  Hemorrhage/Hematoma,TASH)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在发病后2小时内经CT确诊并住院观察,在发病后24小时复查颅脑CT,病情恶化者随时复查CT,了解血肿变化情况。将血肿分为增多(A)组和未增多或快速消散(B)组,对二组病人的年龄、血肿量和血压采用t检验,对二组病人的性别、血肿形态、血肿密度运用X进行显著性检验,明确血肿转归的预测因素。结果:在189例病人中发现血肿增多52例,血肿增多率为27.5%(52/189),血肿减少12例,血肿减少率为6.35%(12/189)。在众多研究因素中,2组病例之间的血压、血肿形态、血肿的CT密度及意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为血肿增多相关的主要预测因素:其中对A、B组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波动、舒张压波动相比较血压越高、波动范围越大(收缩压大于190mlg,舒张压大于110mlg,平均动脉压在145mg以上,收缩压波动高于60mg以及舒张压波动超过30mg时)血肿增多性越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A、B组血肿形态比较,在血肿增多52例中有32例形态不规则,占61.5%,20例血肿形态规则,占38.5%,血肿形态不规则可能出现血肿增多的机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A、B组血肿密度比较,在血肿增多的52例中有38例血肿密度不均匀,占73.1%,14例血肿密度均匀,占27.0%,血肿密度不均匀,血肿增多性明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急性硬下出血/血肿病人早期血肿临床转归预测指标,病人处于普睡、昏睡状态,血压明显升高,CT血肿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对早期血肿的临床转归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硬膜下出血临床转归预测指标
  • 简介:目的:分析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更换原因及评价旧电极的参数功能。方法:起搏器更换病例共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70±8)岁(29~87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单腔起搏器36例,双腔起搏器23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86±11)个月(48~142个月),共更换电极10例次,更换过程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预置临时起搏器加以保护。结果: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46例次,电池提前耗竭13例。电极导线更换原因:起搏器由单腔换为双腔时更换电极6例,起搏阈值过高、电极阻抗过低、膈肌收缩及囊袋感染各1例。更换起搏器时心室、心房起搏阈值((1.1±0.4)V、(1.2±0.5)V)与首次植入时的阈值((0.5±0.2)V、(0.6±0.3)V)相比较明显高(P<0.01)。更换时心室、心房电极阻抗((640.7±171.5)Ω、(637.2±143.6)Ω),R波、P波振幅((11.0±3.4)mV、(3.8±1.8)mV)与首次植入时((596.3±169.5)Ω、(623.7±135.1)Ω),((10.3±3.8)mV、(3.7±1.7)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电池提前耗竭与不能按时随访有关;起搏器更换时大部分电极可以继续使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更换时需置入临时起搏器加以保护。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永久 临时 电极导线 更换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影像技术有了很大突破。在医疗领域影像医学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影像检查的临床需求量巨大,但影像科医师数量的增长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远不及影像数据的增长速度,AI与影像数据交叉融合,可减轻影像科医师处理海量影像数据的压力。目前,基于超声、X线、CT和MRI数据以深度学习技术为核心,已研发了多种AI辅助影像的定量分析算法,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疗效评估和预测,显著提高影像科医师处理影像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定量依据。

  • 标签: 人工智能 影像医学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进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吸宫术,实验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吸刮术,经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比较,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联合吸宫术的流产方法优势明显,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疤痕子宫 再次妊娠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的翻修原因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28例患者进行随访,用Harris评分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术后随访6~48(34.0±8.6)个月.27例患者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翻修术后发生感染,给予清创灌洗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术前Harris评分(45.0±14.9)分,术后(89.0±10.2)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042).结论疼痛性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的翻修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等选择不同的假体类型,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功能锻炼,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髋关节 修复外科手术 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人工脑膜的应用适应症及使用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人工脑膜在20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手术中的应用,对其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未见与人工脑膜有关的异常表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未出现新的人工脑膜相关并发症。结论人工脑膜在颅脑损伤手术中应用安全,能发挥很好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人工脑膜 外科手术 方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7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护理关键,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详细的饮食指导,早期的功能锻炼指导,全面的出院指导等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92例患者的优良率为100%,膝关节功能恢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风险较大的手术,对病人术前心理正确评估,术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的康复指导,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早已渗透到各个行业中,成为诸多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医疗领域来说更是如此;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医疗技术的提升更多借助于医疗高新技术企业来实现,为确保医学人力资源与医疗技术应用不至脱节,推进人工智能在医学教学中实现广泛应用成为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在分析当前人工智能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进而提出一些推进人工智能在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学教学 应用前景 具体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中病人的护理分析与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07例人工流产病人,于2016年10月--2017年09月间入我院,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n=55)与研究组(n=52)。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VAS疼痛评分(3.25±1.01)分显著低于常规组(6.51±1.22)分(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低于常规组(16.36%)(p<0.05)。结论人工流产病人围术期间予以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人工流产 护理分析 疼痛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