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半年内采集的20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并且对其进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00株非重复病原菌中,其中革兰阴性菌有76株,革兰阳性菌有7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大肠埃希杆菌16例,肠杆菌属12例,肠球菌13例,铜绿假单胞菌17例,克雷伯菌属13例,变形杆菌属11例。在检测出来的40例多重耐药菌株中,其中普一21例,普二30例,呼吸科37例,检出率分别为17.5%,25%,30.83%。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就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方法展开探究,以达到更为标准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供应室管理质量。方法:通过对供应室内物品的清洁、消毒、取放、回收、存储等不同环节的监测管理,做到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加强对无菌物品的严格监测管控,提高管理质量。结果:在供应室内实施高效规范化的监测及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其管理质量,强化了工作人员对无菌物品管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在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达到最佳管理质量要求并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实施严格标准的监测和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为医疗安全提供了稳固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接种流感疫苗后不良反应监测及效果评价。方法:本疾控中心对2021年8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3374名居民展开调查,通过监测接种流感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流感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局部反应以及全身反应两种。局部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是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其中,接种部位出现肿胀、微红的有15例,占整体比重的0.44%;疼痛有18例,占整体比重的0.53%。全身出现不良反应居民主要是发热、头部疼痛、乏力以及肌肉疼痛。其中,出现肌肉疼痛有5例,占整体比重的0.14%;出现乏力有6例,占整体比重的0.17%;出现头部疼痛有9例,占整体比重的0.26%;出现发热有11例,占整体比重的0. 32%。同时,消化系统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另外,按人群年龄统计在3-18岁范围内不良反应出现28例,不良反应率为3.60%;在18-29岁范围内不良反应出现9例,不良反应率为4.22%;在30-40岁范围内不良反应出现10例,不良反应率为2.30%;在41-50岁范围内不良反应出现6例,不良反应率为2.59%;在51-62岁范围内不良反应出现5例,不良反应率为0.76%;在63-76岁范围内不良反应出现4例,不良反应率为0.59%;在76岁以上范围内不良反应现象出现2例,不良反应率为0.50%。结论: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率比较低,出现症状比较轻。对于自身抵抗力差的人,建议注射流感疫苗,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病毒造成的损害,降低流感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发育监测和筛查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探析。方法:以我院2022年3月—8月体检的100例儿童为例,将研究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身高(cm)、体重(kg)数据为85.45±3.54cm、9.85±1.57kg和77.48±2.34cm、7.15±1.65kg,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数据为119.45±8.54、109.65±5.32和108.54±5.34、104.57±5.27,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家属对保健服务的满意度分为特别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数据为90.00(45/50)、6.00(3/50)、4.00(2/50)、96.00(48/50)和76.00(38/50)、8.00(4/50)、16.00(8/50)、84.00(42/50),有差异,(P<0.05)。结论:儿童发育监测和筛查在儿童保健中运用可以促进儿童生长,改善儿童的智力和心理状态,儿童家属对保健服务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具有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2022年度锡山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背景,以锡山区全区产科活产新生儿2472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出生缺陷并做统计分析。结果:2472例中有52例有出生缺陷,占比为2.10%,就具体情况而言,未见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肢体短缩、脐膨出、腹裂及唐氏综合征等严重疾病,其中有4例患儿是合并2种或以上的缺陷类型,其余患儿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他畸形以及多指(趾)较为常见。结论:2022年度锡山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表明出生缺陷儿占比虽不高但仍需降低,最为常见的为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外耳其他畸形、多指(趾),应当加强三级预防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 为掌握某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现状,发现免疫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为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定性检测麻疹IgG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县调查240人麻疹组份疫苗接种率为237/240=92.08%,抗体阳性率为221/240=98.75%。结论 某县整体麻疹组份疫苗接种率及免疫人群抗体阳性率达控制麻疹疫情指标,建立了可靠的免疫屏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数据采集环节的管理措施,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数据采集环节进行了系统评估,并对医护人员的访谈和数据统计分析,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结果:在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数据采集环节中,存在信息记录不规范、数据采集不及时等问题。经过改造升级,引入了智能化信息系统,简化了数据录入流程,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了他们对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论:对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数据采集环节的管理措施的探讨和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现有管理措施,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适应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在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中,实施长程脑电图监测,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选取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阶段中于本院住院的140名重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长程脑电图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结果:在140名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现有102例(72.9%)的患者都出现了脑电异常的情况,其中以癫痫样放电最多,为65例,占比46.4%;慢波增多的患者有30例(21.4%);弥漫性慢波的患者有7例(5.0%)。另外,在脑电异常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异常越严重,病情越严重。结论:在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采取长程脑电图进行监测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麻醉监测管理(MAC)在肺肿瘤射频消融(RF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接受肺肿瘤射频消融手术的13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7个病例作为实验组,6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未使用麻醉监测管理,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麻醉监测管理,所有患者根据临床需求接受局部麻醉。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术中生理参数稳定性、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与未使用MAC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术中生理参数更稳定,术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手术效果评估显示肿瘤消融更为完整(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麻醉监测管理(MAC)在肺肿瘤射频消融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增加患者舒适度,并可能改善手术效果。鉴于这些优势,推荐在此类手术中广泛应用MAC。
简介:[摘要]目的:目标性监测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潜江市人民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入的所有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78例。将2022年1月—12月作为干预前,此期间收入I类切口手术患者328例;将2023年1月—12月作为干预后,此期间收入I类切口手术患者350例。观察干预前及干预后的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干预前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干预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未感染患者与感染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卫生、手术室环境对比,P<0.05,其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合并基础疾病、手卫生一般、手术室环境一般的感染患者占比更高。结论:针对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