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腹型过敏性紫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08~2012年收治的18例紫癜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等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2-6周内均治疗痊愈。结论临床治疗中,明确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十分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8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两组各59例,常规组给予降糖药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护理后康复组的FBG为5.8~8.6mmol/L、PBG为6.6~9.8mmol/L及HbA1c为3.4%~8.2%;常规组的FBG为7.1~10.3mmol/L、PBG为8.2~12mmol/L及HbA1c为7%~10%,康复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对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分析,发现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控制血糖,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较理想的控制,是防止病情发展,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治疗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2004年6月~2011年5月,对18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通过补片和吻合法将异位的肺静脉隔入左心房。结果18例患儿围术期无死亡,所有患儿均安全出院,随访6~24个月,患儿均恢复良好,症状消失,发育正常,体重增加。结论本病术前不易确诊,确诊后应尽早手术,防止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手术中使肺静脉顺畅回流入左心房,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悬吊的手术疗效,分析人工晶体悬吊术在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的无晶体眼对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26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一期或者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12月。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后发现,所选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且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在对患者进行随访过程中,仅有3例出现人工晶体位置偏移的情况。结论对于无法常规进行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对矫正屈光不正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血栓通、克林澳联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14d,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4%、90.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见效快,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88例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比分析46例老年戊型肝炎与42例非老年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护理意见。结果老年组女性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功复常时间、住院天数、重症肝炎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丙氨酸转移酶、白蛋白均低于非老年组(p<0.01),差别均具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戊型肝炎黄疸深,凝血功能损害重,肝功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有向重症肝炎发展,病死率相对较高的特点,制定符合老年戊型肝炎特点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其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探讨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8例宫颈病变患者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与第2代杂交捕获法(HC-Ⅱ)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HPV在宫颈癌患者阳性表达率达90%以上,与HC-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检测宫颈病变与HC-Ⅱ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74.7%与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检测HSIL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症、湿疣(P<0.01),除LSIL外,其他病变中的PCR检出率均略高于HC-Ⅱ。结论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可用于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宫颈癌,提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宫颈癌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抑郁焦虑状态下的紧张性头痛(TT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5人。50例患者均以自愿为原则加入。其中治疗组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用一般的头痛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记录头痛发作的次数、时间、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且使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痛的程度明显减轻,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效果会比仅使用治疗头痛药物的效果要好,且无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