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量运动对老年人自身营养状况与机体免疫平衡的变化。方法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根据长期适量运动与长期不运动分为运动与非运动,每组20人,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评价两老年人营养状况;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两老年人膳食特征并分析;收集两老年人全血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Th2的细胞比值。结果两老年人在饮食结构上无明显差异。运动老年人营养状况优于不运动,且适量运动老年人机体免疫维持平衡,不运动老年人免疫平衡偏移。结论适量运动能够改善老年人的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能力。

  • 标签: 老年人 运动 营养评估 免疫平衡
  • 简介:摘要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疫苗接种可以使我们,特别是儿童免受一些传染病带来的健康损害,有时甚至是生命威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儿童免疫空白,未能及时接种疫苗,导致相关传染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儿童免疫空白的原因和针对措施,以消灭免疫空白,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 标签: 预防接种 疫苗 免疫空白 流动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4-2016年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流行腮腺炎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腮腺炎的流行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且主要发生于冬季与春季;其中,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65.52%和34.48%,16岁及以下年龄的患者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其所占比例高达87.07%。结论依据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应用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控制其传染源、阻断其传播途径,最终有效控制该疾病的流行。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IL-35和IL-17A水平,研究IL-35在慢性HCV感染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60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IL-35水平,并对慢性丙肝患者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的IL-35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IL-35与IL-17A有无相关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36.77(24.46~85.32)pg/ml,高于健康对照21.74(17.98~37.75)pg/ml,其中有肝硬化血清IL-35水平41.05(29.69~85.32)pg/ml高于无肝硬化32.5(24.46~68.05)pg/ml。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35水平升高,而有肝硬化患者又高于无肝硬化患者,提示IL-35可能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调节作用,且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而与IL-17A则呈负相关。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35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德区婴幼儿监护人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顺德区10个镇街的预防接种机构选取并调查300名婴幼儿监护人,并对其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7份,问卷有效率为95.67%。婴幼儿监护人KAP得分分别为(6.43±2.63)、(3.82±0.61)、(8.43±1.36)分。计划免疫知识总知晓率为19.16%,婴儿监护人超过90%在计划免疫上态度积极、行为得分及格。监护人性别、文化程度、流动情个况是主要影响计划免疫的主要因素。结论婴幼儿监护人对计划免疫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但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缺乏。今后预防接种机构医务人员应当对婴幼儿监护人加大计划免疫的教育。

  • 标签: 婴幼儿 监护人 计划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1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对照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实验同时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护理后症状领域、功能领域以及总体健康状况等QLQ-C30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同时,CD4+和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两免疫功能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和免疫功能的改善。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癌根治术 生存质量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35例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患者运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主动免疫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免疫治疗后,35例原因不明不孕不育患者中有21例成功妊娠满12周,占60%,封闭抗体转阳性者占88.57%(31例)。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不孕不育有较可靠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 标签: 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原因不明性不孕 封闭抗体
  • 简介:摘要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医学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使学生树立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解决临床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更新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循证医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012年—2015年扬州市免疫规划接种率报告系统报告接种率的可信度。方法用差值评价和比值评价比较2012年—2015年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报告系统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估计接种率、调查接种率。结果近4年间扬州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完整性均为100%,报告接种率和估计接种率比较的D值、和调查接种率比较的D’值未发现不可信,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疫苗间的R值未发现不可信。结论近年扬州市常规免疫接种率可信度处于较高水平。

  • 标签: 接种率 可信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重症肺炎的患者66例(2017年8月—2018年8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将其命名为常规治疗与参芪扶正注射液,每组各33例。其中常规治疗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药物治疗,随后观察两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CD3、CD4、CD8等情况。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CD3、CD4、CD8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参芪扶正注射液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染色法在检测结核分歧杆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5月收治的80例确诊的肺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痰标本,制作两份痰标本玻片后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阳性率。结果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为43.8%(35/80)高于抗酸染色法的33.8%(2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结核杆菌的(+)、(++)、(+++)、(++++)的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法对结核分枝感觉的诊断率较高,而且方便、快捷,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荧光染色法 检测 痰液 结核杆菌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蛋白质学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技术已经发展了广阔的前景,因此蛋白质表达可作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病理生理学指标。使用质谱分析,根据体液中蛋白质的鉴定,例如脑脊液、血清或血液,就有可能识别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确诊前,体液中应存在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该综述讨论了全面的蛋白质学方法,阐明了其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适用性。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努力,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精神分裂症知之甚少。蛋白学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中的蛋白质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机制。它们也可能表明最有可能发生病理改变的细胞的类型和位置。蛋白质学方法的研究已经为死后脑组织、外周组织和体液中的定量和定性蛋白质模式提供了大量信息。如二维电泳,2-DDIGE,SELDI-TOF不同蛋白质学技术、蛋白质和基于标记(ICAT),无标记(MS(E))量化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此外,我们还讨论了蛋白质学方法作为一种常规诊断工具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蛋白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初治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评价应用国产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艾滋病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艾滋病患者,分组应用不同的国产抗病毒药物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予以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后,A的耐药率(6.52%)显著低于B(13.04%)和C(15.21%),差异显著(P<0.05)。三的HIV-RNA转阴(即指HIV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此期间,三的不良反应情况依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初治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国产抗病毒药物均可产生HIV-RNA转阴效果,但是其中AZT+3TC+EFV的耐药性较低,更适合应用于AIDS的临床治疗,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以为单位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6年实施常规的感染控制管理模式,而在2017年则采取以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我院的医务人员分为五个小组,即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小组、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小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小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小组以及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控制小组。随后观察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感染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采取以为单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的发生率,以为单位管理模式实施之后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模式实施之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为单位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以组为单位管理模式 重症医学科医院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免疫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对59名确诊为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外周血RF、ANA及抗SSA、抗SSB抗体进行测定。结果阴虚内热型患者与气滞血瘀型患者的抗SSB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证型间RF、ANA、抗SSA抗体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抗SSB抗体间存在一定关系,与RF、ANA、抗SSA抗体间无相关性。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中医证型 类风湿因子 抗核抗体 抗SSA抗体 抗SSB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对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7月接收的140例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健康儿童,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观察和对照,每组各70例,为对照儿童实施基础的一般护理措施,为观察儿童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儿童经过各自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儿童在2周之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儿童在2周之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有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低(P<0.05)。结论对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保证儿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免疫接种 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4例,应用免疫吸附治疗方案,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抗核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滴度改变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免疫吸附治疗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在治疗前后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免疫吸附治疗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病患者的血液学变化及药物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患者入院后,对其血液学变化密切观察,通过患者临床表现开展相对应治疗,药物治疗多选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情况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病患者在最佳时间进行诊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药物治疗,告知患者定期复诊,可将其血液学变比保持在正常范围值内,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且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

  • 标签: 血液学变化 风湿免疫病 药物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5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2,每组各25例,对照予以常规治疗措施,观察在对照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滴。测定治疗前后两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患者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C3、C4比较均无差异,治疗后与对照比较,观察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C3、C4、NK活性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较好的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膜透析 参麦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