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剖宫产患者运用不同方式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的自控、镇痛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84例剖宫产患者,按照个人及家属的意愿分为两组,给予其中对照组 40例患者行传统的针内针腰硬穿刺法,观察组 44例患者使用针外针腰硬穿刺法,并对两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的镇痛情况,镇痛泵的按压次数、镇痛泵的药物剂量和两种方式的自控镇痛效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观察组运用针外针穿刺其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及药物剂量少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内针腰硬穿刺法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及药物剂量,且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患者在对自控镇痛效应的满意度评分上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 (P< 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患者使用针外针穿刺法相对于使用传统的针内针穿刺法来说,在能够减少镇痛泵药物的使用剂量的同时又能够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增强,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术后两种药物镇痛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骨科近两年期间收治的并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按照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联合用药方案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采取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联合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以及患者术后要求镇痛时间及镇痛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方面所达成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同时观察组患者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h内要求镇痛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硬膜外麻醉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干预中,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两种药物比较,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更加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术后两种药物镇痛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骨科近1年期间收治的并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按照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联合用药方案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采取罗哌卡因+右美托嘧啶联合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组织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以及患者术后要求镇痛时间及镇痛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方面所达成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同时观察组患者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h内要求镇痛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硬膜外麻醉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干预中,右美托嘧啶和芬太尼两种药物比较,右美托嘧啶镇痛效果更加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7)患者给与芬太尼进行术后和临床麻醉,研究组(n=57)患者给舒芬太尼进行术后和临床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及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可以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让患者在更短时间内恢复自主呼吸,且疼痛程度较轻,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患者使用电子镇痛泵常见的报警现状及原因并初步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统计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2322例手术患者应用术后镇痛泵的过程中出现的报警情况,对比观察2021年5月采用移动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无纸化访视和2021年4月采用传统纸质化访视下术后疼痛管理的耗时情况。结果 应用镇痛泵过程中发生报警的患者有1772例,报警总次数达20131次,因PAC报警13604次,发生率约为67.6%;非PCA报警6527次,约占32.4%。非PCA报警包括管道堵塞4267次,占比高达65.4%,其中打折,人为夹管和药盒松懈是主要原因;输液暂停1241次,约占19%;而关机,输液结束,气泡或无液也是发生非PCA报警的原因,无纸化访视方式的耗时时长明显低于传统纸质化访视方式。结论 手术患者在使用术后电子镇痛泵时,应做好术前疼痛宣教,医护人员需正确掌握处理报警的方法,并且采用无纸化访视方式,均可能提高术后访视效率,减少非PCA报警的发生率,提高医患护使用镇痛泵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护理中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并根据术后镇静镇痛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在常规镇静镇痛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后者实施芬太尼、右美托米定持续泵入镇痛和常规镇静处理措施。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静评分、BPS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静评分、BP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接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使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得到显著减轻,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患者使用电子镇痛泵常见的报警现状及原因并初步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统计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2322例手术患者应用术后镇痛泵的过程中出现的报警情况,对比观察2021年5月采用移动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无纸化访视和2021年4月采用传统纸质化访视下术后疼痛管理的耗时情况。结果 应用镇痛泵过程中发生报警的患者有1772例,报警总次数达20131次,因PAC报警13604次,发生率约为67.6%;非PCA报警6527次,约占32.4%。非PCA报警包括管道堵塞4267次,占比高达65.4%,其中打折,人为夹管和药盒松懈是主要原因;输液暂停1241次,约占19%;而关机,输液结束,气泡或无液也是发生非PCA报警的原因,无纸化访视方式的耗时时长明显低于传统纸质化访视方式。结论 手术患者在使用术后电子镇痛泵时,应做好术前疼痛宣教,医护人员需正确掌握处理报警的方法,并且采用无纸化访视方式,均可能提高术后访视效率,减少非PCA报警的发生率,提高医患护使用镇痛泵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小石1]1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术后1h VAS评分、术后24h VAS评分、术后48h VAS评分、术后72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②观察组患者干预后AIS评分(14.38±1.5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7.08±1.99)分(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予以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解除患者睡眠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前镇痛护理干预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开展膝关节置换术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成对比组与观察组,对比组在手术结束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组在术前、手术结束缝合时均静脉推注丁三醇止痛,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对比两组术后1h、2h、4h、12h、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结果:术后1h、2h、4h、12h、24h等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的VAS评分,各时间段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可以获得较好的止痛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在妇产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接受妇产科手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采用耳穴压豆进行镇痛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镇痛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量、镇痛效果满意度等指标,评估耳穴压豆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且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更高。结论:耳穴压豆在妇产科手术术后镇痛中显示出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