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就诊,需行剖宫产产妇120例,采用中心随机系统分为两组,各组例数均等。其中一组选择标准流程下麻醉方式,即硬膜外麻醉,归为标准组;另一组则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归为特殊组,比对两组产妇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经比对,标准组术中、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5.47%,麻醉效果优质率为81.67%,而特殊组则为2.38%、96.67%,特殊组相较于标准组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显著优于标准组(P<0.05);标准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中数值为(9.98±0.06)分,而特殊组则为(10.44±0.08)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剖宫产的产妇,在标准流程麻醉的基础上,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提升其麻醉效果优质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个案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通过全面的综合评估逐步改变患者不良的健康相关行为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在低位结肠癌肠道造瘘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行肠道造瘘口术的低位结肠癌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低位结肠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在低位结肠癌造瘘口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低位结肠癌 肠道造瘘口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进行间歇性导尿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可以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的治疗方法,此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患病状态,提高患者病后生存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03.02日-2017.08.03日在本院确诊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60例病人分成观察组(活动期)和对照组(非活动期),30例/组。对比三组免疫学项目(C4、C3、IgG、IgA、IgM)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IgM水平(2.49±1.63mg/L)、IgA水平(3.89±0.91mg/L)、IgG水平(23.26±3.24mg/L)高于其他两组(p值<0.05),C3水平(0.41±0.29mg/L)和C4水平(0.10±0.04mg/L)更低(p值<0.05),对照组病人的IgA水平(2.10±1.64mg/L)、IgG水平(1.26±0.94mg/L)高于健康组(p值<0.05),两组IgM水平、C3水平、C4水平无很大差别(p值>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不但能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利于确定发病期。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学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具体临床疗效,为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具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期间椎体缘高度、Cobb角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情况对比,P>0.05差异不明显。治疗后组间相同观察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实验组均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行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以及复位效果显著等优势,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无神经损伤 胸腰椎骨折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传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药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增用中药复方丹参滴丸以及西药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恢复到Ⅰ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西药结合 心血管疾病 研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24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胃镜检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胃镜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消化系统疾病 胃镜检查
  • 简介:病例:患者为女性,22岁,因"反复多关节疼痛5年,加重3年"收治入我院风湿科。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并在之后半年内逐渐累及双侧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症状以晨起明显,且伴有晨僵。患者曾至外院就诊,当时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口服甲氨蝶呤10mg1次/周、来氟米特10mg1次/日、强的松2.5mg1次/日控制病情。但患者症状反复,并于3年前逐渐出现双侧臀部、腰部和足底部疼痛小适,以夜间痛为著.活动后改善.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呼吸机联合应用醒脑静在EICU治疗中毒患者神经系统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3例中毒患者分为呼吸机与醒脑静联合应用治疗组和单用呼吸机治疗对照组,疗程2周。2周后测定血氧饱和度、脑脊液数值、颅脑MRI、脑电图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醒脑静对中毒患者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疗效显著。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呼吸机 中毒 神经系统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信息系统制定出院指导,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大连市某三甲医院内科住院的249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口头进行详细出院健康指导,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利用护理信息系统根据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与护理,制订个性化纸质版出院指导。结果实验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半年内再入院率为20.8%,低于对照组31.5%,P<0.05,实验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1个月、6个月健康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生理领域评分和心理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信息系统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制定纸质版、个性化的出院指导,能够降低半年内再入院率,提高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信息系统 出院指导 老年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超(三维)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价值。方法将40例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检测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二维彩超)和观察组(三维彩超),两组各20例;观察两组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情况,统计并实施比较。结果对照组分娩/引产结果共计确定15例畸形,超声诊断出12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0.00%;观察组分娩/引产结果共计确定18例畸形,超声诊断出17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彩超(三维)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因此值得临床在产前畸形检查的过程中使用,通过准确的诊断结果可及时指导临床实施相关处理和干预。

  • 标签: 彩超(三维)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进行肺癌手术患者74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观察组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自评量表(Therevisedpipergatiguescale,PFS)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PF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81.02±6.93)分,观察组(90.04±6.97)分,对照组生活质量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用于肺癌手术患者中有利于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肺癌 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社区的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102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对照组,两组各有51例患者。对照组均仅给予用药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干预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②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96.08%,对照组为82.35%,干预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血管系统疾病 老年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尿毒症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血液透析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46例,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大于血液透析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伴有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尿毒症 神经系统损害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实施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 重型颅脑损伤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用“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将10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50例/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系统护理。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顿焦虑表(HAMA)对两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系统护理能提高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存活率、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急性重症脑外伤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常规MRI平扫,对比DWI、PWI、1H-MRS的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共有45个病灶,且分布在患者深部近中线脑白质处。在MRI扫描中,病灶T1WI呈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则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则呈现为结节状、团块状,坏死情况相对少见。在DWI检查中的实质部分则为稍高信号。此外,有15个患者共21个病灶进行了PWI扫描,其结果显示为15个为低灌注,6个为等灌注。其余5例患者共7个病灶进行了1H-MRS检查,并表现为肌酸、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胆碱峰则升高。结论采用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辨证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模态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探讨研究其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164名ICU患者参与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和血液流变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患者的血浆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c-反应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在2014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患者,其中有化脓性脑膜炎患者24例,称为实验组1;有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2例,称为实验组2。另外再选取正常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三组儿童均进行同样的实验室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组儿童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的水平,根据检测的实际水平情况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而且实验组1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实验组2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恢复期和急性期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是两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期都明显高于恢复期;而且实验组1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恢复期的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实验组2患者。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可以区分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用c-反应蛋白来检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c-反应蛋白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 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