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结果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等的发病几率。幽门螺杆菌会增加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且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服用该种药物的几率增加,应加强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警惕性,给予足够的临床重视。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发病关系
  • 简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能够捕获并抑制病原微生物扩散,杀灭并清除病原体,同时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进展。这种中性粒细胞的不同于趋化、吞噬的杀菌方式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NETs不仅仅出现在血栓斑块中,而且可能在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ET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性白细胞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的3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桡动脉组(153例),股动脉组(15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桡动脉组151例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8.7%;股动脉组150例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8.0%。两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住院时间[(8.0±3.5)d比(3.5±1.7)d]明显缩短,治疗费用[(3.74±2.06)万元比(2.61±1.4)万元]明显减少(P均〈0.01);术后冠脉闭塞(3.92%比0%)、心律失常(11.76%比1.31%)、血管痉挛(6.54%比1.96%)以及血肿(7.19%比0.65%)等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应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优于股动脉途径,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发症,值得推荐。

  • 标签: 桡动脉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可行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参考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治疗方法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级别AVM患者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平均(18±6)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3例,Ⅴ级10例。畸形团的长径为3.5~15.0cm,平均(7.5±2.0)cm。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入院前1年8年在外院接受栓塞治疗,3例近期接受术前栓塞,对18例直接实施显微外科手术。对切除后部分残留畸形团的5例行伽玛刀治疗。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结果①术前近期栓塞+手术切除的3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GOS4分的1例,5分2例;远期栓塞+手术2例直接手术18例,在切除术后,1例昏迷及四肢瘫痪,1例死亡。GOS5分的12例,4分5例,3分1例,2分1例,1分1例。②对17例患者术后行DSA复查,1例行MRA复查。显示11例获得全切,6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病死率为4%(1/23),重残率为4.5%(1/22)。③随访1~95个月,GOS5分14例,4分6例,3分2例。结论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并且疗效肯定,而适当的术前栓塞是手术成功的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及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45例临床诊断DCM患者,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A组(心功能Ⅰ~Ⅱ级)l6例,B组(Ⅲ~Ⅳ级)29例;检测各组HRV时域指标、QT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检测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M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显著降低(P<0.05~<0.001),QTd显著增加(P<0.001);且随着心功能恶化,HRV时域指标下降,QTd增加越趋明显(P均<0.001);HRV各时域指标与QTd及LVDd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P<0.001);QTd与LVEF及LVDd也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HRVQTd变化与DCM患者的心功能恶化是一致的,对预测DCM患者预后有较高价值,是一种简单的无创评定方法.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 心功能 HRV DCM
  • 简介:目的观察1级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ies,baPWV)血浆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micro—particles,EMPs)变化的规律及意义。方法人选高血压1级患者63例,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60、120d的血压、baPWVEMPs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结果63例高血压1级患者治疗前后在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高血压药物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循环EMPs水平、baPWV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baPWV及lg—EMPs与收缩压(r=0.846,0.597:P〈0.001)、舒张压(r=0.619,0.428;P〈0.001)及血清内皮素-1(r=0.803,0.454;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801,0.569;P〈0.001)、白细胞介素-6(r=0.844,0.567;P〈0.001)浓度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浓度呈负相关(r=-0.482,-0.127;P〈0.001)。患者baPWV与lg.EMPs呈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开展baPWV监测对于评估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循环内皮微颗粒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方法:选择51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非冠心病组)12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ACS组)。测定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及ACS组冠脉介入治疗前后ADMhsCRP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造影/介入治疗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CS组ADM[(28.7±1.6)pg/ml比(36.7±2.5)pg/ml]hsCRP[(4.74±3.21)mg/L比(27.65±11.7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冠脉介入前比较,ACS组在冠脉介入后ADM[(36.7±2.5)pg/ml比(47.1±5.3)pg/ml]hsCRP[(27.65±11.76)mg/L比(39.53±4.83)mg/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且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非冠心病组在冠脉造影前后ADM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测定肾上腺髓质素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其病变严重程度判断。

  • 标签: 肾上腺髓质 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以34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人院后第二天清晨及8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24h内的血浆BN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患者人院第二日清晨血浆Hey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心肌梗塞(AMI)组BNP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ACS组的Hey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2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Hey水平明显升高,AMI的较UAP的更高,提示两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利钠肽 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异常增大,标志心室肌复极化的离散,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密切相关。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是临床用于评价室性心律失常预后的方法,Lown’s3—5级患者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本文目的旨在观察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QTdTpTe,探讨这些指标对冠心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QT离散度 冠心病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肌复极化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前、后左心房及左心室的大小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术前及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诊,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房内径术后明显减小,并在随访中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达到平衡。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短期内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后左心室及左心房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及左心房大小恢复平衡。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能恢复到正常。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气囊封堵 超声心动图 心脏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单侧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与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单侧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ICA18例,MCA14例)行1H-MRS检查,测量患侧对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波峰下面积,比较患侧对侧各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NAA/Cho、NAA/CrCho/Cr的差异,并观察有无乳酸(Lac)峰出现.结果1H-MRS显示患侧半卵圆中心的NAA/Cho、NAA/Cr低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ho/Cr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例患者于患侧检测到Lac峰.结论^1H-MRS能够早期发现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缺血脑组织的代谢异常,从代谢产物角度评价脑缺血程度,对于早期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波谱学 磁共振成像 颈内动脉 梗塞 大脑中动脉
  • 简介:有创动脉压监测法是经过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有创技术,可通过换能器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袖带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血压变化,并且可随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还可通过压力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是否有低血容量,是CCU常用的监测手段.主动脉夹层[2]患者80%以上患有高血压病,而主动脉撕裂的程度范围与血压波动幅度有关,通过严密动态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院CCU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了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有创动脉压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再发及死亡的关系.方法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北京5家二级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首次或二次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后3个月的患者进行登记基线调查.共登记1087例患者,其中107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抑郁自评量表检查.每6个月随访一次患者卒中的再发死亡情况,随访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SD与卒中再发及死亡的关系.结果①基线调查时PSD患病率为49.9%(536/1074).轻度中、重度PSD的构成比分别是52.2%(280/536)、47.8%(256/536).②在平均3.5年的随访中,卒中累积再发率总死亡率分别为12.9%7.6%.③在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卒中病史、血脂代谢异常、体质量超标或肥胖进行调整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SD患者死亡的风险比(HR值)为1.66(95%CI:1.04~2.68),卒中再发的HR值为1.41(95%CI:0.99~2.01).轻度PSD是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7,95%CI:1.02~2.24),而中、重度PSD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8,95%CI:1.61~4.46).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较高的PSD患病率,PSD患者卒中再发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抑郁 预后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钬激光结合输尿管镜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采用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泌尿系结石285例。结果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4.39%(269/285)。结论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镜 泌尿系结石
  • 简介: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心室不同比例及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植入体内埋藏式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64例,根据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仪上显示的右心室起搏比例将患者分为A组(≥50%)B组(<50%)各32例,将A组分为A1(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A2(右室心尖部起搏)两个亚组各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A,B两组及A1,A2两亚组术后1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x-strain软件测量并比较两亚组术后1年左室室间隔各段及左室中段室间隔各层的心肌应变率。结果A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78.5±5.1)岁;B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77.1±4.9)岁。A1组共16例,平均(78.8±5.4)岁;A2组共16例,平均(78.0±5.1)岁。A,B两组术前LVEF、LVEDD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A组LVEF下降,LA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无明显改变(P>0.05),B组LVEF、LVEDDLAD均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年时A组LVEF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D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亚组术前LVEF、LVEDD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A1亚组LVEF、LVEDDLAD均无明显改变(P>0.05),A2亚组LVEF下降,LVEDDLA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1亚组LVEF高于A2亚组,LVEDDLAD低于A2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1组左室室间隔基底段中段于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的心肌应变率高于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左室中段室间隔的内中外3层于收缩期、舒张

  • 标签: 右心室 起搏比例 起搏部位 心功能 老年患者
  • 简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国老年医学老年健康产业大会(CCGI)已逐步发展为我国老年医学老年健康产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会议,并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2014CCGI定于9月12-14日在江苏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会议主题是"发展老年医学,推动健康产业"。大会将设立主旨报告25场专题论坛。

  • 标签: 老年医学 健康产业 苏州 江苏 中国 专业会议
  • 简介::目的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高原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PCI治疗的全部中青年STEMI患者资料,根据海拔高度将患者分为平原组(120例)高原组(92例)。比较分析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情况及90d预后。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12例STEMI患者,年龄(41.3±8.1)岁,男172例(81.1%)。平原组高原组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比例分别是24.2%52.2%,血糖异常比例分别是18.3%32.6%,血脂异常比例分别是41.7%57.6%,高敏肌钙蛋白T峰值分别是(575±67)pg/mL(1624±379)pg/mL,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比例分别是62.5%30.4%,精神抑郁比例分别是35.8%12.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分别是30.0%16.3%,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入门时间分别为385.4(42~695)min542.5(110~876)min,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分别是10.0%21.7%,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d预后方面,高原组和平原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分别是0.83%6.52%,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是11.7%23.9%,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中青年STEMI患者比平原患者合并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比例更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衰竭发生率更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 高原 中青年
  • 简介: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强负荷训练者心肌损伤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大学体育系2014年9月入学男性新生136名,年龄17~20(18.2±1.4)岁。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每组各68例。A组在接受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共两周;B组训练前不实施任何干预。然后按设计要求于晨起后空腹越野跑5km,时间控制在25~30min。分别抽取静脉血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即刻次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训练后即刻较训练前两组BNP、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训练后次日较训练前血清CK、CK-MB、cTnI、BNP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A组训练后次日CK[(226.30±70.10)U/Lvs.(199.40±32.80)U/L]、CKMB[(31.50±10.90)U/Lvs.(21.20±6.20)U/L]、cTnI[(0.104±0.033)μg/Lvs.(0.076±0.042)μg/L]、BNP[(102.44±42.36)μg/Lvs.(88.15±27.28)μg/L]CRP[(6.13±2.76)μg/Lvs.(3.33±1.57)μg/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能够减轻强负荷训练的心肌损伤。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肌酸激酶同工酶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B型脑钠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