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奇霉素对稳定期COPD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单盲原则将90例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125mg/日,疗程一年。比较两组FEV1,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病情首次加重的中位间隔时间、加重发作频率(人/年)和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EV1,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首次加重间隔时间是(260.5±21.3)天,对照组为(176.2±15.8)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奇霉素,安全有效,可以保护COPD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延缓气道重塑,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硫酸镁佐治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的影响.方法10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治疗后分析效果,治疗前后测定患者FeNO和SC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患者FeNO和SCF均有明显降低,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硫酸镁佐治重症哮喘可以减少FeNO和SCF,从而改善病情.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治疗。方法12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患者,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未见好转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58例气道反应性增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治疗,B组28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联合必可酮吸入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的咳嗽症状得分、气道反应性分级情况。结果常规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者,94%气道反应性增高;A、B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气道反应性降低,均为P〈0.05;但A组与B组同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后气道反应性增高病人,抗生素治疗无效,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简介:目的:探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12例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影响病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伤后时间、是否合并多发伤、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小板计数、手术与否、血糖值、有无合并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挫伤所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两组间性别、手术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伤后时间、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血糖、存在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伤后时间、合并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80×109/L、有基础疾病、ISS≥30分和TSS≥15分。结论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肺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分析患者肺功能改善状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8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FVC,并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治疗后FEV1/FVC、FEV1和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ET-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O和VEG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MMP-9和IL-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可明显提高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简介: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在复治性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46例痰抗酸杆菌(AFB)阳性复治肺结核患者分成微卡治疗组(n:90)和对照组(n=56)疗程各6个月,前者采用复治化疗方案加用微卡治疗,后者仪用复治方案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微卡治疗组和对照组痰阴转率分别为85.56%(77/90)、67.86%(38/56),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卡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1.11%(73/90)、44.64%(2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微卡能改善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可作为复治性肺结核化疗的辅助药物。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对老年肺炎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价探究.方法选择自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老年肺炎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并排除细菌感染的健康老年人5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的PCT和CRP水平.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周,根据病情好转分为改善组32例和未改善组24例,比较两组PCT、CRP水平.结果观察组PCT、CRP水平分别为(2.62±0.34)ng/ml和(34.24±4.82)mg/ml,对照组为(0.05±0.01)ng/ml和(4.71±0.18)mg/ml,观察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P诊断老年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54/56)和67.8%(38/56),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52/56)和76.8%(43/56),而两者联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和89.2%(50/56),联合诊断特异性明显更高(P〈0.05);改善组与未改善组相比,PCT、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明显更低(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上升,PCT和CRP可作为老年肺炎诊断的灵敏指标,对于PCT和CRP的动态监测有助于老年肺炎预后判断.
简介:目的探讨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从而选择副作用较少的一种进行推广,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ICU病房患者38例,并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均为19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并给予相同的营养剂,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肠内营养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种肠内营养方式的不良反应比较,以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进行两种肠内营养方式治疗后,患者肠内营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胃管组为63.16%,鼻肠管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多,鼻肠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入住时间(12.1±1.8)d,机械通气时间(9.1±1.9)d,鼻肠管组ICU入住时间(7.8±1.2)d,机械通气时间和(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鼻胃管低,相应的不良反应及入住ICU病房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也较少,所以在机械通气时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要优于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简介:目的本研究观察扎鲁司特是否影响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方法23例成人哮喘患者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商品名:安可来)20mg,1d2次,连续治疗13wk。试验中记录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夜间憋醒次数、β受体兴备剂使用量、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总肺活量百分比(FEV2FVC)及呼气峰流速(PEF)。试验前后分别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记录气道炎症细胞数量及比例,对治疗前后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差值和FEV1治疗前后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夜间憋醒次数、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均显著减少,PEF明显改善,治疗前后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差值和FEV1治疗前后差值相关。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哮喘患者具有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抗炎作用,能减少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