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江门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艾滋病性病的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1—2015年国家级MSM监测哨点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1916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0.19%;HIV抗体阳性率为6.73%,梅毒阳性率为4.07%。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异性婚姻状况为在婚/同居(OR=1.408,95%CI1.153~1.720)、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OR=2.458,95%CI1.266~3.787)、感染梅毒(OR=5.804,95%CI3.196—10.540)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吸毒(OR=1.164,95%c,1.037—3.722)、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OR=10.753,95%CI7.958~12.685)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最近一年非梅毒STD史是梅毒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0.239,95%C10.090~0.629)。结论:江门市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率较高,且梅毒、已婚/同居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可NDi:iHIV感染的风险;吸毒、与同性发生肛交件行为可增加梅毒感染的风险。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哨点监测 男男性行为 危险因素 性行为
  • 简介:背景:银屑病对患者心理情绪影响很大。依那西普治疗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作者评估了该药对银屑病相关疲劳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618例中至重度银屑病患者接受安慰剂或依那西普50mg(2次/周)双盲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治疗12周时,银屑病面积严重度指数评分较基线改善达75%(PASI75)或更高水平;次要和其他疗效终点:慢性病治疗疲劳功能评估(FACIT-F)分级、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级、Beck抑郁列表(BDI)及不良事件。根据分组治疗进行疗效分析。基于实际接受治疗的情况对安全性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银屑病患者 双盲治疗 安慰剂对照 临床疗效 抑郁症状 依那西普
  • 简介:调查黑素细胞痣BRAF的基因突变频率(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系物B1)是否与日光暴露方式相关,作者检查了120例从不同解剖部位,包括平滑皮肤切取的获得性黑素细胞痣以及62例先天性痣,作者应用一种名为Mutector的新型突变检测系统,该系统可行终点移动鉴定,能够检测样本中仅有5%的杂合突变细胞,作者检测到的突变在获得性痣中为105/120(87.5%),在先天性痣为43/62(69.4%),特别是作者发现标本中获得性痣的突变中有35/43(81.4%)来自于从平滑皮肤外生殖器处采集的标本这些结果强烈提示UV光并不是BRAF突变高发的必要因素,UV非诱导机体黑素细胞瘤细胞突变的效果在痣发生中可能更重要,另外作者通过激光解剖法结合直接测序证明在小的先天性痣皮损内存在BRAF突变细胞的异质性分布,最后,作者发现在中等大小先天性痣中存在低频BRAF突变(6/20,30.0%),多数有野生型BRAF痣者存在痣母细胞ras病毒癌基因同系物突变(9/14,64.3%),提示中等大小的先天性痣与获得性痣小的先天性痣发病机制不同。获得性痣小的先天性痣显示BRAFV600E高频突变而中等大小先天性痣显示低频突变@...

  • 标签:
  • 简介:背景:Q开关(QS)有色激光和强脉冲光(IPL)均能成功治疗色素性疾病。目的:旨在比较QS紫翠玉激光(QSAL)IPL治疗亚洲人雀斑痣的疗效副作用。方法:共15例雀斑患者17例痣患者被随机予以一侧面颊一疗程QSAL间隔4周后对侧面颊两疗程IPL.采用一种新的色素面积与严重度指数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改善(P〈0.0001)。1例雀斑患者8例痣患者经QSAL治疗后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而IPL治疗后未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 疗效比较 亚洲人 Q开关 雀斑 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皮肤性病门诊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确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72例患者仅采用郁金消银汤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了卡泊三醇涂于患处,2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外周血IFN-γ、IL-2、IL-4IL-10水平、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IFN-γ、IL-2、IL-4IL-10水平、PASI评分显著的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62.5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41.67%(P〈0.05)。结论卡泊三醇辅助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更佳,可能与进一步减少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卡泊三醇 银屑病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