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27例(36眼)青比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并采用颞上象限或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情入,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34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2眼视力不变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眼压(13.26±3.48)mmHg。功能性滤过泡保留完整,未见瘢痕化及渗漏。结论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操作简单,视力提高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眼压控制稳定。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 简介: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与非糖尿病患者老年性白内障各48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可明显改善视力,安全有效。

  • 标签: 糖尿病 白内障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观察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对大度数上斜的矫正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上斜〉25△度斜视患者24例行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该24例患者术后随访6mo~1a,其中治愈21例(87.5%),好转3例(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增强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是矫正大度数上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下斜肌前转位 上直肌后退 上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67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方法从2011年4月到2014年11月,选取我院的134例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7例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对照组67例患者给予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入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脱盲率(视力≥0.05)和脱残率(视力≥0.3)占比97.01%(65/67)、92.54%(62/67),均高于对照组的94.03%(63/67)、89.55%(6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眼压、悬韧带断裂、玻璃体脱出、角膜内皮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前房穿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眼压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1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压后,采取表麻下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放液,观察眼压控制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眼压均≥50mmHg,所有患者经穿刺放液后,症状缓解,眼压下降,平均为21.5mmHg,视力提高,角膜水肿及睫状充血明显好转,8例患眼术后次日复查眼压复上升,于原穿刺切口再放液,眼压控制后予以相应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前房穿刺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有效方法,损伤小,反应轻,并发症少,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够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前房穿刺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 简介:目的观察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瓣下"C"形浸润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翼状胬肉行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瓣下"C"形浸润,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156只眼中148只眼治愈,8只眼复发,复发率5.13%。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瓣下"C"形浸润操作简便,疗效佳,复发率低。

  • 标签: 翼状胬肉 逆行切除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5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和并发症等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术后进行3月-12月的随访.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5.6±5.7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1.2±6.8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大多数病例保留了较好的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较好地控制眼压,避免了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的手术时机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9-01/2010-06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37例165眼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137例165眼,患儿年龄≤3月龄者64眼,其中加压探通治愈16眼,1次探通治愈48眼;~6月龄者68眼,其中加压冲洗治愈4眼,1次探通治愈62眼,2次探通治愈1眼,1例1眼未随诊;~12月龄者24眼,1次探通治愈12眼,2次探通治愈8眼,3次探通治愈2眼,未随诊2例2眼;~18月龄者9眼,其中1次探通治愈6眼,2次探通治愈3眼。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患者,若患儿身体发育正常,年龄〉2月龄者应尽早行泪道探通,且安全可行。

  • 标签: 泪道探通术 新生儿泪囊炎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年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内压、视力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眼内压上,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上,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微小型、缺如型、包裹型、弥漫扁平型滤过泡形成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切口相比,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眼内压,促进视力恢复。

  • 标签: 切口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袋内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126只眼实施了6mm左右"一"字形巩膜隧道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袋内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3天视力高于0.5者占61.3%,最佳视力达1.2.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袋内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是一种疗效好,设备简单,容易掌握的好方法,适应症广.

  • 标签: 小切口 晶体 人工 前囊膜
  • 简介:目的观察泪道探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2眼)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患者行泪道探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植入成功率100%。4眼于术后4-7d发生阻塞,及时行泪道冲洗后恢复通畅。硅胶管留置期间,其中溢泪、溢脓症状完全消除28眼,另外4眼仍有轻度溢泪。取出硅胶管后复发5眼占15%,治愈23眼,好转4眼,总有效率84%。结论应用硅胶管植入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安全性高,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溢泪 硅胶管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75例98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6~12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05±1.78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66眼(67.3%);≥0.5者43眼(43.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者48眼(49.0%);〈±2.00D者78眼(79.6%)。中后囊膜破裂3眼。中出现后弹力层部分脱离1例。术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21眼。术后6mo有13眼出现后囊混浊,经Nd:YAG激光切开后视力恢复。未见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2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经过3mo后行另一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症状消除。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负度数人工晶状体 超高度近视
  • 简介:目的报告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以下简称三联)的方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应用三联对69例(7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情况,术后随访1~9个月.结果1例术后眼压未能改善,其余术后眼压控制好,69眼眼压<20mmHg(98.5%).术后视力迅速恢复,56眼>0.3(80%),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青光眼白内障并存的情况下采用三联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不但能良好地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且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但该手术必须具备娴熟的超声乳化手术基础,完成一个连续的环形撕囊,才能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预期的手术目的.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小梁切除 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截除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01/2013-02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治疗的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连续性病例48例48眼,观察术后第Id,6wk以及末次随访(术后6~32mo)时患儿眼位、眼位非共同性、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情况。结果:术后第Id手术正位率为83%(40/48),欠矫率为4%(2/48),过矫率为13%(6/48);术后第6wk手术正位率为81%(39/48),欠矫率为13%(6/48),过矫率为6%(3/48);末次随访时正位率为75%(36/48),欠矫率为25%(12/48),无1例过矫。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和不同外斜视类型患儿末次随访时手术正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0.50)。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眼球运动非共同性和眼球外转受限。结论:单侧内直肌截除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安全有效,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疗效无差异。

  • 标签: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 外斜视 复发性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用改良圈匙娩核并注重粘弹剂应用对防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的作用。方法用改良圈匙娩核并注重粘弹剂应用对355例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三天矫正视力≥0.5者291眼达82%,脱残339眼(95.5%)脱盲315眼(98.9%)。术后角膜水肿39眼,占10.98%均在3~6天后恢复透明。后囊破裂7眼,占1.97%,前房出血4眼,占1.13%。瞳孔轻度变形10眼,占2.8%,暂时性高眼压4眼,占1.13%。结论在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时,应用改良后的圈匙娩核并注重粘弹剂应用,就会明显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后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脱离后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膜厚度。

  • 标签: 康柏西普 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无菌空气填充和C_3F_8填充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瓣(ILMF)覆盖中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14-01/2017-06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MH患者,行PPV联合黄斑区ILMF翻转覆盖黄斑裂孔,根据中是否行C_3F_8填充,分为球内空气填充组(A组112眼)和球内C_3F_8填充组(B组63眼),比较两组术后高眼压发生情况、黄斑裂孔闭合率、术后1、3mo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结构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1、3mo时,较术前BCVA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1mo时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时,A组BCVA较B组恢复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7.5%,B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EZ)缺损直径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3mo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9.5%,而A组无术后高眼压情况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V联合ILMF覆盖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可减少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在该手术中可以代替C_3F_8填充。

  • 标签: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瓣 C_3F_8 无菌空气填充
  • 简介: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10/2017-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R患者102例10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51眼,两组患者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第1d起,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及改善微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均连续治疗3mo。对比两组患者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手术用时、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3mo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相关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随访至术后6mo,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活动受限、感觉适应、心理、社交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观察组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5.9%(3/51),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23G微创玻璃�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 非诺贝特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功能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0年5月期间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的23例(28眼)高度近视(眼轴〉26mm)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3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术后3d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1眼(7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3眼(82%)。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好,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是基层医院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理想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高度近视 并发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