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冠状CT为基础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收治的创伤所致颞下颌关节强直84例(124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CT扫描,关节区冠状重建,据此提出创伤关节强直的4型分类,即A1~A4型。根据分类进行相应的治疗。A1型,纤维组织松解或髁突切除+肋骨移植+颞肌筋膜瓣修复;A2和A3型,切除外侧融合骨球,保留内侧髁突和关节盘+颞肌瓣或咬肌瓣外侧间隙填塞(外侧成形术),如果内侧髁突残余较小不能负重,骨球切除后用肋骨移植+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A4型,切除全部骨球,肋骨移植关节置换+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对治疗结果进行CT和临床随访评价。结果:84例124侧创伤关节强直中,A1型14侧,占11.3%;A2型43侧,占34.7%;A3型46侧,占37.1%;A4型21侧,占16.9%。其中部分A1型,全部A2和A3型有内侧移位的髁突残余,占75%(93/124)。根据分类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外侧成形术82侧,占66.1%;肋骨移植重建33侧,占26.6%;其他9侧,占7.3%。48例68侧关节强直术后随访10个月~4a,占57%。其中,48侧行外侧成形术的关节中有7侧复发,占14.6%;17侧行肋骨移植的关节中有4侧复发,占23.5%。结论:基于冠状CT的关节强直新分类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外侧成形术+颞肌瓣修复是治疗A2和部分A3型关节强直(内侧有足够承重的髁突和关节盘残余)的理想方法,肋骨移植+颞肌瓣修复治疗完全骨强直效果良好。

  • 标签: 创伤 颞下颌关节强直 分类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及其与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理和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腺样囊性癌、20例多形性腺瘤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对腺样囊性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腺样囊性癌中计数均随着HIF-1α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HIF-1α和VEGF两者在腺样囊性癌之间也具有相关(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生存期、肿瘤的转移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腺样囊性癌肿瘤大小、神经侵犯、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转移和患者短生存期密切相关。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目的探讨Beta角判断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颅面矢状关系的可靠程度。方法应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Beta角、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和变异程度分析。结果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Beta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角与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显著相关(P〈0.05),但变异较ANB角和Wits值小,与APDI指数接近。结论Beta角可准确评价前牙反[牙合]患者的颌骨矢状关系。

  • 标签: Beta角 前牙反[牙合] 头影测量 矢状关系
  • 简介:目的:评估边缘形态与粘接剂两种因素对全冠边缘适合的影响,并探讨两种因素对全冠边缘适合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制作预备体长6mm、直径10mm、聚合度12°的树脂模型60个,按不同边缘形态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模型进而被随机平均分为3个小组。每一模型进行四点标记,常规制作钴铬金属全冠,按标记点就位。边缘形态(因素A)选取2种:A1为凹面肩台,A2为直角肩台;粘接剂(因素B)选取3种:B1为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剂(ZPCC),B2为CX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GIC),B3为RelyXUnicem树脂水门汀粘接剂(RC)。按照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分别对6组金属全冠进行粘接处理,每个金属全冠均采用10kg载荷加压至粘接剂完全固化。每个金属全冠在代型上粘接前后分别用SMZ745T体视显微镜于四个标志点处对边缘终止线到冠边缘外侧之间的垂直边缘缝隙进行拍照,用Image-ProPlus6.0软件系统进行测量,计算粘接前后冠边缘缝隙的浮升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粘接后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六组边缘浮升量分别为(64.84±35.62)、(47.47±28.27)、(107.78±56.91)、(69.68±39.44)、(58.44±38.39)、(131.90±66.18)μm。A1B2组边缘浮升量变化最小,A2B3组最大。边缘形态不变时,应用不同粘接剂粘接时的样本浮升量两两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同一种粘接剂时,不同边缘形态的样本浮升量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形态和粘接剂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对边缘适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考虑到边缘适合,边缘形态与粘接剂相互之间对边缘适合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临床上铸造金属全冠修复时,建议选择凹面肩台并选用CX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粘接。

  • 标签: 边缘适合性 边缘形态 粘接剂 全冠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正畸结合部分上颌骨牵引成骨的方法,治疗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的唇腭裂患者.方法使用正畸结合上颌骨部分牵引成骨的方法,首先进行上颌骨前部牵引成骨,增加上颌骨的骨量,再进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最终解决上颌骨发育不足和牙齿拥挤的问题.结果患者矫治后ANB角增加9°,面型明显改善,(牙合)关系良好.结论采用正畸结合上颌骨部分牵引成骨这一新技术,矫治上颌骨发育严重不足的唇腭裂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牵引成骨 腭裂 正畸
  • 简介:目的:对在上海长海医院就诊的无牙颌患者牙槽黏膜、唇红、面部皮肤的色度值进行采集,研究无牙颌患者牙槽黏膜、唇红、面部皮肤色度学分布及其相关。方法:用CM-700d分光测色计采集47例无牙颌患者牙槽黏膜、唇红、面部皮肤色度值,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牙槽黏膜色度值范围L*(42.14-64.18),a*(3.27-14.03),b*(2.4-12.57);唇红色度值范围L*(34.23-58.26),a*(5.24-15.89),b*(2.64-13.18);皮肤色度值范围L*(46.63-65.65),a*(4.53-13.01),b*(6.04-17.57);唇红L值越大则皮肤L值越大,唇红a值越大则牙槽黏膜a值越大,皮肤b值越大则牙槽黏膜b值越大。结论:通过此项研究初步得出无牙颌患者牙槽黏膜、唇红、皮肤色度值范围及其相关:唇红与皮肤明度L值、牙槽黏膜与唇红a值、皮肤与牙槽黏膜b值呈正相关。

  • 标签: 牙槽黏膜 唇红 皮肤 色度学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治疗火器伤牙颌面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1例患者因火器伤严重颌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右侧升支高度严重不足、咬合关系错乱和上颌牙弓缩窄。手术采用牵张成骨技术,分两次牵张,恢复右侧升支高度。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矫正咬合关系。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一期牵张成骨骨延长约10mm,二期延长约15mm,右侧下颌升支高度基本恢复,正颌外科术后,患者面型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颌面部火器伤会导致严重的软组织瘢痕,骨再生能力降低,造成的畸形复杂,不规则。在应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治疗火器伤牙颌面畸形必须要遵从其基本原理,同时要兼顾火器伤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最终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牵张成骨 正颌外科 火器伤 牙颌面畸形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体位下舌骨位置与下咽气道的相关研究,了解二者关系,为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青年男性30人,每人分别拍摄常规头影测量侧位片及仰卧位头颅侧位片.将舌骨位置与最小矢状咽径大小做相关分析.结果:两种体位下最小矢状咽径大小与舌骨至咽后壁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舌骨至蝶鞍点距离呈负相关;两种体位下最小矢状咽径有显著差异.结论:舌骨的位置可做为判定F咽气道大小的重要指标;体位变化亦对下咽气道产生影响.

  • 标签: 舌骨 最小矢状咽径 体位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测颅法 OSAS
  • 简介: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种植体 边缘骨吸收 平台转换
  • 简介:目的探讨锥形束CT三维图像中标志点定位的可靠,以期为建立基于锥形束CT的三维头影测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二维头影测量中常用的39个标志点,4名正畸学专业研究生分别对18例正畸患者的锥形束CT资料进行标志点定位,使用SimPlant软件输出每个标志点的三维坐标,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s,ICC)计算每个标志点在每个维度的可靠.结果32个标志点三维方向的ICC>0.9,7个标志点有一个维度0.8<ICC<0.9,其他两个维度的ICC>0.9.结论本项研究测量的39个标志点中,32个标志点三维方向可靠高,可以根据这些标志点来进行三维头影测量.

  • 标签: 锥形束CT 三维头影测量 标志点 可靠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肿瘤及其就位腺体区域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可行。方法对2004—2006年甘肃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及其就位腺体区域切除+局部面神经解剖并且保留腮腺主导管的术式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经过3~5年的随访无一例复发,均达到治愈目的。术后并发症:出现面神经颧支暂时瘫痪1例,颊支暂时瘫痪2例,经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发生腮腺局部积液4例,经穿刺抽液换药,加压包扎后均得到痊愈,无一例涎瘘发生;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但范围较小;愈后检查患者,手术侧凹陷不明显,面部左右基本对称,腮腺检查分泌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肿瘤及其就位腺体区域切除的方法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或其他良性肿瘤合适的手术方式。与标准的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相比,能减少面神经损伤、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面部形态的对称,避免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多曲唇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正畸科就诊的7例恒牙期骨Ⅲ类错[牙合]非手术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13~16岁,平均14.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对比分析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结果矫治后所有患者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均达到中性,前牙反[牙合]解除,达到正常覆[牙合]和覆盖关系,所有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1mm,下颌切牙平均舌向移动2.8mm,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角)平均增加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MEAW技术矫治,适用于下颌第三磨牙牙胚正常,下颌牙弓有拥挤需要拔牙且有开[牙合]倾向的恒牙期骨Ⅲ类错[牙合]非手术患者。

  • 标签: | 拔牙 多曲唇弓
  • 简介:目的观察成年大鼠下颌功能前伸后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配戴固定的前伸下颌矫治器,对照组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下颌前伸3、7、14、28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左右侧的翼外肌,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成年大鼠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下颌前伸3d时,部分肌丝溶解断裂;下颌前伸7d和14d时,肌丝方向紊乱,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28d时,局部仍可见肌丝方向紊乱和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3、7、14d时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肌膜下及肌丝间线粒体增多,形态改变.下颌前伸28d时,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基本正常.下颌前伸14d时,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终板内的神经递质较多.结论成年大鼠下颌功能前伸后翼外肌细胞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 标签: 翼外肌 下颌前伸 透射电镜
  • 简介:目的:本试验目的是通过了解以口腔种植为例的骨结合种植过程,研究与触觉感知相关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可塑性改变。本文通过横断面试验方法,有9名患者被列入试验组,10名年龄相仿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每一名试验者上颌切牙区,应用功能磁共振检测点状机械刺激自然牙或种植牙表面后大脑皮质相关改变。材料和方法:在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测过程中,在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种植体中切牙表面应用1HZ强度点状触觉刺激干预。分别在9名试验组患者上颌左侧种植体中切牙(I21-p),尖牙(T23-p),10名对照组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T21-c、T23-c)表面应用-特别设计机械刺激进行试验干预,对于每个刺激牙位试验结果应用随机效应组间分析,而自然牙或种植牙刺激后大脑皮质激活变化结果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I21-p、T23-P)双侧S2躯体感觉大脑皮层区域被激活,对照组(T21、T23)双侧S1、S2区域均被激活。组内比较,9名试验组中有4名S1区域被激活,激活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侧,口腔种植体被刺激后能够激活双侧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外围更大范围皮质网络区域:在大脑皮质顶叶、额叶和岛状脑叶,簇集激活区位于顶叶前脑回,试验组患者T23被刺激后大脑皮质激活范围介于天然牙和种植牙之间。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点状机械刺激口腔种植体能够激活大脑初级、二级皮质相关躯体感觉区域,而且显示,口内牙拔除区域被骨内种植体取代后能够产生大脑皮层可塑性变化,上述大脑皮质被激活现象可能和发生骨感知的潜在机制相关。

  • 标签: 牙齿 功能性磁共振 神经可塑性改变 口腔种植体 骨感知 牙周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在骨愈合过程中,种植体光滑颈部和粗糙颈部设计对边缘骨丧失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因第一磨牙缺失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接受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37例,共151颗种植体纳入研究,通过测量根尖片中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高度,比较光滑颈部种植体(ReplaceSelect~(TM)Tapered)和粗糙颈部种植体(XiVE~(TM)S)在不同颌位、直径、周期中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各期累计丧失量和期内丧失量的差异,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愈合期,粗糙颈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0.17±0.01)mm]比光滑颈部种植体[(0.80±0.05)mm]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67,P〈0.001);在二期手术至永久修复期,粗糙颈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0.59±0.02)mm]比光滑颈部种植体[(0.34±0.01)mm]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51,P〈0.001)。边缘骨丧失的各期累计均值,在愈合期与期内丧失量相同,在植入至永久修复期光滑组[(1.14±1.19)mm]少于粗糙组[(0.75±1.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68,P〈0.001),不同颌位或不同直径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各期累计值均值及各期期内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愈合期,与光滑颈部相比,粗糙颈部有利于减少愈合期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量;在二期手术至永久修复期,粗糙颈部和光滑颈部种植体边缘骨高度都出现明显降低,但粗糙颈部比光滑颈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更多;不同直径和不同颌位种植体对边缘骨丧失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牙种植体 表面特性 牙槽骨质丢失 牙种植体颈部设计
  • 简介:经卫生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临床医学科研设计方法与论文撰写技巧学习班”,将于2003年10月13-17日在成都举行。学习班将针对临床口腔医生开展临床口腔科学研究工作存在的选题难、设计难、论文撰写难及发表难等问题,

  • 标签: 学习班 临床医学 科研设计 口腔科学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华西口腔医学院
  • 简介:选择种植修复的患者,关注的不是种植体,而是种植体所支持的修复体的功能与美观效果,同时希望尽可能提高性价比和缩小手术创伤。如今,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体的美学效果已经能做到非常逼真.和天然牙难以区分。因此.在评估种植修复体时,要将其与传统牙支持式固定桥在美学和功能上进行比较。种植修复上颔切牙缺失是口腔种植学中最具挑战的工作之一。种植体的数目和种植体的位置对于能否获得最佳的最终修复效果尤其重要。本文阐述将2颗平台转换的种植体植入到中切牙的位置,使修复体获得足够的生物机械性能和最佳的美学效果。

  • 标签: 种植修复体 切牙缺失 上颌前牙 种植体植入 设计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附着体应用于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支架设计及制作方法。方法:在健侧余留牙舌面设计制作连续的舌面导板,MiNiSG附着体位于中切牙的近中,与舌面导板相结合。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赝复体基托,与腭部及舌面板紧密贴合。对制作完成的支架与基托做固位力测试。结果;获得了所设计的附着体支架及赝复体金属基托的实物模型,平均固位力达47N。结论:附着体应用于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在操作技术上切实可行,可增加整个修复体的固位与稳定。

  • 标签: 附着体 单侧上颌骨缺损 模型 设计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