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补片中硝酸硫胺、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叶酸、泛酸钙6种水溶性维生素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HC—C18(2)(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mol·L^-1醋酸铵(pH6.0)~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2nm(泛酸钙)、28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结果:硝酸硫胺、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叶酸、泛酸钙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0.07mg·mL^-1、0.030.0.071mg·mL^-1、0.018~0.043mg·mL^-1、0.3~0.7mg·mL^-1、1.2~2.9μg·mL^-1、0.064~0.151mg·mL^-1。回收率分别为:99.4%、99.2%、98.7%、99.5%、98.3%、99.7%(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良好,适用于补片中硝酸硫胺、维生素B2、叶酸等6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溶性维生素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倍他乐对心肌梗塞患者外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治疗的心肌梗塞9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49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倍他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在不同治疗时间段,复发率与死亡率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莫司软膏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数据的截取是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选择的,以我院符合条件的60例光敏性皮肤病患者为例作为此次实验数据中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上的不同分成两组,3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喜辽妥软膏外涂为主,并设为常规组,余下30例患者在治疗上以他莫司软膏外涂为主,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皮肤瘙痒评分、皮损评分均更低(P< 0.05) 。结论:光敏性皮肤病患者在治疗上应用他莫司软膏外涂治疗后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光敏性皮肤病 他克莫司软膏 治疗效果 皮肤瘙痒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银屑病采取银丸、阿维A胶囊联合用药的疾病治疗效果。方法:银屑病患者60例自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对患者进行组别分配,对照组单一使用阿维A胶囊,观察组采取银丸联合阿维A胶囊,做功效分析。结果:皮损程度数据汇总,两组间在采取治疗后,患者皮损程度均所有改善,但以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症候症候积分相比,予以患者银屑病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相比对照组有更大幅度下降(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统计数据后实施比对,可见两组发生率并无差异(P>0.05),预后银屑病复发情况,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P<0.05)。结论:联用使用银丸、阿维A胶囊对银屑病患者实施疾病治疗,患者病症反应能够得到切实缓解,且用药安全性、近远期疗效等均良好。

  • 标签: 克银丸 阿维A胶囊 联用治疗 银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皮肤外用药物因其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具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然而,皮肤外用药物的研发并非易事,它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其中给药系统与药效的关系尤为紧密。本文以他莫司为模型药物,研究了不同给药系统对皮肤滞留量的影响,发现微乳的给药系统皮肤的质量是油性基质给药系统的1.85倍。

  • 标签: 非布司他 给药系统 皮肤滞留量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应用恩替卡韦(ETV)与替福韦酯(TDF)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乙肝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48例给予TDF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ETV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对比,HBV-DNA和ALT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 HBV-DNA治疗后22周、48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LT治疗22周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BV-DNA不可检测率观察组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HbeAg转换、HbeAg 阴转率观察组为29.17%和3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83%和29.17%(p

  • 标签: 乙肝 ETV TDF 疗效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地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信封抽签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住院、宫颈条件不成熟的足月妊娠妇女随机分为地前列酮栓组(地前列酮栓1枚置阴道后穹窿处,12h后取出)和缩宫素组(缩宫素2.5U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疗效评价指标措施为用药前及用药后6、12h的Bishop评分、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以及阴道分娩率.安全性评价指标为孕妇不良反应、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地前列酮栓组用药后6、12hBishop评分[(6.5±0.8)、(8.3±0.9)分]均高于用药前[(4.2±0.6)分]及缩宫素组[(4.2±0.6)、(4.5±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前列酮栓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85.0%(221/260)]高于缩宫素组[23.1%(60/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前列酮栓组第一、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缩宫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前列酮栓组阴道分娩率[90.8%(236/260)]高于缩宫素组[46.9%(12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前列酮栓组孕妇不良反应、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7.0%(18/260)、4.7%(12/256)和3.9%(10/256);缩宫素组分别为6.2%(16/260)、4.8%(14/253)、4.3%(11/2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地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的作用优于缩宫素,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地诺前列酮 催产素 妊娠 宫颈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氟喹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 。 方法: 抽取 150 例本院自 2 01 8 年 3 月 -201 9 年 6 月 收治的 氟喹酮 类药物 用药不良反应患者开展研究,分析 此类 药物禁忌证、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对策。

  • 标签: 氟喹诺酮 药物 禁忌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临床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前列酮与双球囊导管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的80例孕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地前列酮促宫颈成熟,研究组采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比较两组的宫颈Bishop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促宫颈成熟后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促宫颈成熟前评分,且研究组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距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地诺前列酮 双球囊导管 宫颈成熟
  • 简介:氟喹酮类药物属于第三代喹酮类药物,由于含氟,因此促进了药物脂溶性与细胞、组织穿透力的增加、机体中药物浓度的提升及半衰期的延长,从而促进了杀菌效果的增强及药效的提升。氟喹酮类药物属于抗菌药物,在临床较为常用,但是近年来,其也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率 给药途径 临床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 禁忌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氟喹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于我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选取氟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0例为探查对象,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制定合理用药对策。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药物包括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继发不良反应占比高于莫西沙星、环丙沙星,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禁忌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酒石酸布托啡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皮肤瘙痒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60例,ASA均为Ⅰ~Ⅱ级,均采用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胎儿取出后5min后硬膜外给予镇痛首剂。B组:镇痛首剂采用布托啡0.5mg+吗啡2mg+0.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6ml,硬膜外镇痛泵维持量采用布托啡1.5mg+吗啡6mg+0.1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给药速度2ml/h;C组:镇痛首剂采用吗啡2mg+0.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6ml,硬膜外镇痛泵维持量采用吗啡6mg+0.1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给药速度2ml/h。观察术后48h内产妇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术后48h内皮肤瘙痒发生率:B组(10%)与C组(53.3%)比较明显减少(P〈0.05);②视觉模拟评分(VAS):B组比C组明显降低(P〈0.05);③Ramsay镇静评分:B组比C组明显增高(P〈0.05);④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6.7%)与C组(33.3%)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在预防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皮肤瘙痒效果肯定,而且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 标签: 布托啡诺 吗啡 剖宫产术 皮肤瘙痒
  • 简介:所谓类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术语中的特定名词,指某一类药理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具有相同的一种或一类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第11、24和3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了警示,并指出该药禁用于糖尿病患者;同时还指出,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喹酮类药物引起血糖紊乱也有报告。由此引出“血糖紊乱是否为氟喹酮类抗菌药物类反应”的话题。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血糖紊乱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理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布托啡对无痛人流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无痛人流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采用丙泊酚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托啡。在苏醒即刻,苏醒后30min、苏醒后1h、苏醒后3h、苏醒后6h进行疼痛评分,对评分进行记录并加以比较。结果:实验组苏醒即刻,苏醒后30min、苏醒后1h疼痛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痛人流 布托啡诺 丙泊酚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重点、热点,也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普遍高发的感染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脓毒症,危及患者性命。喹酮类抗菌药物由于抑菌、杀菌作用突出而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不仅抗菌活性较强,而且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稳定,受到了临床广泛青睐。本研究重点阐述了喹酮类抗菌药物特点,探讨其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期望为现代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循证支持。

  • 标签: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综述
  • 简介:2006年3月27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发布消息,在完成了对他莫司(Tacrolimus)和匹美莫司(Pimecrolimus)的安全性评价后,EMEA的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公布了评价结果:他莫司和匹美莫司的效益大于风险,但必须谨慎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皮肤癌和淋巴瘤的发生风险。

  • 标签: 他克莫司 发生风险 效益 药品管理局 安全性评价 评价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林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救治合理性,为有效降低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中2009~2012年6月收集到346例由林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林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与超说明书使用有一定的关联性,预后与及时诊断和合理救治关系密切。结论开展林霉素安全性监测,及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救治药品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克林霉素 过敏性休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