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5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2组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情况,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ICU不良事件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镇静不充分、约束不到位以及操作不当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及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加权TOPSIS法的药学干预对多西他赛处方合理率的影响,通过建立多西他赛的药学干预标准,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7—12月肿瘤内科多西他赛处方100张,利用加权TOPSIS法进行药物利用评价。根据基线调查结果,找出得分较低的评价指标,并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药学干预。随机选取2017年1—6月肿瘤内科多西他赛处方100张,并与2016年的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多西他赛处方合理率较低,主要问题体现在药品说明书或指南推荐顺序、激素预处理、临床指南推荐联合用药方案和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的应用等指标上,药学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很大改善。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药学干预可以促进多西他赛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辩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状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慢性乙型肝炎平均病程时间,中药治疗组(18.5±2.5)年比对照组(26.4±3.6)年明显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肝硬化发生率上来看,中药治疗组7.24%明显低于对照组50.54%,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治疗可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可能性降低,延长患者疾病状况发展至肝硬化的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 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 1041份)和对照组( 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 血培养样本( X2=4.388 , P=0.036 )、粪便样本( X2=4.471 , P=0.034 )、呼吸道样本( X2=5.420 , P=0.020 )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 X2=18.536 , P=0.001 )。结论 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简介:目的了解在体外受精时服用中草药是否会影响妊娠率,并封卵母细胞修复阶段和胚胎转移阶段服用中草药後的妊娠率加以比较。方法为了分析妊娠率的差异,封90例患者的年龄、不孕原因、服中草药时间以及体外受精的结果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是否服草药治疗以及服药时间都会影响妊娠率。我们对在本院治疗的子宫正常并实施体外受精且受孕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①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4.022±4.757岁。②体外受精的平均次数为3.36±1.93。③首次成功率最高(38%),第2、3次妊娠率达29%,第4次为28%,第5次为20%,第6次为0,第7次为33.3%,第8次为25%,第10次为0(P=0.941)。④在全部体外受精患者中卵母细胞修复后妊娠率达27.8%。第1组在卵母细胞修复后服用温胞汤,妊娠率为26.9%;第2组在体外受精胚胎转移後服用温胞汤,妊娠率为28.6%。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治疗效果及复发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 88 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 ,观察组为 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的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疾病的复发情况 。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疗效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 35.48 ± 10.27 ) ml 、( 42.26 ± 16.69 ) min 、( 5.34 ± 2.05 ) d ,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值< 0.05 )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复发率、舒适度 分别为 4.55% 、 2.27% 、 90.91% ,对照组患者分别为 25.00% 、 15.91% 、 72.72%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疾病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的舒适度高于观察组 ( p 值< 0.05 ) 。 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具有良好的 治疗效果及较低的 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疼的不良反应对比。方法:选取 110例偏头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用单双数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单数对照组和双数观察组,各 5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6.36%,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 83.64%, 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3.64%,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55%, P< 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疼临床效果比尼莫地平好,还能有效减少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降低风湿免疫病患者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操作缺陷发生率。方法: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于我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将风湿免疫病患者分为实验组(接受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和对照组(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在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表现出显著的疾病活动指标改善(P < 0.05),包括DAS28和SLEDAI得分。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提高(P < 0.05),疼痛和疲劳感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结论: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在降低风湿免疫病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高度疑似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患者加以检查、诊断过程中,选择腹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生诊断与最终病理检查有无明确的准确性优势。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高度疑似为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患者中,抽取40例开展研究,视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取腹部超声、阴道超声的检查方法,详细观察超声学诊断的具体情况。同时,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对照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具体应用之后其诊断符合率情况进行观察,评价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等方面情况。结果 对照可见,40例高度疑似卵巢囊肿蒂扭转得到患者中,有38例经病例手术证实为该疾病,阳性率为95.00%,其余分别为异位妊娠和黄体囊肿破裂,各占2.50%。而在诊断符合率方面,进行超声检查后诊断为该疾病的例数为37,例,二者符合率为97.36%,超声可见盆腔存在明显的囊性或者囊实性包块回声,伴有混杂回声现象。结论 目前对于临床高度疑似为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进行诊断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方法之后,最终的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与病理检查结果是高度接近的,有助于进行早期诊断,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餐卡奥和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心脏彩超在临床上对心律失常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试验时间段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选取来我院心内科94例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方法和DCG联合心脏彩超检查方法,统计所有患者不同类型心律失常诊出率和不同发作类型心律失常诊出率。结果:DCG联合心脏彩超总诊出率94.68 %高于单独检查总诊出率68.09%,统计不同发作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同样,DCG联合心脏彩超对于频发性心律失常检出率94.87%高于单独检查检出率66.67%,并且检出偶发性心律失常检出率94.55%同样比单独检查检出率72.73%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DCG联合心脏彩超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诊出率,同时精准分辨各个类型,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在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医学临床上对于疾病的治疗离不开药品,药品是运用较多的治疗手段,通过药品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患者控制疾病,更在用药期间需把控好尽量减少患者出现不适症状。相关数据研究调查显示,世界上因为不合理用药因素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病例达到七分之一。对我国临床医疗数据进行了调查,住院患者使用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达到百分之二十,其中抗生素占比为四分之一。每年因为不合理运用抗生素造成患者出现耐药菌感染现象,造成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医院而言,药学工作的开展应将“患者为中心”作为服务理念,科学规范用药行为,保证医学临床上用药安全性。此次就从小儿用药方面着手,通过开展药学管理工作对临床影响性方面进行了探究。方法:为了杜绝医院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减少小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降低用药错误率,此次从科室筛选部分小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筛选60例,以是否开展药品管理方案将此次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未开展药品管理方案的患儿为对照组,实行药品管理的患儿为观察组,对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现象、用药差错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小儿本身年龄较小,身体器官、组织等处于发育阶段,对于一些药品会产生不适反应,此次就针对两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调查,观察组患儿用药期间开展了药品管理干预,患儿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明显比较少;在给患儿使用药物治疗时,因为医师开具处方不正确,或药师发放药物不合理等各方面因素会导致用药出现差错,本次对患儿用药差错情况进行调查,对照组出现用药差错情况较为严重,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研究表明给小儿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开展药品管理方案能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症用药,减少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更能避免用药差错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