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较好,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择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期间设立两个小组,即研究组、参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两组,分别使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每个小组有30名护生,对护理后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出诊、入院和急救时间短于参照组,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和转运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可缩短远期急救时间,促进急救成功率提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院前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急救护理对照组(n=25)与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实验组(n=25),比较两组急救效率,评估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体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2.29±13.20)min、(79.65±15.35)min、(11.18±1.95)d,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68.00%;MACE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8.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不良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另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 AMI病人行 PCI后连续性护理干预,疗效肯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采取氯呲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主体,依据有无联合用药将86例患者分组试验,参照组采取单一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氯呲格雷,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将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最为突出(P<0.05);观察组联合治疗无效者1例,而参照组单一药物治疗无效者7例(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采取联合治疗(氯呲格雷、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极为突出,可显著提升相关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显著增加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普及。

  • 标签: 氯呲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快速识别及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接受血清Mb检测进行分组,即对照组(51例,未常规进行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和干预组(51例,常规进行血清肌红蛋白检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及心肌酶谱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更早地识别出病情,平均确诊时间缩短(P<0.05)。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发病后2-4小时内即显著升高,较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更为敏感。此外,干预组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血清肌红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1990年1月~1993年1月我科收治心肌梗死患者68例,在住院期间除认真细致的常规护理外,还特别重视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68例中男44名,女24名,年龄在42~71岁。其中下壁梗死26例,占38.2%;前壁梗死17例,占25%;后侧壁梗死11例,占16.2%;广泛性梗死14例,占2.06%。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烦躁、恐惧、猜疑、依赖、思念等心理障碍。42~55岁组以紧张、焦虑、悲观、依赖为主,55岁以上组除此之外

  • 标签: 心肌梗死患者 心理护理 侧壁梗死 住院期间 下壁梗死 心理指导
  • 简介:辅助性抗凝治疗可降低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发梗死和死亡的风险。首个被评估用于此种适应证的抗凝药物——普通肝素(UFH),由于大多不经肾脏清除,且具有半衰期短,抗凝作用可逆转以及临床医师对该药较为熟悉等特点,一直被临床应用。但患者对UFH的抗凝反应不可预测,且患者必须接受凝血监测.达到抗凝疗效的时间也因人而异。这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因为UFH在未能达到抗凝效果时,可使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

  • 标签: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抗凝治疗 再发梗死 溶栓治疗 普通肝素 抗凝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丹红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直接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安全性和机制。方法诊断符合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丹红组)和对照组,持续治疗14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浓度,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心肌的纵向应变(longitudinalstrain,LS)和径向应变(radialstrain,RS),记录一般临床资料、症状、心电图变化、住院期间死亡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共入选71例患者,丹红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术后3d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CK、CK-MB、cTnT)峰值及治疗14d后BNP、ET-1比较,丹红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F、LS、RS、ST段的回落(ST-segmentresolution,STR)≥70%的比例,丹红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期间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丹红组有3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脉微循环、减少梗死心肌、保留左室收缩功能、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发作。这些作用可能与ET-1水平降低有关。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改进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给药方法。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方法随机分成改进方法组与常规方法组。改进方法组做了3个方面的改进:①加大了尿激酶的剂量,平均每公斤体重用2.86万U,个例最大剂量275万U。②改进静脉给药的方法,采用先快后慢的方法滴注。③对上述治疗后仍未再通者给予追加静脉溶栓。常规方法组,平均每公斤体重2.1万U,无其他改进。结果改进方法组76例患者。72例梗死的冠状动脉达到了再通的标准,再通率94.74%,死亡3例,病死率3.95%。常规方法组72例患者,49例再通,再通率68.06%,死亡6例,病死率8.33%。结论加大尿激酶的用量,改进给药方法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不增加出血副作用。

  • 标签: 尿激酶 给药方法 UK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AM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效果、急诊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急诊、抢救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 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院前急诊护理,个性组患者则给予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反应、急救以及入院治疗时间。结果个性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等均要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出诊反应、急救以及入院等时间,节省治疗时间,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突然出现冠状动脉堵塞的情况,相应部位的血流无法进行正常的流动,进而导致心肌出现持久性的缺血缺氧的情况,导致患者的心肌出现死亡等情况,患者往往具有发病较急、疾病发展较快的特点,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1。本次研究就对该症患者在院前急诊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2.12±3.11)岁;个性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61.96±2.25)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院前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进行检查、相应的处理等。1.2.2个性组个性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院前护理,详细内容如下。(1)及时出诊在急诊电话后,医院要迅速安排护理人员以及医生进行出诊,并通过电话告知患者或者家属,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平卧位,并且指导其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要求其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2)现场护理急诊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告知患者保持冷静和镇定,然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为患者打通经脉通路等,为患者之后的治疗打好基础,同时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监测,以免患者出现任何异常的情况,针对患者的不良情况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3)心理护理该症患者发病后,一般会出现较为剧烈的胸部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躁不安等情况,使得患者的心理出现较大的负担,而不良的心理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疏导工作,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告知患者对治疗要有信心,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病历,协助患者树立信心。(4)转运护理急救结束后,应当安排患者进行转运工作,告知患者进行转运和医院治疗的必要性,向患者和家属阐述不转运治疗可能出现的情况,尊重患者和家属的选择;经过家属和患者同意后,即可开始进行转运工作,转运的同时专人要告知医院患者目前的情况,要求医院做好相应的准备,保证患者在到达医院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对于情况较为危机的患者则要安排绿色通道,保证患者能够第一时间接受治疗。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进行记录,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个性组出诊反应时间为(50.13±3.96)s,常规组出诊反应时间为(99.45±32.78)s,t=8.181,p=0.000;个性组急救时间为(20.11±5.23)min,常规组急救时间为(35.96±6.33)min,t=10.573,p=0.000;个性组入院时间为(2.56±0.23)小时,常规组入院时间为(3.89±0.36)小时,t=17.052,p=0.000;个性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等均要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种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例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吸烟饮酒等,而临床中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和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2。个性化护理是临床医疗和护理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护理方式,该种护理方式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前,首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了解,之后再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保证的所有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个性化护理进行院前急诊护理的个性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等数据均要好于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的常规组。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出诊反应、急救以及入院等时间,节省治疗时间,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吴琦亮.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101-102.2孙青玲.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148-149.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观察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心肌酶、肝肾功能及血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保护及代谢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入院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均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组双联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血管扩张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60mg即刻口服,之后每次20mg,3次·d^(-1)口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血糖及心脏超声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除了血肌酐、尿素氮、左室舒张末径及心脏每分输出量无明显变化之外,CK、CK-MB、cTnI、ALT、AST、血糖和左室射血分数等观察指标曲美他嗪治疗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心脏及肝功能,并能调节血糖。

  • 标签: 曲美他嗪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心肌酶 肝功能 血糖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并发症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焦虑程度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状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前后,分为观察组43例(应用后)和对照组(应用前)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护理操作、病情监护、风险防控以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相对更低(P<0.05)。结论: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科护理工作提出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应用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结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抓小球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36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流程,给予实验组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和预后。结果 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22%,参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7.78%,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而实验组的预后也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应用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可以将救治成功率提升,改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流程护理 救治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常规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时段为2021年2月-2022年4月,纳入研究的对象为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落实资料分析,回顾护理方式,以其不同之处为分组标准,将64例患者均分为2组,即常规护理32例为对照组,优质护理32例为实验组,对比2组心功能、并发症率。结果:监测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即LVEDD、LVESD、LVEF指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质护理 心功能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确用药安全性。方法:在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表格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35例,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临床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