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论述了我国石化工业的现状,提出了制约我国石化工业振兴的关键问题,指出了石化工业要振兴,关键是首先解决石油资源问题。并分析了国内外石油资源的状况,重点对中东和周边国家的石油储量及出口余力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我国从这些国家或地区获得原油资源的可能性,进而提出了合理调整原油流向,要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便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 标签: 石化工业 石油资源 原油资源 中原原油 原油总产量 乙烯工程
  • 简介:1989年5月22—27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新城县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召开了海洋油气资源再评价专业会议,各地区公司和专业公司共派出47名科技人员参加。会议主要目的:明确评价的重点为各盆地中的凹陷,并按勘探程度,提出不同的要

  • 标签: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油气资源再评价专业会 油气勘探 学术会议
  • 简介:为了系统研究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利用野外露头观测、实验测试分析、概率统计等多种方法,分别对2套页岩的分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条件及含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2套页岩均具有有机碳(TOC)含量高、成熟度高、厚度适中、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干酪根为主、含气量较高的特征;2套页岩均夹有薄层粉砂岩、细砂岩,富含石英、长石等碎屑组分,易于破裂形成裂缝、微裂缝,为页岩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及储集空间;2套页岩均对甲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现场解析平均含气质量体积分别为1.07m3/t和2.30m3/t。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2套页岩有利区分布面积,采用条件概率体积法对其资源潜力分别进行了评价,得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量分别为0.42万亿m3和0.38万亿m3,均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城口地区的明中—厚坪一带和巫溪地区的咸水—文峰—大同一带均可作为渝东北地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 标签: 页岩气 聚集条件 资源潜力 古生界 渝东北地区
  • 简介:<正>2014年6月12日上午,“中国石化培训资源开发与管理”课题鉴定会在学院召开。由中国石化科技部、部委行业培训机构领导和燕山石化、天津石化相关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课题成果进行了审议,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 标签: 开发与管理 中国石化 培训资源 天津石化 培训机构 燕山石化
  • 简介: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它推动着中国不断深化与周边各国和区域的战略合作。其中,能源领域是“一带一路”构想的重要着力点,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从本期开始,我刊将刊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系列稿件,以飨读者。

  • 标签: 油气资源 资源环境 风险 埃及 投资 战略合作
  • 简介:任何有摩擦的地方都少了润滑,“多一份润滑,少一份摩擦!”这样人性化的广告语,已经使“润滑”这个稍带专业急味的词汇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对润滑油行业的发展是大大的好事。然而,说到润滑,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润滑油,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发动机油,而对于润滑油的“孪生兄弟”——润滑脂,却几乎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当然,这与他们两“兄弟”之间的块头差异不无关系。

  • 标签: 润滑脂 石油资源 消费量 润滑油行业 偏高 油脂
  • 简介:致密油资源评价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专家对其资源潜力和规模的认识差异较大。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属典型的致密油,烃源岩厚度、成熟度和总有机碳含量均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建立了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致密油有利区分级地质评价标准,优选出油气勘探的3级评价区。以EUR(EstimatedUltimateRecovery)分级类比法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研究为核心,应用油井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不同评价区单井EUR值求取,运用合理开发井距法、探边测试法和微地震裂缝监测法等3种方法开展了井控面积参数研究,并进行了多方法相互印证,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价结果已应用于勘探生产中,有效地指导了油气勘探部署,该方法对其他致密油评价区也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致密油 资源评价 EUR分级类比 井控面积 可采资源量 芦草沟组
  • 简介:97级MBA班、95级工程硕士班赴美实习团一行11人,于1999年10月15日至12月23日,在美国波士顿市Foxboro公司和CoCasset厂进行了为期近70天的实习活动。Foxboro公司位于马塞诸塞州波士顿市Foxboro镇,是世界领先的生产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制造商之一,涉及的服务领域包括:石油、化工、造纸、医药、食品、采矿、电力、冶金、

  • 标签: 人力资源管理 赴美实习 工程硕士 考察报告 工商管理 确定工资水平
  • 简介: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第一套国产化30万吨/年大型合成氨装置在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诞生。当时这套装置,原设计原料和燃料为天然气,后因缺气改以石脑油为原料。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油价放开,使吴泾这套装置经营难以为继,被迫停车。90年代中末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计划的逐步实施为吴泾利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氨再次提供机会,

  • 标签: 中国 合成氨 生产装置 天然气 “以煤顶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