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提高酶促合成食品添加剂乙酸肉桂酯的效果,选用荧光假单胞脂肪酶(PFL)为生物催化剂,肉桂醇为底物,乙酸乙烯酯为酰化试剂和溶剂,研究了PFL在反应器内壁上的固定化、及其催化转酯反应合成乙酸肉桂酯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相对于塑料(PMMA和PET),在玻璃壁上的固定化PFL,吸附牢固,活性高。酶的固定化中,水可以明显优化PFL,但是不能稳定PFL;如果添加亲水性大分子羧甲基纤维素(CMC),则可以更好地稳定PFL。催化转酯18h,在玻璃壁上的CMC-固定化PFL可转化底物99%,再次使用时仍可转化83%的底物;而水-固定化PFL可转化底物98%,但再次使用时仅转化底物76%;酶粉转化底物86%,再次使用时转化底物62%。可见,在玻璃载体上的CMC-固定化PFL可更有效地催化合成乙酸肉桂酯。
简介: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芦荟多糖,并测定其抗肿瘤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芦荟多糖的条件。通过测定芦荟多糖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当料液比1/30(g/mL)、超声波功率600W、pH5.0时,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0.2%、提取温度49℃、提取时间16min。此条件下芦荟多糖的提取率为5.99%,比超声波辅助法和纤维素酶法分别提高了9.91%和37.38%。芦荟多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强。当其质量浓度为160mg/mL时.使70%的HepG2细胞处于裂解状态。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芦荟多糖提取方法。
简介:为了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发酵产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考察外加碳源葡萄糖、氮源及生长因子对棘孢曲霉JMUdb058固态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的调控机制,并以之为依据优化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淀粉对α-L-鼠李糖苷酶的产生具有代谢调节作用;外加氮源能大幅度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相比用硫酸铵为氮源,用豆饼粉为氮源时,由于其中含有淀粉而导致酶合成量降低;磷酸氢二铵比其他铵盐和硝酸盐更能促进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添加富含氨基酸的生长因子有利于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棘孢曲霉JMUdb058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优化后的培养基是:柚皮5g,磷酸氢二铵0.5g,酵母浸膏0.075g,水5mL,此时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达到10.60IU/gds,比初始培养基的酶活力提高了84.67%,比其他文献报道的最高酶产量提高了1.5倍。优化后的培养基大幅度提高了棘孢曲霉固态发酵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为该酶的发酵生产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简介:摘要分析柚苷酶产生菌青霉(Penicilliumsp.)1523在5L自控发酵罐中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探讨了青霉1523在5L罐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柚苷酶合成及基质消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体生长呈典型S型曲线,酶的合成与菌体生长趋势呈现部分相关性.属于部分偶联型。基于这些过程曲线的变化规律,结合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柚苷酶产生菌青霉1523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推导和非线性拟合获得了模型中各参数的最佳取值,最终确定了能够较好表征青霉1523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柚苷酶合成以及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方程。
简介:酒酒球菌是与葡萄酒相关的乳酸菌,具有糖苷酶活性,能够通过水解葡萄衍生的芳香化合物前体以增强葡萄酒香气。采用PCR法从酒酒球菌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一个磷酸-β-葡萄糖苷酶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全长1443bp,编码480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酒酒球菌PSU-1的磷酸-β-葡萄糖苷酶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为55164.4u;理论等电点为6.14,疏水性较弱;无信号肽,无跨膜区,为可溶性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属于糖苷酶家族1,bglB超家族。对酒酒球菌bgl-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为进一步探究β-葡萄糖苷在酒酒球菌细胞内的代谢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介:全球对于有关污染问题的关注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说服所有的加工行业接受更加清洁化的生产技术以及工艺。所以,皮革工业在压力之下势必寻求替代铬的有效鞣剂,天然产物即植物单宁重新得到重视。然而,由于采用植物鞣剂材料在排放物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使得它的使用受限,排放物中的有机物较难被降解,会导致高浓度的化学需氧量(COD)。同时,传统的植鞣工艺需要部分浸酸,使用氯化钠抑制渗透膨胀,最后会使得废水中的总溶解固体(TDS)含量非常高。本研究主要试图采用环境友好性的植鞣工艺结合不浸酸鞣制以及应用水解蛋白酶改进植物单宁的消耗。这种实验工艺的单宁消耗达到95%以上,与传统的植鞣工艺相比增加了10%的消耗。鞣制成革的湿热稳定性能有些许改进;试验皮革的物理以及触觉评价都要明显优于传统鞣制皮革。表面着色评估表明在对照样和实验样之间的着色和遮光性能差异可以忽略;试验皮革显示了较好的纤维打开程度,裂口紧缩的纤维结构被很好的覆盖,说明酶助制革工艺并没有对皮革的纤维结构产生较大的破坏。优化体系亦在工厂里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酶助鞣制工艺对改善皮革质量是有效的,同时降低了排放物中的总固体(TS)、氯化物以及COD含量。试验采用的酶助鞣制体系将会成为传统植鞣体系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可行选择。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乌龙茶水浸提物中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研究单宁酶对儿茶素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优化液相色谱的流动相组成。改善儿茶素的分离效果。缩短分析时间。利用液一质联用及全波长扫描鉴定鸟龙茶水浸提物中的儿茶素.用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儿茶素成分的变化为指标,分析单宁酶对乌龙茶水浸提物的影响。结果:选用symmetryC18(3.0mm×250mm,5μm)色谱柱,在流速0.5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8nm,进样体积20μL的条件下,优化得到的流动相为0.5%乙酸(A)和甲醇(B),梯度洗脱条件办0min:88%A;5min:88%A;16min:81%A;28rain:76%A;32min:70%A;40min:88%A;45min:88%A;样品分析时间为45min。乌龙茶水浸提物中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酰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儿茶素以及没食子酸(GA)和咖啡因。用该方法检测乌龙茶中儿茶素组分,以上各种儿茶素的最低检出限在0.006~0.197μg/mL之间,定量检出限在0.019—0.656μg/mL之间.RSD在0.17%。1.57%之间.回收率96%~103%。经单宁酶作用后,乌龙茶水浸提物中酯型儿茶素(EGCG、GCG、ECG)被完全水解.同时GA和非酯型儿茶素(EGC、GC、EC)含量分别增加了2059.7%、66.4%、39.1%、54.3%。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HPLC方法能高效分离鸟龙茶水浸提物中的儿茶素,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性好的优点。单宁酶可高效水解乌龙茶水浸提物中酯型儿茶素。
简介:为研究不同萎凋通氧量对鲜叶常规生化成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以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21%O2,40%O2,59%O23个通氧量梯度,对不同含水率的萎凋叶、揉捻叶、发酵叶、足干叶等进行取样,测定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糖、咖啡碱、水浸出物及儿茶素组分等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以及足干叶的茶色素,并对成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制茶过程中鲜叶含水率的逐渐下降,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及儿茶素组分等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黄酮和咖啡碱含量呈上升趋势;萎凋过程中鲜叶的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等含量均呈前期逐渐下降,后期略有回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逐渐下降,咖啡碱含量逐渐上升,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萎凋末期样和足干样的常规生化成分含量与萎凋通氧量呈正相关,而酯型儿茶素组分含量和儿茶素总量以40%O2处理最高,59%O2处理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以59%O2处理最低,其它两个处理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萎凋通氧量呈正相关。成品茶的茶黄素组分和总量、茶红素含量以及感官审评总分均以59%O2处理最优,40%O2处理次之,21%O2处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