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扶沟县人民医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6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莫沙比利分散片,每次5mg口服,每天3次,餐前30min服用。同时给予复发阿嗪米特肠溶片,每天1粒,每天3次,餐后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14d。治疗过程中,严重脱水患儿可给予静脉补液,严重便秘患儿可给予开塞露通便;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给予松软食物。记录两组患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能够显著改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采用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8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治疗方法选择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组9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氟康唑胶囊150mg/次,72小时后再服用1次,每晚阴道内放置1枚克霉唑栓,连续用药1周;对照组仅给予克霉唑栓治疗,用药方法同治疗组。连续使用1周,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65%,可见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疗效肯定,且优于单独使用克霉唑阴道栓治疗,可有效杀灭假丝酵母菌,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妇科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阴道栓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氟康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抗血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基石,然而,近年来抗血栓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的同时,出血已成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针对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相对有限,寻找能有效预防和干预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方法,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对于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则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因此,探究Hp感染及其根除治疗与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关系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对Hp感染影响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4例,其中直接机械取栓组52例、桥接治疗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架取栓,桥接治疗组在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两组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0(5.2,42.0)分比10.0(6.0,25.8)分]、出血转化率[44.2%(23/52)比45.2%(19/42)]、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5%(6/52)比 11.9%(5/42)]、90 d死亡率[34.6%(18/52)比 38.1%(16/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接机械取栓及桥接治疗组90 d 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6.5%(19/52)和35.7%(1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5,95%CI:0.39~3.37,P=0.805);大脑中动脉闭塞亚组桥接治疗组的取栓次数[2(1,3)次比1(1,2)次]、血管再通时间[(81±41)min比(57±29)min]均较直接取栓组明显增加(均P<0.05)。本研究发现,直接取栓在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治疗上具有与桥接治疗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呋太尔胶囊联合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集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咪康唑栓联合口服硝呋太尔胶囊和单用咪康唑栓剂,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呋太尔胶囊口服联合咪康唑栓剂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对肝癌合并微血管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建立其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合并微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术前抗病毒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的预后情况,使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预测因子,并采用R软件制作预测列线图,使用区分度和校准度评价建立的预测模型。结果共15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女22例、男131例,年龄(51.3±11.7)岁,抗病毒组62例、非抗病毒组91例。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术前抗病毒治疗组的总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率均较高(χ2=41.423,54.389;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抗HBV病毒治疗(HR=0.301,95%CI:0.171~0.532,P<0.001)、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HR=1.226,95%CI:1.157~1.776,P=0.032)、肿瘤直径(HR=1.008,95%CI:1.001~1.016,P=0.02)与总体生存相关。3年和5年生存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95%CI:0.712~0.782)和0.755(95%CI:0.724~0.593)。结论术前抗HBV治疗可改善合并微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建立的针对合并微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3年和5年的生存率预测模型较为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