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淀粉样蛋白A(SAA)、免疫球蛋白E(IgE)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至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T2DM患者224例,其中男144例,女80例,年龄(61±11)岁。按照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AS组(T2DM-AS组,n=160)及T2DM组(n=64);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160)。检测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PLA2、IgE、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上述各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与T2DM合并A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AS组、T2DM组的IgE、Lp-PLA2水平均升高,T2DM-AS组的SAA水平升高(均P<0.05);与T2DM组比较,T2DM-AS组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均P<0.05)。T2DM合并AS与年龄、IgE、Lp-PLA2和SAA呈正相关(r=0.468、0.269、0.486、0.418,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65,95%CI:0.763~0.982,P<0.05)、IgE(OR=0.910,95%CI:0.840~0.987,P<0.05)和Lp-PLA2(OR=0.942,95%CI:0.910~0.986,P<0.05)与T2DM合并AS相关。Lp-PLA2、SAA和IgE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895(P<0.05),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3.7%。结论T2DM合并AS患者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Lp-PLA2、SAA和IgE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是否可用于肯尼迪病(KD)脑干受累评估。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KD患者20例(KD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0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三种类型VEMPs,包括胸锁乳突肌(SCMM)记录的 c-VEMP,参数p13、n23;咬肌记录的m-VEMP,参数p11;下斜肌记录的o-VEMP,参数n10、p15;记录各波的潜伏期,c-VEMP波间期、两侧差,校正波幅及波幅非对称比;同时行双侧SCMM针极肌电图检测;并使用脊髓和球部肌肉萎缩功能评定量表(SBMAFRS)评估。结果KD组患者c-VEMP的p13潜伏期[(15.5±1.4)ms]和n23潜伏期[(25.5±1.4)ms]均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13.3±0.9)ms,(22.5±1.0)ms](均P<0.05);双侧P13差值[(2.3±0.6)m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者c-、m-、o-VEMP的异常率分别为75%(15/20),30%(6/20),20%(4/20)。KD患者c-VEMP潜伏期与病程呈正相关(左:r=0.715、0.695,右:r=0.708、0.715,均P<0.05);与SBMAFRS评分呈负相关(左:r=-0.701,-0.694,右:r=-0.644,-0.685,均P<0.05)。KD组SCMM针极肌电图的异常率:安静状态下出现自发电位者15%(3/20)、大力收缩募集单纯相者45%(9/20)。结论c-VEMP的潜伏期是检测KD球部功能受累的敏感工具,损伤程度随病程延长而加重。o-VEMP和m-VEMP的损伤表明部分KD患者出现上脑干受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与来我院5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两组观察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检测,比较两组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且稳定斑块患者与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清hs-CRP水平可为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在石化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现阶段更加趋向于向大型化方向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在综合分析石化系统的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石化系统服役过程本质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了实现评价指标和评价推理过程的可视化,应用Matlab软件将推理系统模糊化,以、建立石化系统服役期间本质安全性模糊评价系统,以评价指标、隶属度函数和推理规则为设计主线。通过对甲苯高温加氢脱烷烃制取苯的化学工艺的不同实现过程,做出本质性模糊安全评价,证明了经过研究确立的模糊评价系统的正确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对于用来指导大型石化系统的前期系统设计和后期安全运营维护,以及减少故障源,从而更好的提高我国石化行业整体的运营能力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患儿采取CT进行检查。分析CT结果。结果患儿CT表现脑实质斑片或弥漫性低密度影,患儿脑室变窄。患儿CT分度轻度49例,中度17例,重度4例。共有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占比例为2.8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出血,所占比例为1.43%。所有患儿均接受随访6个月轻度患儿CT表现均正常;中度患儿9例CT正常,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和脑萎缩;重度患儿均发生脑萎缩。结论诊断HIE主要依靠临床,有多种原因可导致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符。CT评价HIE要选择适当时间,一般为生后7d左右。CT分度要从低密度区的范围、CT值以及低密度区的形态来客观评价,临床分度轻,而CT分度重时应动态观察。对于早产儿HIE的CT诊断,建议将CT值小于等于16Hu定为低密度区来评价缺氧脑损伤的程度。早产儿HIE的CT诊断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探讨。
简介:目的探究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并总结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60例肝性脑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疾病诱发因素,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0例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分别为:感染17例(28.33%),高蛋白饮食16例(26.67%),消化道出血13例(21.67%),电解质紊乱7例(11.66%),便秘4例(6.66%),另外有3例(5.00%)病人是由于其他诱因引发该病。通过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33例(55.00%)病人显效,有22例(36.67%)病人有效,另外只有5例(8.33%)病人无效,其疾病治疗及护理有效率高达91.67%。结论针对肝性脑病的诱因进行尽早、有效的护理干预,去除诱因,能够改善预后,延缓疾病的进程,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早期确诊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震颤分析检测,以期为临床分型找到更加客观的辅助检查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早期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记录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Hoehn-Yahr(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根据UPDRS中姿势和步态障碍评分与震颤评分的比例,将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强直为主型(PIGD)及混合型。所有患者行震颤分析检查,分析比较结果。结果65例初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年龄为(63±10)岁,病程为(14±8)个月,TD型患者28例,PIGD型患者21例,混合型16例,震颤分析结果表明,3组患者在震颤频率和震颤幅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D型患者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交替收缩和谐波共振现象出现的比例明显较高(P<0.05)。TD型有20例患者(71.4%)出现典型帕金森病震颤分析的表现,PIGD型的患者仅4例(14.3%)表现为上述的典型表现,更多患者表现为静止期无明确的震颤主峰,部分患者在姿势时可引出每秒6~8次的震颤频率,并出现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混合型患者可同时出现上述两种表现,其中出现典型帕金森病患者为10例(62.5%)。结论震颤分析作为一个客观评价震颤的电生理指标,可以作为帕金森病临床分型的辅助手段,揭示患者的病理受损通路,为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简介:摘要肝性脑病昏迷期是临床重症之一,临床上常需要用鼻饲行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留置胃管护理不当,也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使疾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肝性脑病昏迷期留置胃管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