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倡导“中国中心观”的名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柯文(PaulA.Cohen)描述了美国中国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方性”转向——对现代中国历史的探讨从以整个国家为单位转向以某一地区为单位。作为该转向的一种代表性实践,在对三四十年代中共根据地的研究中,
简介:王韬的《淞隐漫录》最早登载于《点石斋画报》,其中《纪日本女子阿传事》与王韬诗集《蘅华馆诗录》中的《阿传曲》有明显的承接关系,同时又进行了若干改动。《点石斋画报》上《纪日本女子阿传事》的配图与小说本身的关注焦点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差异切入分析,可见大众媒体与创作主体不同的审美趣味。联系晚清时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运作模式,从这一个案中可窥见文人与媒体合作时,创作方式受媒体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此外,王韬对同一故事采取的不同呈现形式也提示研究者,在研究清末民初曾刊登于报刊的小说时,目光应由“俗”及“雅”,拓展至诗文等其他文体。
简介:
简介:2009年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在官方、出版业、高校、文学网站和民间机构合力之下,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进入全面融合期,融合主要体现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与创作上的频繁对话交流,以及产业上的创新拓展与进一步规范。两种写作之间出现最大公约数,即在对话的基础上相互有所认同,这无疑给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利好因素。
简介: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当代外国文学创作不断在创新中开拓疆界,文化研究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渗透使文学研究范式持续更新,展现新的批评活力。
简介:音乐作为人类艺术文化活动的重要门类,随着社会分工的历史发展,在社会音乐生产的过程中逐步表现出其职业的特性。音乐从职人员是音乐创造活动的主体,而音乐职业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的音乐创作生产、音乐唱奏生产、音乐传播生产和音乐伺服生产四大环节。本文把观察对象投向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音乐职业本体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媒介上来,并探求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便更为深入细化地对音乐本体进行认知。
转折年代的文化地方性问题与新中国地方文艺生产的形成——以东北文艺为中心
故事的再生产及其与媒体的关系——从《淞隐漫录·纪日本女子阿传事》说起
琉璃生产企业跨产业融合的意义初探——以淄博人立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网络文学:与传统逐渐融合,生产消费机制成型——2009年中国网络文学述略
当代外国文学的文化生产及其研究范式——2016年《当代外国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论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音乐职业与媒介的互动关系——20世纪音乐作品中的意义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