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唐代吐蕃的宰相制度,是吐蕃官制中最具变化和代表性,且影响吐蕃王朝最深者。吐蕃王朝的宰相制度,历经四变:其一为独相制;其二为众相制;其三为僧相制;其四为回复众相制。其中众相制的推动与实施,对吐蕃王朝影响极其深远,包括确保了悉补野氏政权的祚命,稳定了当时吐蕃的政局,阻绝了臣下太阿倒持的现象,赞普重新站上了国家最高领导者的位置,也使得赞普王室手中多了操控吐蕃政治与吐蕃氏族生态的利器。文章以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纪年》及吐蕃碑刻铭文为主要史料,勾勒出吐蕃众相制的部分轮廓,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包括众相的官衔、员额、任期、职权以及众相是为大论的候补入选等,认为吐蕃成功地师法唐朝的众相体制,且深得众相制的精髓,再次证明了唐蕃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简介:在中国史研究领域,焦点一直放在精英思想如何影响了政治,但对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则研究甚少。对《国民公报》的政治讽刺专栏“虚虚实实”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角度观察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转型。“虚虚实实”在民初成都的出现,是当时政治形势的产物,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成为当时政治表达的空间。人们不得不使用这样一种间接的方法,批评政府及其政策。通过使用许多幽默的故事,这个专栏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表达了严肃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这样不仅避免惹怒地方政府,还吸引了大量的读者。这个专栏涉及到各种主题,从战争、军阀、暴力,到城乡差距、社会习俗、新旧文化冲突。从本专栏的这些短文,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和民国初年其他政治运动,导致了政局不稳,也促使城市市民居民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政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