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 88人,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呼吸功能训练组,每组 44例,两组研究对象围手术期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呼吸功能训练干预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统计分析呼吸功能训练对于研究对象术后排痰效果、术后恢复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以反映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和呼吸功能训练组研究对象排痰有效例数分别为 34例和 42例,有效率分别为 77.27%和 95.45%,呼吸功能训练组研究对象排痰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研究对象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分别为( 5.01±1.66)天和( 3.29±0.98)天,住院时间分别为( 7.75±2.34)天和( 5.61±2.47)天,呼吸功能训练组研究对象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 FEV1分别为( 0.87±0.35) L和( 0.88±0.67) L, FEV1/FVC分别为( 33.54±5.48) %和( 33.28±4.77) %,两组 FEV1、 FEV1/FVC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研究对象 FEV1分别为( 1.51±0.38) L和( 2.17±0.45) L, FEV1/FVC分别为( 42.89±7.13) %和( 58.46±10.11) %,呼吸功能训练组研究对象 FEV1和 FEV1/FVC指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发生并发症 6例、 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3.64%和 2.27%,呼吸功能训练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呼吸功能训练能更加显著 提升患者排痰有效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提升其肺通气功能,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可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对患有骨科病人康复效果的具体影响。方法通过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从中挑选出将近120例患有骨科疾病的病人,并将这些例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个组当中的人数以及性别都要均匀分布。对照组采用病人较为常规性的运动康复训练,而治疗组病人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进行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康复训练时间为期一个月,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疼痛时的具体状况、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充分对比。结果通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对于病症治疗的康复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仅为83.3%,在p<0.05时,我们规定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二组数据在对比过程中存在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在进行过骨科手术后的患者采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进行持续性主被动训练有助于进一步的康复训练,这一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提前出院、减轻疼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对于患者康复训练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大大的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在 2017年 8月到 2018年 8月期间,收治的 128例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试验组( n=64例)和参照组( n=64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前者的基础上配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能够大幅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必要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96例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得分、SAS评分、SD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数据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状况,同时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应用效果好,有推广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隐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轻度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内隐认知训练组(30例),常规认知训练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的MOCA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ADL评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训练后内隐认知训练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认知训练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常规认知训练组(P<0.05)。内隐认知训练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3.3%(22/30)显著高于常规认知训练组的13.3%(4/30)(P<0.05)。结论内隐认知训练较常规认知训练更能有效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其临床效果,探究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7年1月-2019年3月到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和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Burke、NIHS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Burke评分为3.26±1.52分低于同时期对照组(t=9.350,P<0.05),NIHSS评分为1.16±0.26分低于同时期对照组(t=5.756,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Burke、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X2=12.495,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Burke、NIHSS评分,提高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改善较为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6岁的智力低下儿童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诊的50例0~6岁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0~1岁患儿有14例;1~2岁患儿有8例;2~3岁患儿有9例;3~4岁患儿有5例;4~5岁患儿有8例;5~6岁患儿有6例,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行为训练,并利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经诊断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情,病情发展情况不一,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之后发现疗效显著,并于治疗之前的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患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们经过治疗以后再智力水平、行为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说明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训练性膝关节损伤医治过程中针灸推拿的诊疗成效。方法随机抽选于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位训练性膝关节损伤病患充当实验样本,将病人依据在院治疗时间分配成3组,平均1组60位病患,对3组病患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法进行医治,第一组针灸医治,选取了针灸方法中的平补平泻法;第二组推拿医治,采用了穴位按摩加推拿;第三组针灸推拿医治,即针灸法配合推拿法双管齐下,观测3组病患的疗效并对比。结果针对3组病患群体施以差异化医治方式,其总有效率都与100%相差无几,但就治愈率而言,针灸推拿组高至81.7%,远远胜于针灸组和推拿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训练性膝关节损伤的治疗,针灸推拿双管齐下的医治方式治愈效果明显,具备高使用价值,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