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前优生遗传咨询与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孕前咨询与检查的1839对孕龄期夫妻作为研究对象,对孕前优生遗传咨询与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1839对孕龄期夫妻中接受孕前优生遗传检查检查率为90.91%,与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进行孕前优生遗传优生检查率84.63%相比明显更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检查后备孕夫妻均已成功受孕,检出高危孕妇161例(9.63%),对高危产妇进行三维彩超检查筛查出先天性缺陷患儿1例,占比0.62%。结论孕前实施优生遗传咨询与检查是现今孕前保健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具有预防效果,可改善产妇生殖健康水平,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水平。
简介:摘要探讨放大胃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150例患者进行放大胃镜检查,观察胃小凹的形态,指导靶向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常规胃镜下150例粘膜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扩大胃镜检查发现49例肠上皮化生,22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早期胃癌。病灶越靠近肿瘤,胃窝的类型越高;在胃镜组中,发现25例肠上皮化生,10例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早期胃癌。放大胃镜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总检出率(56.66%)显着高于普通胃镜组(28.66%)。结论彩色胃镜引导下活检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扩大明显高于普通胃镜。放大胃镜的使用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救护对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42例脑卒中患者,均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接受治疗。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从发病便转入急诊科治疗,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转入院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到开始救护时间、病情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病至开始救护时间平均(18.5±2.50)min;对照组平均(89.5±2.30)min,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脑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后遗症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救护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对疾病康复及改善预后均有着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转运的风险因素及其管理策略,以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院前急救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分析风险因素出现原因,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在风险因素方面,服务意识差、沟通不当、仪器及药品不齐、接诊准备不足所占比例分别为18.18%、27.27%、18.18%、36.3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转运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予以针对性管理策略,可有效提高临床安全性,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的卫生状况和生育的医疗保健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婴儿死亡率也得到了下降,但是由于出生缺陷所导致的死胎比例却在增加。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在怀孕之前,妇女本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出生人口的素质及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每年的新出生儿大约会有22到34万左右有比较明显的缺陷,在出生后的短短几年内,出现明显缺陷的人数会达到了近百万。简单来说,平均每隔半分钟就会诞生一个有着明显缺陷的新生儿。在孕前开展优生的健康检查可以有效地使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的风险得到降低,是一项有效地临床推广措施。本文主要对孕前优生健康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其急救治疗结果,及抢救成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据统计,在选取的8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在3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占比93.75%,其中通过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常规急救措施复苏成功的有35例,心肺复苏失败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复苏成功的有30例,有10例患者在接受电除颤抢救治疗后复苏成功;在抢救成功的75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分别为2例伴有低血压、3例伴有心动过缓、2例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在常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药物联用电除颤,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提出管理对策。方法自设院前急救风险问卷调查表,对乌鲁木齐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140名医生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均认为院前急救中位居前6的风险因素疾病的严重性与复杂性、对急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及对病情的预见性不足、搬运时人力不足或固定方法不正确、医患沟通交流不到位、急救人员配置不合理、道路交通拥堵状况。结论管理者要规范院前急救流程,加强重点风险环节管理,让院前急救人员学会识别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加强医护人员学习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急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估能力和预见性,规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方式。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及按要求签字,从而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与合作。与各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协调好病人的交接及特殊病人的处理程序,加强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的建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龄肺腺癌治疗中,单药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肺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2例,分别采取常规对症治疗与单药化疗治疗,观测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变化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QLQ-C30测评结果为(72.63±1.38)分,对照组治疗后QLQ-C30测评结果为(90.23±1.51)分,(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3.1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P<0.05)。结论在高龄肺腺癌治疗中,单药化疗疗效确切,且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