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首次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治疗后3个月再出血的预测因子,以及不同治疗方式对再出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首次发生EGVB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治疗后进行3个月的观察,收集患者再出血情况,以及首次出血治疗后的门静脉流速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再出血相关预测因子的效能。结果33例首次发生EGVB的患者中,治疗后3个月的再出血率为42%(14例),其中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患者发生再出血1例(1/8),内镜治疗后再出血10例(10/19),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再出血3例(3/6),不同治疗组间再出血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53,P=0.17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出血治疗后的门静脉流速[比值比(odds ratio, OR)=0.2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0.05~0.93,P=0.039]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OR=1.53,95%CI 1.02~2.30,P=0.040)是3个月发生再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当首次出血治疗后的门静脉流速临界值为19 cm/s时,预测患者3个月发生再出血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61%。结论在首次发生EGVB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治疗方式与3个月再出血的关系可能不大,而治疗后门静脉流速≤19 cm/s是3个月发生再出血的主要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不同流速与温度设置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2例轻中度CAP伴Ⅰ型呼吸衰竭接受HFN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低温低流速组(31 ℃、30 L/min)、低温高流速组(31 ℃、50 L/min)、高温低流速组(34 ℃、30 L/min)、高温高流速组(34 ℃、50 L/min),每组23例。采用两因素析因方差分析比较HFNC不同流速与温度设置对患者舒适度、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心率的影响。结果低流速组(30 L/min)患者的舒适度高于高流速组(50 L/min),低温组(31 ℃)患者的舒适度高于高温组(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流速组(50 L/min)患者的氧合指数高于低流速组(30 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NC不同流速与温度对患者的舒适度、氧合指数、心率无交互作用(P>0.05),对呼吸频率有交互作用(P<0.01)。单独效应分析显示,低温高流速组(31 ℃、50 L/min)患者的呼吸频率低于高温高流速组(34℃、50 L/min)和低温低流速组(31 ℃、30 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轻中度CAP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应用HFNC时应从低温、低流速参数设置开始,在保证患者舒适度的情况下,综合流速与温度的整体效应,适当调高HFNC吸气流速,可增加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在东风着陆场的卫勤保障经验,探讨卫勤保障策略。方法根据东风着陆场卫勤保障现状以及前期多次卫勤保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研究。结果总结出主要做法:(1)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预案;(2)严格筛选技术过硬人员;(3)配备合理药材设备;(4)完成救护载体加改装;(5)重视急救技术培训;(6)强化政治思想教育;(7)进行身体适应性训练;(8)认真参与实战化训练。并提出3点体会:(1)思想与行动重视,是完成任务的前提;(2)训练与实战配合,是完成任务的基础;(3)教育与管理并重,是完成任务的底线。结论通过总结出东风着陆场的卫勤保障经验,为后续我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和载人飞船着陆后现场医疗救护提供保障和救治经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场MR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因胎龄不同而有所不同,损伤模式取决于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的胎龄,损伤的程度、机率随发育的成熟而逐渐降低。结论低场MRI能够准确、敏感、无创的反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愈后评估的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O-ⅡANFH进行MRI检查,其中左侧24髋,右侧23髋,男25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分期标准O-I期临床无明显症状,X线阴性,而MRI阳性表现,显示缺血坏死面积小于股骨头25%。I期轻度髋疼痛获不适,X线阴性或局部轻微骨质疏松区,MRI显示坏死面积26-50%,出现“双边征”。Ⅱ期股骨头仍维持正常圆顶状形态,在MRITi加权像上股骨头内常见到不同走向、不同长度和形态的低信号影。结果48例ANFH中,O期16髋(左侧10髋、右侧6髋),I期14髋(左侧6髋、右侧8髋),2期18例,48髋中同时发现另一髋ANFH有II期以上的9髋,占本组病例的18.7%。结论MRI对骨髓的分辨能力极高,应用与ANFH诊断有其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早期病变的定位、分级和分期更精确,目前MRI已成为ANFH最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学生场认知方式与数学综合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小学二、四、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数学综合能力测试,按成绩总分排名,分别取三个年级前后各15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之后对其作场认知方式的测验并分析结果。材料中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试量表,镶嵌图形测验。结果六年级小学生数学测验高分组的镶嵌图形得分比数学低分组高(t=3.777,P<0.05),二、四年级内数学测验高低分组间的镶嵌图形得分无明显差别(t2年级=1.515,t4年级=1.954,P>0.05);数学测验高分组的镶嵌图形得分随着年级的增大而增高(P<0.05),数学测验低分组的镶嵌图形得分的年级间比较仅表现为二年级与其他年级存在差异。结论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越强,其场独立性水平越高,而中、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与其场认知方式无关;数学综合能力高的小学生年级越高其场独立趋势越强,数学综合能力低的小学生其场独立性水平仅在二年级与其他年级间表现出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相流模型对轴流式血泵溶血性能预报的研究。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轴流泵的水动力性能、流场、切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建立一种基于切应力的溶血预报模型。体外6次溶血实验,每次应用2 000 ml新鲜抗凝小牛血,在流量为5 L/min,流出道压力100 mmHg(13.3 kPa),转机4 h,每30 min取血样本,测量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含量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同时留静置的牛血作为对照组,计算标准溶血指数(normal index of hemolysis,NIH)。结果计算预测FHB变化与体外溶血实验基本吻合,体外验证实验计算NIH结果0.0055 g/100L,与多相流模型预测NIH结果一致。结论多相流模型可用于心室辅助装置溶血液性能的定量预报,该方法可应用于血泵设计选型阶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快速场回波技术(FFE)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接受CT、常规MRI及FFE序列检查。结果患者经FFET2WI技术诊断,表现为均质极低信号,边缘清晰,或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信号,环内部为略高信号,或者是低信号区域内存在呈混杂小斑点状高信号,清晰显示出血病灶区域。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FFET2WI技术诊断,可明确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0例,采用低场MRI进行常规冠状位和矢状位SE序列、GRE序列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T1WI、T2WI成像扫描,对所得图像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关节内均有积液信号(积液量不等);骨挫伤者23例,软骨骨折者9例,半月板损伤者44例;前、后交叉韧带撕裂伤者8例,内、外侧副韧带撕裂伤者6例。结论低场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对患者无创伤性,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不仅能直观地、很好地显示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半月板的损伤、韧带的损伤、骨挫伤、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挫伤,应用其脂肪抑制序列,通过骨髓信号的改变,还能反应出骨挫伤的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细微性,可以作为膝关节损伤的首选及重要手段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场认知风格与父母教养方式与护生同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选择性划分同质被试的方法选取护生200名,以量表法测评护生的认知风格、家庭教养方式及同理能力,分析三者的关系。结果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被试同理水平优于其它两种认知风格的被试,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被试同理能力优于其余被试,两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知风格及家庭教养方式对同理能力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结论场认知风格及父母教养方式对护生同理能力存在影响,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护生同理能力要优于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护生,权威型家庭抚养风格下成长的护生同理能力要优于其它两种抚养风格下成长的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