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 7岁以下营养不良患儿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营养不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2016年 10月 17日 到2017年 3月 17日 期间),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 3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治疗、营养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保健指导,并将 2组患儿经相应方案干预的遵医度、疾病知晓率及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营养不良患儿经健康教育、保健指导后的遵医度为100.00%,疾病知晓度、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率均为 96.67%,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7岁以下营养不良患儿行健康教育、保健指导可提高其疾病知晓度、遵医率,改善其不良习惯,以此改善患儿机体内营养均衡,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州地区<5岁儿童流感相关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儿童流感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基于2011年4月至201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持续开展的前瞻性流感监测的相关数据,χ2检验比较流感相关流感样疾病(ILI)和流感相关SARI之间的临床特征,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感相关SARI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流感相关ILI 786例,流感相关SARI 413例。咳嗽、流涕、气促、哮喘/喘息等临床症状在流感相关SARI中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流感相关ILI(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月龄(OR=3.6)、6~23月龄(aOR=2.5)、3个月内呼吸道感染史(aOR=4.5)、慢性肺部疾病史(OR=3.4)、发热热峰39.0~39.9 ℃(aOR=2.4)、≥40 ℃(aOR=6.0)、甲型(H1N1)(aOR=2.3)和甲型(H3N2)(aOR=1.9)流感病毒感染是流感相关SARI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2岁、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有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以及发热热峰≥39.0 ℃的儿童应尽早就医,或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流感相关严重结局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怒江州4个特有的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为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怒江州4个特有的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六项形态指标随增龄而增长,民族差异以6岁儿童为例,身高、体重、坐高男女童以普米族为大;胸围男童以怒族、独龙族为大,均为55.9cm,女童以普米族和独龙族为大,为49.2cm;臂围男女均以傈僳族大,分别为16.2cm和16.0cm。身体指数年龄和性别特征六项身体指数均随增龄而逐渐减小。多数指标男童略大于女童。结论四个民族除身高、坐高略差异外,胸围、头围、臂围等三围差异不明显。表明在同一个地区不同民族六项形态指标差异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和分析绵阳地区8岁以下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及维生素E(VitE)水平,为预防相关疾病发生,并进行适当的维生素补充提供参考。方法将1457名8岁以下参加体检的健康儿童按年龄分为1~<6月龄组(336名),6月~<1岁组(304名),1~<2岁组(348名),2~<8岁组(469名),抽取静脉血后检测血清25(OH)D3及VitE水平。结果1457名8岁以下儿童血清25(OH)D3及VitE总体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为18.60ng/ml13.17,24.88及8.27ng/ml5.00,13.38,且不同年龄段的VitE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维生素总的不足及以下发生率分别为82.9%及40.5%。结论绵阳地区8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VitD)缺乏及不足情况较严重,需要进行普遍性的营养补充并加强户外运动;VitE情况也不容乐观,特别应加强学龄儿童VitE的监测与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8年我国≤5岁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8-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人群特征、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及病原构成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08-201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岁儿童死亡病例3 646例,男性多于女性(1.82∶1),以≤2岁儿童为主(87.71%)。2010年之后全国≤5岁儿童报告手足口病调整后的死亡率由0.8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0.11/10万(APC=-23.20%)。2 523例实验室确诊的死亡病例中,2 323例(92.07%)为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但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呈现增加趋势。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2(P25~P75:2~4)d,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M=3(P25~P75:2~4)d。0~1岁、EV-A71感染、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长和居住地为农村是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2010年后,我国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中优势病原仍为EV-A71,应加强死亡病例中非EV-A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基因分型;西部省份、农村地区和小年龄组病例应当加强EV 71灭活疫苗接种宣传,提高诊断、救治及时性,降低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0~3岁流动儿童的保健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本区3岁以下儿童398名作为调查对象,将本区212例儿童设为观察组,186例流动儿童设为对照组,调查儿童营养性疾病、定期体检以及五官保健方面的情况。结果本区儿童在生长迟缓、佝偻病、贫血、肥胖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低于流动儿童;本区儿童定期检查的完成率为89.2%显著优于流动儿童32.3%,本区儿童保健卡办卡率高达98.6%,显著优于流动儿童80.6%,二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儿童五官的保健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流动儿童保健状况与本区儿童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对1岁以内儿童参与保健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参与儿童保健儿童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依据参加是否规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未保持规律性参加,观察组儿童规律参加保健,对两组儿童1岁时身高与体质量情况观察,并比较鱼油添加率、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出生时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1个月内鱼油添加率82.05%(32/39)高于对照组61.54%(24/39),VD缺乏性佝偻病观察组2.56%(1/39)低于对照组15.38%(6/39),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内儿童规律性参与保健,对促进其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体质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闵行区学龄前儿童贫血的发病情况、贫血患病率和家长对铁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随机对闵行区两个幼儿园316名3-5岁学龄前儿童开展血红蛋白的生物学检测工作,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40例。并对儿童家长开展铁营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贫血发病率7.9%,均为轻度贫血;贫血患病率3岁16.0%,4岁9.2%,5岁3.7%。家长对铁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普遍较高,对贫血的危害以及在饮食中哪些食物富含铁的知识都比较了解,但如何做到对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相对欠缺一点。结论针对儿童贫血现象严重的情况,我们要对孕期加强铁的摄入以及婴儿出生后家长的喂养方式进行宣教,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改变传统的饮食观念和习惯,从而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的发病率。
简介:目的:研究在一个有20多年时间跨度的流行病学样本中,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和体征的发展变化,并分析这些症状和体征以及其它相关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35名15岁的研究对象,经过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后入选本研究。入选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经过5年、10年和20年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查。20年后共追查到124个(92%)研究对象,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在这124个研究对象中有114个(92%)完成并返还了调查问卷,有100个(81%)研究对象参加了临床检查。结果:在20年期间,患者反映的症状和临床记录的体征都存在一些起伏波动,但是很少发展到咀嚼系统严重的疼痛和功能紊乱。在15岁和35岁组的研究对象中,有13%的研究对象报告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根据Helkimo指数,在35岁的研究对象中,只有3个研究对象(3%)可以被认为临床症状是重度或中度的功能紊乱,这些以前报告的要少。女性人群比男性人群报告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头痛、肌肉紧张、关节弹响的更多。被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当弱,只在紧咬牙、磨牙、颞下颌关节响声、肌肉疲劳这些症状之间有很高相关性(rs=0.4)。结论:本研究追踪的从15岁到35岁的流行病学样本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颞下颌关节病的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但是极少发展到严重的疼痛和功能紊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6月进行治疗的6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营养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分析措施,观察患儿的治疗的效果。结果依据患儿的具体病情来调整他们的饮食,给予患儿消化酶、复合维生素、静脉输液、激素等的治疗,2—4周后150例患儿的结果显示,痊愈128例,好转22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给患儿以及家属针对性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分析,可以有效的帮助6岁以下小儿改善生活习惯和不良饮食,并且可以提高小儿营养不了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6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分析对改善小儿治疗后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8~35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且年龄<45岁的成年STEMI患者,分为18~35岁组和36~44岁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化验结果、手术信息、出院诊断信息。对18~35岁的STEMI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和狭窄组的临床特征,随访其心血管事件的再发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8~35岁组496例(20.3%),男性480例(96.8%),吸烟者371例(74.8%)。与36~44岁组相比,18~35岁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较低,但肥胖者比例较高[122例(43.3%)],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较高(P均<0.05)。18~35岁组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患者53例(10.7%),狭窄组患者443例(89.3%)。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组患者(P均<0.05)。其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263例(59.4%)],罪犯血管以左前降支为主[238例(53.7%)]。随访时间7.0(4.0,10.0)年,62例(18.9%)患者再次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其中有14例(3.2%)患者死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患者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高于狭窄组(P=0.0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2.713,95%CI 1.479~4.976,P=0.001)和血脂异常(HR=2.819,95%CI 1.564~5.079,P=0.001)是35岁及以下成年STEMI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8~35岁的STEMI患者主要以男性、肥胖者、吸烟者为主,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较低,而LDL-C、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较高,其中冠状动脉狭窄者较多,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左前降支病变为主。冠脉造影正常组患者预后好于狭窄组,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增加其再发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下年轻女性怀疑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怀疑为冠心病而住院的年龄小于50岁女性患者6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6例)和非冠心病组(43例),分析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高血压(73.1%比37.2%),抽烟(15.4%比8.0%),口服避孕药(3.8%比7.0%),家族史(11.5%比9.3%),停经(15.4%比11.6%)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糖尿病(34.6%比2.3%),高脂血症(57.7%比30.2%)和肥胖(57.6%比32.6%)发生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LDL-C、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1ogistic回归提示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引起年轻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轻女性冠心病患者的造影特点以单支血管病变最常见。
简介:目的了解35岁以下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脂血症、脂肪肝和高血糖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发病原因,为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35岁以下的健康体检人群根据性别对高脂血症、高血糖和脂肪肝的发病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脂肪肝患者与非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人群中TG升高例数39.6%,TC升高例数10.33%,LDL升高例数25.7%,GLU升高例数3.71%,均高于女性人群;男性人群中脂肪肝患者检出率为42.38%,远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检出率(22.41%);进一步分析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数的差异,脂肪肝组的TG、TC、LDL、GLU含量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脂、脂肪肝和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其发病呈现年轻化,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发挥健康体检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