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儒家实践理性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但是,儒学中的实践理性到底指什么?儒家表达实践理性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它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学界并无明晰论述。其实,表达儒家实践理性的标志性的核心概念是"义"。"义"就是对"仁"学价值的实现之路。"义"的实践性功能在孔子思想中已被肯定,但受"礼"的制约而未能独立。孟子的"仁心、义路"说突破"礼"的限制,建立起一个价值本体与价值实践相对二分的理论结构,将"义"阐释为人的内在理性,又外化为"人之正路",从而为儒家确立了在现实中实现"仁"学价值的实践理性。"义"之所以可以成为儒家实践理性的标志性的核心概念,就因"四德"中的"礼""智"等概念在实践功能上只能从属于"义"。
简介:回顾20世纪80年代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我们认为还是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其一,"实践唯物主义"这一名称完全是后人的错误引申,绝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其二,从道理上讲,绝不能把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其三,本体论思维方式没有过时,而且永远不会过时;其四,认识论、实践论、主体论、人学等研究不但不会取代本体论研究,而且是与之互补的,应该摆对它们与本体论的关系;其五,客观世界是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与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革命的根本精神完全一致的,而20世纪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同辩证唯物主义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