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优点及其不足。方法本组3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均伴有咬关系紊乱,采用小型钛板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拍摄X线片复查,以临床伤口愈合、关系、张口度及骨折线愈合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判断疗效。结果32例中32例手术切口甲级愈合(100%),临床检查开口度在35mm以上,咬关系良好,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愈合良好,部分病例3个月时骨折线不可见。结论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口内手术进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栓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简易外固定支架治疗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高龄高危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7例,年龄75-97岁,平均85.7岁,使用改良简易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并按照Harri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77例患者中75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4-14个月,平均7.6个月,1例患者术后3周死亡,死于原有呼吸系统疾患。1例患者(转移癌病理性骨折)术后6周死亡,死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固定钉折弯松动断裂脱落,无骨不愈合。根据Harris评分,优34例,良24例,可10例,差8例,优良率75.32%。结论改良简易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肢长骨骨折采用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并施行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将坏死的组织、死骨彻底清除。将髓腔内的炎性组织、脓液刮掉。切除窦道和瘢痕组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苯扎溴铵反复冲洗,将骨折完好复位,纵向加压,加施外固定架。取出内固定,清创后,用VSD将创面覆盖住。创面修复须待伤口内肉芽组织生长之后实施。对于严重的创面感染,用万古霉素(或其他光谱抗生素)骨水泥置于创伤之内,如果有骨坏死,要先填塞以骨水泥,将感染控制住,之后再进行骨骼的重建。术后患者再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便更好回复功能。结果患者中创面良好愈合21例,感染复发8例,严重感染截肢1例。其中,7例保留了内固定。经过半年至1年的随访,效果不错。结论外科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的术后并发感染技术,正在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在临床上,医师应注意灵活应用,个体化治疗,以便更好地治愈感染,消除病患带来的损害。
简介:摘要在重症病人治疗中,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反复长期吸痰,负压吸引管及吸痰管的接头的放置位置是临床护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方法是在床头系一支玻璃消毒试管或消毒瓶子里暂时放置,有的瓶子直接放在床底下,或者放于吸引器上;中心负压吸引管连接吸痰管一端的接口处包裹一次性手套,压于床垫下,或者放入用别针固定在床头的布兜里,另置于床头简易布兜,以上方法都出现吸引管随意盘旋或散落于地下。这些方法既不美观、放置不牢固,吸引管易脱出,又易造成工作人员或患者的针刺伤;更重要的是不能有效保证吸痰管接头的清洁,而且不符合保持无菌清洁状态,给患者带来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有研究报道,确保吸引器管接口的清洁是保证治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由于吸痰管重心问题固定不牢而倾倒及按预防医院内感染原则,我们针对以上情况,在2010年1月起巧妙的将反尾夹用于吸痰用吸引管在床边固定的应用,解决了吸引管及吸痰管的放置问题,近1年来在临床使用中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肯定,应用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骨科实行APN固定护理小组连续排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1年7月-2012年6月实行固定小组APN排班模式一年来我科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情况,并与2010年7月-2011年6月传统排班模式做比较。结果APN固定小组排班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APN固定小组排班模式既增强护士责任心,又提高了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有利于骨科病房的管理,是科学合理的排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方法与固定技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方法与固定技巧。结果以上30例患者在术中均无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异位骨化的情况,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在术后1到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优16例,量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0%。结论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与固定方法要根据伤者的骨折特点来选择,对于单纯前柱前壁骨折伤者宜使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方案,对于后柱后壁骨折伤者,宜采用K-L入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