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电泳沉积是一种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涂层技术。其出色的形态特征控制,适用于制造需要每个组件层都具有其独特属性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本文旨在综述电泳沉积的最新进展、制备稳定悬浮液所需的关键因素以及通过电泳沉积技术制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所涉及的相关参数。创新点:1.分析了维持悬浮液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包括粒径和固体载荷等胶体相关参数以及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等悬浮介质相关参数。2.讨论了这些参数对粒子流动性、电动电位和电泳沉积技术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应用的综合效应。方法:1.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电泳沉积技术制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件层的发展(表1),包括稳定悬浮液的制备以及电泳沉积工艺关键参数的优化。结论:鉴于每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件层都涉及不同类型的材料,且每种材料都需要特定的参数来实现有效沉积,因此,为了获得各组件层所需要的性能,制备悬浮液配方的正确性和电泳沉积工艺的优化显得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行各业在生产与进步中对我国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环境监测工作需做好准确的质量控制,才能为后续改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土壤是一种可为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帮助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维护土壤环境、改善土壤污染工作极为必要,而土壤的监测工作又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基于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各机构也应加强对土壤环境监测各个流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土壤治理工作的效果。目前,针对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与难点解决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结合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性意义。
简介:摘要: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愈加显著,因此土壤修复的先进处理方法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几种先进方法。生物修复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借助它们的代谢能力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修复手段。化学修复则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或性质,使其转化为无毒或易于去除的物质,具有修复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而物理修复则是利用物理方法将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如挖掘、渗滤等,虽然操作简单但可能破坏土壤结构。本文还详细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了解。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修复方法的综合应用,并探索更加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技术。
简介:70~80年代初,通过对前寒武纪铁矿的大量研究,肯定了自中元古代(约1800Ma)以来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逐渐变为富氧环境。基于沉积(热水沉积、水成沉积,下同)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水圈演化的同步关系,认为水圈富氧是沉积硫化物矿床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然而费解的是为什么会在氧化水圈中形成沉积硫化物矿床?笔者曾提出氧化水圈局部还原环境成矿的认识,本文着重对其控矿的机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中元古代以来地球水圈的富氧特征地球水圈的氧化—还原性质主要是由游离氧含量决定的。地球历史中水圈游离氧含量很难定量描述,但其含量约从1800Ma开始增多,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证实:(1)太古代—早元古代铁矿的形成主要与火山作用、构造及元素的早期富集有关,进入中元古代以后,大量水成沉积成因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开始形成;(2)地球上代表氧化环境的红层最早出现于中元古代;(3)中元古代首次出现膏盐层,同时碳酸盐岩开始沉积;(4)中元古代是原核生物开始繁盛时期,生物的光合作用是
简介:探索了在以磷酸为酸化剂条件下的实验条件,包括还原剂的添加、酸浓度选择的计算、系统的精密度、准确度的统计,目的是为土壤中硫化物的检出提供借鉴和参考。在以三种土壤为实验样本的实验中,对比磷酸、盐酸、硫酸为酸化剂的检出结果,添加20mL磷酸、1.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25g抗坏血酸的检出结果和以硫酸为酸化剂的检出结果比较接近,同样酸度条件下添加抗氧化剂后的检出值和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都有提高。三种土壤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5.6%、6.1%、10.1%,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是77.8%、81.9%、64.4%。系统可以完成对部分金属硫化物、易溶硫化物完全解析,且不会因为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对S2-的正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