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诊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中几种常见病变的临床应用,初步总结后进一步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该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进行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的优点。方法收集2016—2017我院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仪扫描检查的头颈血管病变100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颈动脉狭窄病例70例,脑动脉畸形15例,脑动脉瘤15例。70例颈动脉狭窄病例包含重度狭窄区150处、中度狭窄区78处。重度狭窄区总共155个斑块,软斑块25个,钙化斑块101个,混斑块29个。15例脑动脉畸形病例包含7例明确供血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为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为1例、大脑后动脉供血为2例,血栓形成2例。15例脑动脉瘤病例包含囊状动脉瘤5例,梭形动脉瘤5例,合并小动脉瘤3例,合并出血2例。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技术可作为诊断治疗头颈血管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推广,安全有效。

  • 标签: 64排螺旋CT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脑动静脉畸形 头颈血管病变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CTV)在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血管损伤MSCTA/CTV造影检查资料。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速度优先模式。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0s~35s,静脉期为120~150s。图像传至AW4.0工作站,使用4种后处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经MSCTA/CTV检查,诊断为单纯动脉损伤者10例,其中股动脉11例,髂外动脉2例,动、静脉同时损伤者2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1例,髂外血管动静脉瘘1例;因肌肉软组织血肿压迫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者17例。结论MSCTA/CTV能较好地显示下肢血管病变的解剖细节,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下肢血管 损伤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相同技术参数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自动减影,并对减影后数据进行3D-VR、MPR、MIP等处理,评估诊断价值。结果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证实,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3例患者颈脑血管属完全正常,有2例为颅内动脉瘤,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12例为血管变异,且主要是动脉血管变异(其中包括起源和行径以及发育粗细等),13例为动脉硬化、狭窄(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和颈总动脉等狭窄)、闭塞,诊断率和检出率高。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和高效的特点,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头颈部 血管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措施在脑血管病诊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对全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诊治中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3月,所选择的研究结束时间为2021年3月,通过区间法完成在我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诊治病患样本案例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样本58例,根据其所接受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探索组,传统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为传统护理措施,探索组病患在诊治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服务为针对性护理服务,完成两组病患临床数据的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患诊治结果均为成功,本次研究未见死亡案例,探索组病患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传统组病患,探索组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传统组病患。结果:在病患脑血管疾病病患接受全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诊治的过程中,根据病患的病情给予其针对性护理措施,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以及介入诊治效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建议在全脑血管造影以及介入诊治工作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全脑血管造影 介入诊治 护理效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探讨,同时分析临床护理对该病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纳入100例患有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将认同临床针对性护理措施的50例患者分作研究组,另外50例同意实施基本治疗护理措设为参照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各组脑血管病患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后,发生并发症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后予以对比,同时对比各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小,而参照组较高,同时统计学分析组间术后出血、血栓、血管痉挛对比有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对本组护理满意度评价较高,对比参照组显高,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 本文通过对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临床疗效得到提升,促使患者对干预措施给出较高评价,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全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开展CT血管造影(CTA)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2021年1月-2021年12月),对患者开展CT血管造影(CTA)诊断,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均已确诊),观察患者的病症检出情况、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责任血管,计算检出率。结果:DSA组对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诊断(右侧狭窄、左侧狭窄、双侧狭窄)检出率100.00%高于CT血管造影(CTA)检出率96.25%,但差异对比无统计价值(P>0.05)。DSA组血管狭窄程度诊断(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检出率97.50%高于CT血管造影(CTA)检出率93.75%,但差异对比无统计价值(P>0.05)。DSA组对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责任血管(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均狭窄)检出率100.00%高于CT血管造影(CTA)检出率96.25%,但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患者开展CT血管造影(CTA)诊断价值较高,患者病症可得到准确的判断,且该诊断方式优势显著,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分辨率良好,可以准确判断评估责任血管,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CTA) 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20年2月至 2021年8月我院接诊的120例缺血脑血管病病人行颈动脉血管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检查,记录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相关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以DSA做为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敏感度为 79.16% ,非特异为94.82% ;确诊颈总动脉狭小敏感度为 71.43% ,非特异为98.24% 。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性均比较高,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以随访。

  • 标签: 血管超声 脑血管 造影诊断 颈动脉狭窄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血管病 全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脑血管介入术的270例患者中,3例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敏反应发生在术后24~72h,表现为皮肤症状,呼吸、循环方面的反应,精神障碍和低血压休克等。护理中要求护士对各种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有充分的了解,密切观察病情,及早给予正确处理,并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颈动脉窦部支架植入术后,并发以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尤其值得重视。

  • 标签: 放射学 介入性 造影剂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造影剂过敏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50例胰脑血管造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 96.00%比对照组 76.00%高, 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造影剂敏感性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术后并发症 造影剂过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实行冠脉CT血管造影以及冠脉造影之后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参与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形式对患者随机分组,为参照组(n=38例)与实验组(n=38例),予以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的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患者造影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P<0.05,差异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行冠脉CT血管造影以及冠脉造影患者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冠脉造影 冠脉CT血管造影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和Willis环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可疑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患者43例,分别行3D-DSA和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检查。运用容积再现显示法对3D-DSA的检测数据进行重建。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法对动脉瘤的检出情况和Willis环变异情况的差异。结果3D-DSA对IA的检出率高于2D-DSA(P〈0.01);其中前者对瘤径小于5mm的IA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1);对于瘤径大于5mm的IA,两者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3D-DSA和2D-DSA对于囊状I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叶状棱形IA,前者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1)。IA患者中,Willis前环的变异率高于后环,A1优势症左侧多于右侧;3D-DSA对于Willis环变异和A1优势症的检出率均高于2D-DSA(P〈0.05)。结论3D-DSA可更加准确地对微小和形态复杂的IA进行诊断,且对于IA患者的早期风险评估更有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8月-2024年8月接收的8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与介入治疗,明确病症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诊断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甲胎蛋白AFP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8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结论: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科学治疗,增强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8月-2024年8月接收的8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与介入治疗,明确病症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诊断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甲胎蛋白AFP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8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结论: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科学治疗,增强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颅内脑静脉血管瘤(CV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例CVA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CVA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CVA具有特异影像学特征,CTA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 标签: 脑静脉性血管瘤 CT血管造影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9岁,主因“头痛3d”于2011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于活动中突然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为喷射状,无咖啡样物,不伴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等。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成像 能谱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评述。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与我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所有患者全部接受我院介入治疗,对患者的造影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造影后发现,脑动脉狭窄患者54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闭塞以及血管狭窄情况;脑梗死患者53例造影显示为动脉闭塞、狭窄,同时病灶周围存在异常血管。15例患者被检查出患有动脉瘤。经过介入治疗后,54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明显好转,53例脑梗死患者中,51例溶栓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为96.2%(51/53);15例动脉瘤患者中,8个月中发生2例死亡,死亡率为13.3%(2/15)。结论采用脑血管造影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够直观的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同时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相关治疗,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同时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管 造影技术 介入治疗 效果